春回大地,萬物複蘇。邀共遗之约在廣東肇慶高要區,赴春一場傳承百年的日非民俗盛典即將拉開帷幕。3月1日(農曆二月初二),高要春社高要區河台鎮羅建、开启羅仁、岭南都權等村(社區)將迎來一年一度的民俗高要春社——開耕節。高要春社將以跨越一個多月的庆典狂歡,重現古老社祭文化的邀共遗之约魅力,邀您穿越時空,赴春感受嶺南最鮮活的傳統脈搏。
2024年河台“開耕節”現場。資料圖
來高要
感受跨越500年的嶺南春祭
社祭,是古代中國最莊嚴典重的禮製之一。已經存續了四五百年的“高要春社”,是沿承了中國傳統社祭的春祭,從每年農曆二月初二延續到三月初,曆時一個多月,是嶺南節期最長的民間慶典之一。全麵覆蓋高要區十七個鎮街,受眾超百萬人,是高要民間最具普遍性和群眾參與性的一項民俗活動。
技藝薈萃,非遺大觀。高要春社期間,各鎮村依從曆史上約定俗成的排期,錯開日子慶祝,人人參與其中。節前,各村父老召集村民為社祭合錢;節期,各村社眾齊集本村的大社拜祭,各坊分別祭本坊巷的小社。有部分村在節前10天就把村廟裏的“行官”請出來,放到門樓供奉,社日當天再集體拜祭;社祭之後,各村開始組織春社慶典巡遊,其他慶祝活動如龍獅、粵劇、八音、廟會出巡等高超技藝異彩紛呈。
搶炮奪彩,添丁納福。在“高要春社”慶典中,搶炮活動最為常見,場麵熱烈而壯觀。社祭巡遊後,最激烈的“搶炮”登場!各村按添丁數燃炮,爭奪“龍母炮”“頭炮”者將成為下屆社慶主持,搶到“添丁炮”更可贏取厚禮。近年更突破傳統,女性加入搶炮行列,為古老儀式注入新活力。
羅仁村“還炮節”。資料圖
分胙宴饗,醉倒春風。春社完祭後,慶典活動進入分胙和宴饗高潮,各村社父老主持切割和分發酬敬過社稷的祭肉,重現漢代“陳平宰社”的遺風。常住人口100多萬的高要,節期會增加數十萬來自全國各地的賓客。宴席上,祭肉、米酒飄香,再現“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歸”的酣暢畫麵。
共歡慶
留住非遺技藝傳承文化薪火
搶炮、龍獅、粵劇、八音、廟會出巡……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文明多元一體、綿延傳承的生動見證。2021年5月,“高要春社”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成為高要區首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肇慶市第三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據曆史記載,高要春社已有500年曆史,覆蓋高要區十七個鎮街,受眾達百萬人以上。高要春社是以社稷壇為核心的春社慶典,是高要民間最具普遍性和群眾參與性最廣的一項民俗活動。基本內容有社祭、巡遊、搶炮(放炮)、分胙、宴飲、文娛表演等。
高要現存4000多座社稷壇,遍布全區17個鎮1436條自然村,社稷壇建置深得殷周時代“立石為壇”“植木為社”的旨趣。各村一般在大路口或村口有“大社”或“眾社”,村內坊巷有巷口社、坊巷社、門樓社等,在重要交通節點和生產場所另有水口社、田頭社等社稷壇配置,村民日常開耕、婚嫁、祝壽等喜慶都要參拜自己所屬的社。從這種傳統規範的配屬關係,可以窺見源自遠古中原傳統文明的“遺傳信息”。廣東省現存最大的社稷壇“三岡古社”就在高要區金利鎮三要村,是肇慶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三岡古社”。資料圖
近數十年來,廣東各地社稷壇和社日慶典逐漸式微,而高要以社稷壇為核心的春社慶典卻曆久不衰,成為西江流域覆蓋麵最廣民眾參與度最高的民俗盛事,嶺南很多文化要素和高超技藝得以同台演繹延續,鄉村的優良傳統和美德也得以傳承和弘揚。
如今,高要春社不僅是一場傳統文化的盛宴,更是一個展示高要鄉村文化魅力的窗口。在慶典期間,各地的遊客們慕名而來,參加傳承數百年的茶果節活動,品嚐特色美食,欣賞舞龍舞獅,感受高要日新月異的美麗蝶變。每一款茶果都蘊含著村民們對美好生活的祈願和對客人的深情厚誼,讓人在品嚐美味的同時,也能感受到那份淳樸和熱情。
傳統的儀式風采依舊,新時代文明新風隨處可見。“高要春社”不僅是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更是承載著高要人深厚的鄉情、親情、人情。新一年的高要春社即將拉開序幕。無論你是想要探尋傳統文化的奧秘,還是想要品嚐地道的鄉村美食,或者是想要感受那份淳樸的鄉村風情,高要春社都將是你不可錯過的選擇。
讓我們一起期待盛大、歡樂的高要春社,共同見證嶺南文化的獨特魅力,共同感受那份源自遠古的傳統力量和社區凝聚力,共同書寫高要春社新的篇章!
附:部分高要春社活動時間表↓↓↓
采寫:南方農村報記者張玉丹
圖源:高要融媒、高要發布
資料來源:高要非遺保護中心
來源:南方農村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