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5日從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獲悉,水下來自該所、中微中國海洋大學和中國科學院聲學研究所等單位的望远网科研人員,日前在南海順利完成高能水下中微子望遠鏡(HUNT)探測器單元樣機的镜预进展布放任務。這些探測器單元樣機被精準投放至1600米水深處的得重預定點位,並成功接入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海底科學觀測網-南海海底觀測子網的新闻電路與網絡係統,實現穩定正常運行。科学
高能水下中微子望遠鏡的中微構想由中國科學院高能所科研團隊提出,計劃建在千米以下的望远网水底,旨在探測能量在十萬億電子伏特以上的镜预进展中微子。中國科學院高能所科研團隊原創設計了探測器單元方案,得重曆時兩年成功研發新型探測器單元,新闻並於2024年3月在貝加爾湖布放12個探測器單元樣機,科学完成實地論證。水下此次布放的探測器設備包括4個新型探測器單元和1個LED光源刻度單元等。
“此次全尺寸探測器單元樣機在我國南海的首次投放工作,為高能水下中微子望遠鏡項目在我國南海的預研築牢了根基,也為今年樣機陣列的實施提供了有力技術支撐。”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陳明君說,“高能水下中微子望遠鏡探測器樣機陣列將覆蓋約600平方公裏海域,預期兩年內觀測到中微子天體點源,十年內發現數十個中微子天體,從而引領中微子天文學發展。”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係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