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证券网市场财经网首页

神“机”侠侣的飞驰人生|农事无人机飞手故事①

来源:时间:2025-04-21 20:51:24

神“機”俠侶的机飛馳人生|農事無人機飛手故事①_南方+_南方plus

領完“廣東十佳農事無人機飛手”獎,未作片刻停留,机袁家祥和張惠嬌夫婦便馬不停蹄趕回深圳。神侠手故事①第二天袁家祥還要前往大鵬新區開展病蟲草監測工作,飞驰需提前收拾家夥什,人生作好準備。农事

7月20日-21日,无人2024年廣東省第一屆農事運動會之廣東農事無人機飛賽在茂名高州舉辦,机飞50名專業農事無人機飛手競技於空,机來自深圳的袁家祥和張惠嬌包攬冠亞軍,兩人因夫妻身份被稱為“神機俠侶”“冠亞夫婦”。從事植保行業十餘年,夫婦深切體會到,新農人是“農事新為”強有力的人才支撐,新農人的使命,就是與大地為伴,與科技同行。

“這次比賽挑戰性十足”

掂著手上的榮譽證書和獎牌,袁家祥和張惠嬌激動不已,這是對他們多年從事植保工作的肯定和激勵。

7月17日,被“飛躍廣東 五穀豐登”“發現和眾創鄉村價值”這兩句口號吸引,張惠嬌點進了賽事報名鏈接。“看完賽事信息,我就拉著丈夫一起報名。”張惠嬌和袁家祥都覺得,這是一個交流學習的好機會。

事實亦是如此。比賽當天,來自全省各地的50名農事無人機飛手齊聚“百千萬工程”典型村儲良村,在空中展開激烈角逐。和空中的緊張氛圍不同,地麵上的選手們,個個笑意盈盈,互相分享著田間趣事和行業動態。

來自深圳的袁家祥和張惠嬌包攬冠亞,兩人因夫妻身份被稱為“神機俠侶”

袁家祥很激動。“農事無人機飛賽一般是在空地進行,這次比賽創新性地把賽場搬到了農業生產場景,荔枝林、全手動操作、10餘米寬的河道、近100米的賽道......對農事無人機飛行技能要求很高,挑戰性十足。”袁家祥說,眼睛看不到遠處的賽道情況,超視距飛行隻能通過無人機屏幕觀察,才能精準操控,保持飛行平穩、噴施均勻。

在裁判宣布成績的那一刻,袁家祥和張惠嬌瞬間溢滿驚喜、興奮的情緒。袁家祥認為,競賽高手雲集,選手們都拿出了自己的看家本領,全力以赴,呈現出一場精彩紛呈的賽事,這就是農事運動會、無人機飛賽的競賽精神和意義。

“這項事業真的很有意義”

袁家祥和張惠嬌的相遇相知,緣於農業。2008年兩人因植保工作相識,沒幾年便步入了婚姻的殿堂。“互相督促、鼓勵,互相提供巨大的情緒價值和工作動力。”張惠嬌說。

2021年,兩人花了一周時間去參加培訓並取得了無人機操作證書。而後,又一同考取了中國民用航空局頒發的無人機駕駛證。回憶起拿證時的激動心情,兩人不約而同地露出了笑容。

拿證後,袁家祥和張惠嬌深入深汕特別合作區,調查摸清紅火蟻分布範圍和危害程度後,利用農事無人機對症用藥,對紅火蟻進行有效防控。同時,他們積極采用信息化監測手段,利用“粵植物保護”“紅火蟻雲采集”小程序進行監測防控,通過“紅火蟻窩隨手拍”活動,動員當地市民舉報“漏網之蟻”,發現一個,消殺一個。

在夫妻倆看來,作為農事無人機飛手,農業植保知識的掌握和維護農戶利益,是更應該被看重的能力。“通過熟練掌握各種專業的植保知識,我們能輕鬆應對不同的作業場景,更好地服務農戶。”張惠嬌說。

袁家祥比賽現場

良好的防效,周到的服務,讓袁家祥和張惠嬌成為了農戶的知心朋友。2023年9月-11月,東莞有幾位荔農深受病蟲害困擾。夫妻二人得知消息後,緊急帶著無人機奔赴現場,細致工作贏得了荔農認可。“特別是十多天後,藥效出來了,荔枝樹長勢明顯變好,農戶特意過來感謝我們。”提起這事,袁家祥的語氣中滿是藏不住的愉悅。

因飛防效果好,找上門的“回頭客”數不勝數。一位種植麵積較大的果園老板便曾經拉著袁家祥的手說“能不能再幫我們飛防一下”,“那時候就覺得,這項事業真的很有意義,要一直做下去!”袁家祥說。


“未來農業科技含量更高”

學農出身的夫妻倆,對農業、土地充滿深情。

袁家祥表示,飛防工作讓他奔走在南粵各地,去發現鄉村的美,不僅在於其自然風光的魅力,更在於那份淳樸的人文情懷,以及平靜悠閑的生活節奏。

兩人生活的城市——深圳,被譽為科技高地,土地資源十分有限,但種植業卻呈現出多樣化、管理精細的特點。張惠嬌介紹,深圳的種植戶對新技術、新方法的接受度高,對植保機、航拍機等農事無人機使用也十分歡迎,跟他們的交流交往過程中能學到很多。

低空經濟越來越火

近年來,田野上的“低空經濟”越來越火,利用無人機進行病蟲草害監測、飛防植保、產量預測成為新農人們的新選擇。

常年奔走一線,袁家祥能深刻感受“低空經濟+農業”帶來的變化,他認為未來農業應該是一個規模化、特色化、機械化、可視化的行業,科技含量更高,體力勞動減少,產生的經濟效益增加。張惠嬌亦有同感,“年輕人是未來農業發展的關鍵人才,能快速將先進的新產品、新科技用到農業中,不斷促進和推動農業革新。”

接下來,袁家祥和張惠嬌將會持續深耕農事無人機行業,讓科技更好地服務於農業,服務於社會。而現在,他們也正在田間忙碌著。

【記者】鍾海芳

【攝影】吳秒衡 譚家富

【設計】肖愛琪

【來源】南方農村報


版權聲明:未經許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轉載
編輯 張植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