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高化工園區的双酚S生水特识别廢水汙染治理水平,不能光依靠常規汙染物的产企治理,如何精準識別廢水特征汙染物,业废構建優控汙染物名錄庫,征污促使企業對特征汙染物進行分類收集,染物采取針對性預處理措施,双酚S生水特识别實現高濃度、产企高毒性、业废難降解等汙染物的征污有效處理,進一步提升園區精準治汙能力和精細化管理水平。染物以江蘇某化工園區雙酚S生產企業為例,双酚S生水特识别在充分收集資料,产企分析各化工企業可能存在的业废特征汙染物組分及流向的基礎上,選取廠區具有代表性的征污廢水進行檢測分析,開展企業廢水特征汙染物識別。染物
該企業生產雙酚S產品主要原料為苯酚及硫酸,苯酚、硫酸在反應釜進行磺化-異構反應,冷卻粉碎後生成雙酚S粗品,經活性炭及甲醇脫色、過濾、晶析、烘幹後得到99.0%的雙酚S。生產過程中多次晶析工藝,分別采用苯酚、水以及甲醇,主要原因是由於產品存在異構體,需要采用不同的方法進行分離。
雙酚S生產廢水來源主要為含酚廢水(蒸餾廢水、離心廢水)、水衝泵吸收廢水、設備及地麵衝洗水、廢氣噴淋處理廢水等,經廠內汙水站處理達標後接管園區汙水處理廠集中處理。根據企業提供的汙水處理台賬資料,生化出水COD平均為450mg/L,揮發酚含量平均為1.26mg/L,通過物料衡算初步判斷廢水中主要特征汙染物為甲醇、苯酚,實際上甲醇生化性好,通常可作為好氧活性汙泥法處理廢水的碳源,因此,排口COD應主要為甲醇及苯酚的生化降解產物。
依據上述廢水產生節點,結合生產項目原輔料、工藝流程及廠區內廢水收、排係統,分析了可能存在的汙染物組份及流向,為了進一步明確雙酚S生產廢水特征汙染物,需要采取廠區內具有代表性的廢水進行檢測分析。
基於《化工園區(集中區)企業廢水特征汙染物名錄庫篩選確認指南(試行)》確定企業廢水特征汙染物篩選規則:
對照公司使用原輔材料、副產物、產品,與檢測結果對照共有1種物質一致,是苯酚。苯酚為雙酚S生產過程使用原料,而原料中的甲醇無法通過本方法檢測出。
公司原輔物料、副產品、產品中沒有,但檢測匹配度高且濃度高的化合物有1種,為二苯醚;其他含量較高的化合物有鄰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1,3,5-三苯基環己烷、磷酸三丁酯。
二苯醚化學式為C12H10O,可通過苯酚的氣相脫水產生,二苯醚在胺類或堿的水溶液中比較穩定,加熱時醚鍵容易斷裂,分解成苯酚。公司雙酚S產品的化學式為C12H10O4S,通過苯酚和硫酸加熱蒸餾製備,根據公司生產工藝,二苯醚應為反應副產物。
1,3,5-三苯基環己烷在廢水中相對含量較小,含量不足含酚廢水中苯酚的0.1%,不屬於雙酚S生產產生的副產物,可能為原輔物料引入的雜質,不屬於優先管控的汙染物,且總排口未檢出該物質,本報告不計入公司特征汙染物清單。
鄰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是最廣泛使用的增塑劑,不屬於雙酚S生產產生的副產物,總排口含量高於原水,可能為原輔物料引入的雜質或廢水處理產生的物質,不屬於優先管控的汙染物,不計入特征汙染物清單。
廢水總排口檢測出磷酸三丁酯299μg/L,不屬於原水中含有的化合物,磷酸三丁酯是常見的溶劑、萃取劑、消泡劑,是廢水處理站投入的消泡劑,不屬於優先管控的汙染物,不計入特征汙染物清單。
通過物料衡算,公司生產廢水中排放量大、行業特征明顯的因子的有苯酚、甲醇等物質。
公司難降解、高毒害性汙染物主要有苯酚等物質。
對照《優先控製化學品名錄(第一批)》、美國環境保護局優先控製汙染物名單、《有毒有害水汙染物名錄(第一批)》、《有毒有害大氣汙染物名錄(2018年)》等文件及相關文獻,公司涉及廢水優先管控汙染物為苯酚。
雙酚S生產廢水主要有工藝廢水、設備及地麵衝洗水、廢氣噴淋處理廢水、初期雨水、生活汙水,其中工藝廢水由各車間收集後經萃取回收苯酚,與其它廢水一並匯入公司廢水收集池,經廠內生化處理達標後排入園區汙水廠。依據生產項目原輔料原輔料、工藝流程及廠區內廢水收、排係統,結合采樣檢測結果,基於特征汙染物篩查規則,確定公司廢水特征因子。
雙酚S生產過程中排放量大、行業特征明顯的因子的有苯酚、甲醇,其中苯酚為優先控製汙染物。廢水中二苯醚檢出匹配度高且濃度高,有一定毒性。因此建議現階段將苯酚、甲醇、二苯醚作為廢水特征汙染物。
(1)企業通過開展廢水特征汙染物識別,能夠進一步明確排放的常規廢水汙染物以外的能表征廢水主要環境危害特性及特定管控目標的化學汙染物。通過精準識別廢水特征汙染物,構建優控汙染物名錄庫,促使企業對特征汙染物進行分類收集,采取針對性預處理措施,實現高濃度、高毒性、難降解等汙染物的有效處理,進一步提升園區精準治汙能力和精細化管理水平。
(2)企業應強化優先管控特征汙染物的針對性處理措施,實行主要汙染物和特征汙染物的協同處理,不得稀釋排放。
(3)涉及排放特征汙染物的化工企業應將相關因子納入自行監測方案,並定期開展監測,監測結果及時向環保部門報備並向社會公開。
聲明:本文所用圖片、文字來源《中國民族民間醫藥》,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網聯係刪除
相關鏈接:磷酸三丁酯,二苯醚,苯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