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证券网市场财经网首页

“渔掌门”梅姐:坚守渔业20载,全产业链推动马友鱼黄立鱼发展

来源:时间:2025-04-22 02:14:17

“漁掌門”梅姐:堅守漁業20載,渔掌门全產業鏈推動馬友魚黃立魚發展|農技先鋒行①_南方+_南方plus

編者按:

近年來,廣東圍繞“助力守牢糧食安全底線、动马鄉村特色產業發展、黄立鄉村人才培育”三大任務,渔掌门不斷深化“百千萬工程”農業技術推廣體係建設,梅姐創新農業技術推廣服務模式,坚守打造“田頭滴滴”農技需求精準對接平台,渔业友鱼鱼探索出了一條科技支撐鄉村振興、载全展培育農業新質生產力的产业科學路徑。農業科技特派員和農村鄉土專家是廣東農業技術推廣體係建設的關鍵一環,是推動科研成果轉化落地的重要紐帶。

廣東省農業技術推廣中心聯合南方農村報推出《農技先鋒行》品牌欄目,聚焦農業科技特派員(輕騎兵),深入產業一線,創新服務做法 ,展現作為擔當,進一步激發積極性和創造性,為助力“百千萬工程”注入新動力。首期聚焦廣東省人大代表、珠海市龍勝良種魚苗培育有限公司高級工程師、廣東省農村鄉土專家黃舜梅,展現如何全產業鏈推動漁業發展。

連片的魚塘在陽光下波光粼粼,淡淡鹹味的海風佛麵而來。每天清晨,在珠海市龍勝良種魚苗培育有限公司,“漁掌門梅姐”走出鄉土專家黃舜梅工作室,快步行走在塘邊,開啟了一天與魚兒相伴的日子。

21年前,黃舜梅從潮州來帶珠海金灣區紅旗鎮大林社區,開展海水魚種苗培育試驗。20多年來,她牽頭成功培育金灣馬友、黃立魚等20多種水產種苗,供應珠三角、福建、浙江、山東等地,年產量超1億尾,推動金灣馬友、黃立魚遊出一條鄉村振興的“黃金路”。

育良種、推良法、興產業,廣東省人大代表、珠海市龍勝良種魚苗培育有限公司高級工程師、農業科技特派員、農村鄉土專家黃舜梅被養殖戶親切的稱為“漁掌門”梅姐。作為2萬多名農技服務人才隊伍中的一員,黃舜梅堅持科技賦能鄉村產業,助力“百千萬工程”,用行動踐行者農業科技特派員(輕騎兵)的使命。

當前,黃舜梅正在參加“省兩會”,提出了在廣東沿海建設國家級海水魚類良種場的建議,希望能形成廣東沿海的黃金種業帶,培育更多優良新品種,帶動相關產業鏈發展,助力海洋牧場建設。

(黃舜梅,時長共3分08秒)


育良種

年培育種苗超1億尾

走進龍勝種苗育種車間,金灣馬友、黃立魚等種苗池裏,健康的種苗在池中快速遊動。500多畝親魚池和種魚培育池,配套3000平方米保溫池及繁育車間,1億尾育苗從這裏銷往全國。

育苗車間

珠海是海洋大市、漁業大市,素有“百島之市”之稱,262個島嶼星羅棋布,海域9348平方公裏,海洋漁業資源豐富。2008年,珠海市龍勝良種魚苗培育有限公司成立,成為珠海市第一家魚苗良種繁育場。黃舜梅也由此開啟了海水魚繁育之路。

“當時培育種苗的艱辛超乎想象,建設魚塘的灘塗長滿一人多高的蘆葦蕩,水源無法滿足苗種繁育的要求。”黃舜梅回憶,她和專家租用海水船,一趟趟到外海運輸海水回來,再經過專業水質處理,在那個年代,每當魚苗培育期隻能用溫度計、手電筒連夜觀察,整個促卵過程絲毫不能疏忽,更是夜夜不敢入睡。

功夫不負有心人。2009年,龍勝在全國範圍內首先突破鯔魚繁育技術,並實現了批量穩定供應苗種,為珠海當地海水養殖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持。2010年,龍勝成為廣東唯一一家省級黃尾鯔良種場,種苗培育取得突破。

“這一年,大家都說我的笑容多了、人也變美了.....”黃舜梅感慨。

馬友魚是黃舜梅全心投入打造的一條魚。馬友魚即四指馬鮁,是一種暖水性、廣鹽性魚類,具有生長速度快、經濟價值高、營養價值好的特點,是排名第一好吃的海魚,素有海中千層糕之稱。在黃舜梅帶領下,龍勝在全國率先開展馬友魚繁育。

2010年,龍勝公司引進馬友魚新品種;2013年,全國首批人工繁育的馬友魚苗在龍勝誕生;2015年,龍勝公司馬友魚苗種繁育量化生產;2020年,龍勝公司榮獲得省級四指馬鮁良種場資格,其育種技術更是國內首創。

自2021年起,廣東省農業農村廳連續三年將四指馬鮁列為廣東省農業主導品種。在農業農村部發布的2022年十大優異農業種質資源中,四指馬鮁入選十大特色水產種質資源,大大增強了行業發展信心。

“我們已培育四指馬鮁種苗6000萬尾,輻射帶動周邊100多戶養殖戶實現增收,水產養殖麵積5000畝。”黃舜梅說。

推良法

打通農技推廣“最後一公裏

一條魚激活一個產業。金灣黃立魚是當地特色產業,養殖麵積約3萬畝,年產值超過6億元,其產量占廣東省黃立魚養殖產量的42%,是全國最大的黃立魚連片標準化養殖基地。

深耕水產養殖多年,黃舜梅對黃立魚、馬友魚的養殖極為熟悉,也看到了製約產業發展的因素。

“最大的問題是許多農戶缺乏科學的養殖技術和管理方法,導致養殖效益不高。”黃舜梅說。

農業現代化,關鍵是農業科技現代化。基層農技推廣體係是建設現代農業的重要支撐。進村、入戶、到田,一直被稱為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應用的“最後一公裏”。作為鄉土專家,黃舜梅深知肩上的責任,傳播先進技術,培育富民產業,推動更多新品種落地、新農技見效。

黃舜梅“以身作則”,開展示範養殖,直接展示標準化養殖的優勢,讓養殖戶看到標準化養殖帶來的實際成效。

龍勝標準化養殖基地

2022年,龍勝公司開展金灣黃立魚標準化健康養殖試點項目,通過標準化養殖,提高黃立魚的產量和質量。在標準化試點項目建設下,黃立魚親本的保種能力提高10%,種苗生產規模提高15%左右,病害減少10%以上,降低養殖成本10%以上,畝產量提高10%。

2023年6月,龍勝公司正式掛牌廣東省農業主推技術四指馬鮁生態綜合養殖技術示範基地,開發了百餘畝水麵推廣四指馬鮁健康養殖模式,通過養殖示範,幫助養殖戶解決疫病防控、越冬管理等技術問題。當年,“四指馬鮁池塘生態綜合養殖技術”被列為廣東省農業主推技術。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黃舜梅將自己多年積累的養魚經傳授給養殖戶,指導農戶科學養魚。

組織農技專家在塘頭開展培訓

她積極聯合省、市、區農業技術推廣部門及科研機構,開展20多場免費技術培訓,線上線下覆蓋人次超40萬人次,培訓內容涵蓋水產養殖的各個環節,包括魚苗選擇、魚塘水質調控、飼料配製、病害防治等方麵。她還聯合當地的農業技術專家,組成技術服務小組,定期深入養殖基地,為農戶提供“點對點”技術指導。

此外,黃舜梅指導農戶執行珠海市地方標準《金灣黃立魚》,嚴格按照標準化養殖技術操作規程,科學喂養、及時防疫,實現金灣黃立魚養殖成活率高、生長速度快、免疫力強,產量提高10%以上。

黃舜梅介紹,龍勝牽頭製定兩個珠海市地方標準《四指馬鮁苗種繁育技術規範》、《四指馬鮁養殖技術規範》,為標準化養殖提供了技術參考。

“農戶在接受培訓後,掌握更科學的養殖技術,提升管理水平,實現降本增效。”黃舜梅說。

興產業

帶動“致富魚”遊向更廣闊市場

聚焦產業富民,強化聯農帶農,帶動“致富魚”遊向更廣闊市場,以產業振興助推“百千萬工程”。這是黃舜梅一直堅持的理念。

十多年前,當地從事海水魚養殖的農戶沒有穩定的魚苗供應,養殖效益非常低。黃舜梅培育的種苗為養殖戶提供穩定和高質量的苗種供應。

2023年,當地養殖喜獲豐收,戶吳紹添握著黃舜梅的手說:“梅姐感謝您帶著我們一起致富,全家人都很開心。”

“養殖戶收入越來越高,日子也越過越好。”帶動農民增收致富,黃舜梅難掩內心激動。

以黃立魚為例,黃舜梅示範帶動養殖戶120多戶,預計全年農戶人均年增收8100元/畝,增收幅度21%。

“暢通產品銷售也是亟需解決的另一個問題。”黃舜梅積極聯係相關企業、批發市場和電子商務平台,為農戶搭建多元化的銷售網絡。2023年,金灣特色水產品的銷量同比增長了20%以上。

據了解,馬友魚塘頭價35-40元/斤。2025年,金灣馬友魚珠海養殖麵積將超萬畝。如今,馬友魚成為黃舜梅全心打造的一條“致富魚”。

廣東省人大代表、珠海市龍勝良種魚苗培育有限公司高級工程師、廣東省農村鄉土專家黃舜梅拿著馬友魚

“馬友產業化發展將是一個超百億的好產業。我們努力把金灣馬友打造成為珠海‘第三條魚’。以全國最大的四指馬鮁苗種繁育基地為中心,帶動馬友全產業鏈發展。”黃舜梅對打造百億產業信心滿滿。

黃舜梅表示,她將加大對四指馬鮁水產養殖品種生態養殖技術的示範推廣力度,積極探索完善養殖技術把四指馬鮁從陸上池塘推廣到海上養殖,引導更多人加入到四指馬鮁產業中來,包括養殖、加工、流通等環節,一起把產業規模做大,把四指馬鮁發展成為繼“金灣黃立魚”和“白蕉海鱸”之後,支撐珠海市現代漁業產業發展的“第三條魚”,助力農民增收和鄉村產業振興。

“紮根產業一線,傳播農技知識,以‘百千萬工程’農業科技特派員(輕騎兵)鄉村行為契機,為農戶謀福祉,為地方特色產業的發展貢獻更多力量。”黃舜梅說。

敬請關注農技先鋒行欄目

將推出“漁掌門梅姐”技術專題合集

帶你養好馬友魚和黃立魚

采寫:南方農村報記者  葉香玲

拍攝剪輯:劉麗梅

設計:歐劍釗

來源:南方農村報

版權聲明:未經許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轉載
編輯 葉香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