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证券网市场财经网首页

广东援疆让喀什学子圆梦北京、逐梦外交

来源:时间:2025-04-22 02:29:29

廣東援疆讓喀什學子圓夢北京、广东逐夢外交_南方+_南方plus

“媽媽告訴我,沿著彎彎的什学小路,就會走出天山。北京遙遠的逐梦北京城,有一座雄偉的外交天安門,廣場上的广东升旗儀式非常壯觀。我多想去看看。援疆圆梦”

這段話出自課文《我多想去看看》,让喀從孩童視角,什学展現了渴望從新疆去北京的北京願景。

喀什與北京,逐梦相距4000多公裏。外交這個暑假,广东一場別具意義的主題研學活動,讓20名喀什學子跨越山海,一圓“北京夢”。日前,為期三天的“逐夢外交”主題研學活動落下帷幕。

這場“逐夢外交”的主題研學活動,讓20名喀什學子走進外交部新聞發布廳,對話新聞發言人,了解中國外交工作。

在天安門廣場等待五星紅旗冉冉升起;在故宮博物院體會華夏文明的深厚底蘊;在八達嶺長城登頂,領略大好河山;在外交部“藍廳”和外交學院交流,讀懂大國外交的青年擔當......充實的研學,讓他們對家國情懷的理解逐漸具象化,看到國家、曆史與青年個體的聯係。

20名學生多數來自鄉鎮,受限於家庭條件,他們安居一隅,鮮少離疆。但他們品學兼優,積極上進,渴望去看看更大的世界。步入高三在即的他們,將迎來枯燥艱苦的備考時光。

這場由外交部支持,廣東援疆前方指揮部、共青團喀什地區委員會、喀什地區教育局主辦的“逐夢外交”研學活動,為他們“兩點一線”的生活照進光亮。這也是廣東援疆有史以來,首次組織受援地學生到外交部參加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活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到首都“打卡”的同時,學子們也看到自己有可能、有潛力去擁抱廣闊的世界。

體驗“大國外交”

“我們走上更寬廣的世界”

外交部新聞發布廳因以藍色為主色調,又稱“藍廳”,是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中外媒體吹風會等重要活動舉辦的地方。活動首日,20名喀什學子走進“藍廳”,對話外交部新聞發言人,這也是本次研學的“重頭戲”。

“我在電視上見過您(指外交部新聞發言人)!”“原來這裏就是外交部開新聞發布會的地方!”走進“藍廳”,學生們“燃起”對國家外交事業的興趣。來之前,有不少學生做了“功課”。在外交部參觀新中國外交曆程圖片文獻展時,他們認識了中國外交的曆史,並將文獻信息仔細謄抄到筆記本。

“立足‘一帶一路’,我們的家鄉新疆與周邊國家聯係日益密切,這對新疆發展將有什麽影響?”在處理外交關係時,我們應該遵循什麽原則?“我們該怎麽發揮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外交中的作用?”麵對新聞發言人,學生們不怯場,大膽提問。

在外交部,20名學生還到新中國外交曆程圖片文獻展學習,了解中國外交的崢嶸歲月和輝煌曆史。

新聞發言人與學生們互動交流,一一回應他們關心的外交問題,讓他們對國家外交事業有進一步的認識。“這些孩子的提問很有質量。”回答完學生的提問後,新聞發言人如是評價。

“真不敢想象,作為一名高中生,可以到外交部學習交流!以前,我覺得自己的世界就是課堂、書本。但此次研學,讓我看到了我們年輕一代有無限可能。”

艾爾代木拜戈·多力坤是向新聞發言人提問的學生之一。平時有瀏覽國際新聞的習慣,但他覺得外交很神聖,離自己很遙遠。但進入藍廳、與新聞發言人對話後,他的想法有了改變。

艾爾代木拜戈·多力坤說,隨著中國與周邊國家聯係日益緊密,青年一代將接觸更多外國朋友。到外交部研學,和新聞發言人對話後,讓他看到年輕人有潛力站上更廣闊的舞台,接觸更大的世界。作為學生,他要把英語學好,掌握外交的基本語言素養。

研學期間,20名喀什學子到外交學院交流學習。

研學期間,學生們還踏入被譽為“外交官搖籃”的外交學院,聆聽了國際研究所所長、教授曲博帶來的講座。連日來,學生們體會到中國外交的崢嶸歲月和累累碩果。

特殊的升旗儀式

“盡管等了很久,但值得”

8月13日2:30,夜深露重。天安門廣場人影幢幢,等待著清晨的升國旗儀式,也包括這20名喀什學子。約一個半小時過去,盡管有些疲憊,但他們仍駐留原地等待。

隨著天空泛起魚肚白,中國人民解放軍三軍儀仗隊護旗而出。5:24,國旗升起,遊客們自發唱起《義勇軍進行曲》。升國旗儀式結束,看著五星紅旗迎風飄揚,人群中掌聲雷動,為之驕傲。

疏附一中的學生阿依夏姆古麗·熱合曼江激動不已。“為了看升國旗,等了三小時。很累,但值得。到天安門廣場看升旗儀式的願望實現了!”

18歲的阿依夏姆古麗家在疏附縣木什鄉,家中三個孩子,一家人收入靠父親當貨車司機。“長大工作賺到錢,一定要帶家人去天安門廣場看升國旗儀式。”這是樂觀上進的她自小許下的願望。北京之行,讓她提前實現了心願,也更加堅定她以後帶家人到北京的信念。

研學期間,20名喀什學子到八達嶺長城,了解祖國的大好河山和燦爛文明。雷木果 攝

追尋目標需要等待和付出,但是值得!這一點,阿依夏姆古麗在旅途中深有體會。登上長城是她另一個心願。登頂時,她臉上滿是汗珠,氣喘籲籲,但她充滿自豪感、成就感。以前,她隻登過離家不遠的小山丘,周圍隻有小溪。當她登上八達嶺長城,目之所及是巍峨的群山、蜿蜒的古道。

“盡管爬上長城很累,但收獲了不一樣的風景,也更能體會中華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成果,感受中華民族堅韌不拔、自強不息的精神品質。”阿依夏姆古麗說,她的心願是當一名心理醫生,想考醫科大學。高三這一年,注定麵臨升學考試的壓力,但她會像登長城一樣,堅定地朝著目標奮鬥。

別具意義的研學

“我們為中華文明而自豪”

此次研學,學生們走進故宮博物院、天壇公園等古建築群。此前,這些學生隻在書本、影視劇看過這些古跡。他們對一磚一瓦、一棟一梁充滿好奇,不停用手機記錄,並發給遠在喀什的家人。

20名喀什學子實地參觀了故宮博物院,了解中華文明燦爛輝煌的曆史。

來自伽師一中的米熱阿依·沙吾提是一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愛好者。此次到北京,她領略到這座城市對古老和現代兼容並蓄。“故宮、天壇,鳥巢、水立方都在首都,北京既有曆史底蘊,也有現代大都市的氣息。”她說,各種文化融合在一起,讓中華文化更加繁榮。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就是讓各族文化相互借鑒,各族人民互相尊重、守望相助,像家人一樣團結在一起。

20名喀什學子在“水立方”前合影,在首都感受國家發展的日新月異。

在研學活動中,感觸很深的除了學生,也有教師。阿曼古·麥麥提依明是帶隊教師之一。她告訴記者,參加此次研學的學生三分之二來自基層,學習刻苦,但缺少外出交流的機會。第一次坐飛機,到外交部、外交學院交流,參觀故宮、天壇公園,讓他們和日新月異的世界產生更緊密的聯係,從而激發他們的民族自豪感和進取心,為成長創造更多的可能。

此次“逐夢外交”的主題研學活動,是廣東援疆創新開展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鮮活實踐,讓新疆各族青少年“走出去”,在領略國家快速發展中增進“五個認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第十批廣東援疆幹部人才進疆以來,加大力度推動青少年交往交流交融力度,在教育、醫療、文化、科技、招商、統戰、幹部等各個領域細化並推進交往交流交融活動,努力推動形成廣泛交往、全麵交流、深度交融的民族“三交”工作新局麵。

采寫:南方農村報記者 袁瀚

通訊員:廣東援疆




版權聲明:未經許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轉載
編輯 伍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