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证券网市场财经网首页

以“典”带面,助推水产健康养殖!省县驿站联袂推介“农友圈”

来源:时间:2025-04-22 06:05:51

以“典”帶麵,典助推水產健康養殖!助推省縣驛站聯袂推介“農友圈”_南方+_南方plus

專家來支招,“漁技”含量高!助推為深入貫徹農業農村部關於推進水產綠色健康養殖的“五大行動”工作部署,發揮農業科技特派員對產業發展的健康重要推動作用,廣東省農業技術推廣中心於8月22日-23日在珠海市金灣區舉辦“廣東農技大講堂暨漁業生態健康養殖模式推廣行動”,养殖驿站精準服務“百千萬工程”典型村,联袂助力提升養殖技術水平。推介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南海水產研究所副研究員薑鬆和徐力文受邀進行現場授課指導,圍繞“蝦健康養殖技術及主要病害防控”、“珠江口池塘養殖魚類病害防控與用藥減量”等主題進行講解。

廣東省農業技術推廣中心農業科技特派員分享“農友圈”小程序的使用指南,並聯合金灣區縣級農技推廣服務驛站現場提供農技需求對接服務。活動由廣東省農技推廣中心漁業技術推廣部副部長陳智兵主持,珠海市漁業推廣人員、農業科技特派員、地方優秀企業代表及周邊養殖大戶等百餘人參會。

本次活動由廣東省農業技術推廣中心漁業技術推廣部副部長陳智兵主持。

農業科技特派員在現場進行技術推廣與分享“農友圈”使用心得。

以“典”帶麵

農業科技特派員“簽約”典型村

廣東省首批確定的千名農業科技特派員精準對接“百千萬工程”典型村有1062個,金灣區紅旗鎮小林村是首批鄉村振興示範帶典型村之一,金灣區現代農業發展中心水產養殖高級工程師郭建誼代表農業科技特派員與小林村進行現場簽約。

農業科技特派員郭建誼與小林村副書記曹誌華簽約儀式上握手留念。

“做給農民群體看,帶著農民兄弟幹。農業科技特派員與典型村‘深度綁定’,有助於守牢鄉村特色產業的發展,實現農技服務的精準對接,為農戶解決真訴求。”陳智兵表示。

就年初出台的《關於開展千名農業科技特派員精準對接“百千萬工程”典型村暨百條鄉村振興示範帶農技推廣服務驛站建設工作的通知》(下稱《通知》),重點提出農業科技特派員要深入開展產業發展幫扶和指導服務,助力打造一批“百千萬工程”產業振興示範村、示範帶,以“典”帶麵,助推“百千萬工程”鄉村振興不斷取得新進展新成效。

為進一步加強協作交流,深化聯動服務,珠海市農業科技特派員與典型村代表簽約,敲定地方特派員與“百千萬工程”典型村的幫扶關係,充分發揮特派員自身的職能技能,為涉農專家和農戶搭建一座橋梁。

“未來我將帶領團隊精準對接黃鰭鯛、南美白貝蝦和筍殼魚等養殖品種在養殖技術、產業綠色健康發展、產業發展規劃及品牌打造等方麵的技術服務。”郭建誼表示。

同時,郭建誼強調要充分發揮“農友圈”的作用,農戶在遇到養殖問題時進行登記將得到專人回複和處理,農業科技特派員每月至少下沉服務典型村1次。

科學化養殖

合力助推金灣漁業蓬勃發展

農技大講堂技術培訓環節幹貨滿滿!薑鬆圍繞“蝦健康養殖技術及主要病害防控”主題分析南美白對蝦的生態健康養殖新技術及其麵臨的主要問題。他強調養殖環境對蝦類健康的重要性,並提出“生物絮團新技術”的實踐應用能有效促進生態良性循環,提高養殖效益。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南海水產研究所副研究員薑鬆在講課。

當下,水產養殖業主要麵臨四大矛盾:養殖環境汙染嚴重、苗種質量不過關、病害嚴重、水產品食品安全把控問題

如何突破難點、實現水產科學養殖?薑鬆認為關鍵要應用有益細菌及時降解轉化養殖代謝產物(池底有機物),促進良性循環,具體可以通過水體微生物定向調控,應用“生物絮團新技術”。

該項技術具體通過早期添加紅糖杆菌等有益菌混合發酵投放3-4次,逐步減少飼料投喂,養殖中期投入碳酸氫鈉和生石灰水,提高C/N比例和維持pH在8-9的堿度,達到調控水體氨氮、亞硝酸鹽氮濃度平衡,進而強化異養菌、自養菌和硝化菌的功能。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南海水產研究所副研究員徐力文講解海魚病毒病。

徐力文重點講解了“珠江口池塘養殖魚類病害防控與用藥減量”,特別是幾種新發、常見且難以辨別的病毒病,如神經壞死病毒病、細胞腫大屬虹彩病毒病和脫磷病毒病等。他指出,對於海鱸魚這類海水魚,11月至12月購買的魚苗到次年2月至3月期間易受到具傳染性的神經壞死病毒的影響,導致大量死亡。

精準對接

“農友圈”為健康水產搭建穩固橋梁

為更好推動漁業高質量發展及精準對接生產服務需求問題,本次活動安排了“農友圈”小程序推介講解和現場答疑。

廣東省農業技術推廣中心高級工程師姚東林介紹,“農友圈”小程序早在2023年年底推出,今年4月正式發布,農業人員可在“農友圈”上發布服務需求,一般會在48小時內得到反饋回複。通過“農友圈”平台,用戶可以得到產業技術指導、品種引進示範推廣、技術瓶頸集中攻關、農業產業功能拓展等方麵的科技支撐和推廣服務。

廣東省農業技術推廣中心高級工程師姚東林介紹“農友圈”微信小程序。

截止7月份,一共有23397名專家登記在“農友圈”平台,累計開展服務登記22350次,服務裏程達28.6萬公裏,服務31200人次,其中,線上線下解決生產技術需求共8466項(次)。

聯農帶農

最大化發揮驛站主觀能動

活動期間,廣東省農業技術推廣中心調研組深入金灣區縣級農技驛站,實地調研考察驛站運營情況。目前驛站以“電商銷售+鏈接商超+組織農技培訓講堂”為主要運營模式,以“金灣黃立魚”為衝鋒口號,擴大服務“半徑”,同時帶動馬友魚、蓮霧、陽關玫瑰等優質農產品的助農助銷,發揮驛站聯農帶農的示範作用。

金灣農技驛站組織地方群眾開展電商培訓班。

金灣農技驛站運營總監陳立雪指出,每當驛站舉辦農技講堂,部分企業代表的學習積極性並不高,但值得慶幸的是,近兩年電商運營、直播帶貨發展迅猛,不少年輕人選擇靈活就業、返鄉創業,已有好幾位年輕媽媽主動回鄉,經培訓,她們都能獨立進行直播帶貨助力產品銷售。

“接下來,計劃在第三期運營過程中,打造一個金灣區優品,做地方特色品牌。”陳立雪介紹道。

水產養殖占珠海市農業產區比重的70%,提高珠海市金灣區水產養殖“藍色糧倉”的現代化水產品供給能力,是持續推動大灣區漁業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之一。

近年來,國家以專業技術的優勢,積極發展水產魚苗的研發,牽頭水產魚苗的檢驗檢疫服務,紮實推進水產疫病監控防控,高效推廣水產健康養殖的新技術、新品種,為推動水產健康養殖大行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撐,珠海市現代農業發展中心總農藝師容標表示。

現場人員在參觀珠海市龍勝良種魚苗培育有限公司魚苗繁育基地。

現場人員與漁業輕騎兵鄉土專家黃舜梅合影。

23日下午,參會人員先後到珠海德洋水產養殖有限公司加工基地、養殖基地參觀,隨後,廣東省人大代表、鄉土專家、珠海市龍勝良種魚苗培育有限公司總經理黃舜梅,組織帶領現場人員觀摩魚苗繁育基地和海洋生物科普館。

本次活動由廣東省農業技術推廣中心主辦,珠海市金灣區農業農村和水務局、珠海市金灣區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珠海市金灣區紅旗鎮農業農村辦協辦。

撰文:實習生 馮延聰 何雪琪 

來源:南方農村報

編輯 葉香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