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證券網市場財經网首页

野生牛肝菌内生真菌分离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三)

来源:时间:2025-04-22 03:08:26

2.4 野生牛肝菌內生真菌的野生生物學特性

2.4.1 3種培養基對內生真菌生長速度的影響

為掌握4株內生真菌的生物學特性,選擇CPDA、牛肝Pachlewski、菌内菌分MMN為供試培養基,定及研究3種培養基對菌絲生長速度的其生影響,25℃培養,物学在9cm的特性平板上采用十字交叉法測量菌落直徑,結果如圖4所示。野生由圖4可知,牛肝在培養第4d時進行菌落直徑測量,菌内菌分CPDA上的定及生長速度明顯優於其他2種培養基,內生真菌LCTG12培養5d,其生LCCK-6培養6d,物学BSHC-18培養7d,特性BBFO-10培養8d可長滿平板,野生故選擇CPDA培養基為4種內生真菌的最適培養基。

2.4.2 液態發酵對內生真菌生物量的影響

在上述實驗的基礎上,選擇CPDA培養基進行4種內生真菌的液態搖瓶實驗,在25℃,160r/min條件下培養0~10d,收集0、2、4、6、8、10d的菌絲,3次平行實驗統計結果如圖5所示。由圖5可知,0~8dLCTG12、LCCK-6、BBFO-10生物量均呈增長趨勢,第8d時LCTG-12的生物量為4.13g/L,LCCK-6為1.65g/L,BBFO-10為3.44g/L,此時生物量最大,之後不再增長,這可能與培養基中營養物質消耗殆盡有關。但是BSHC-18的液態發酵菌絲量增長緩慢,最高為1.14g/L,這與黃瘤孢菌(BSHC-18)的孢子繁殖的生物學特性有關,可見它不適於液態發酵生長菌絲。

2.4.3 野生牛肝菌內生真菌的拮抗性

為探究牛肝菌內生真菌之間是否存在拮抗關係,本實驗設計從牛肝菌中分出的3株內生真菌,進行對峙實驗,在25℃條件下培養5d,蓋姆斯木黴LCTG-12、黃瘤孢菌BSHC-18和尖孢鐮刀菌BBFO-10的對照組菌落形態如圖1-a-1、1-c-1和1-d-1所示,拮抗對峙圖如圖6所示。

由圖6a可知,蓋姆斯木黴對尖孢鐮刀菌的生長具有拮抗作用,其菌落與鐮刀菌接觸的邊界處,鐮刀菌有明顯向外退縮生長,由於每組對峙設置3組重複,故其對尖孢鐮刀菌的平均抑製率為53.7%;由圖6b可知,黃瘤孢菌與尖孢鐮刀菌之間可互相抑製生長,且黃瘤孢菌產黃色孢子的時間明顯延後,彼此的平均抑製率分別為:41.8%、33.6%;由圖6c可知,蓋姆斯木黴對黃瘤孢菌的生長有明顯的抑製作用,黃瘤孢菌未有產孢現象,其對黃瘤孢菌的平均抑製率為74.7%。

3 結論

食藥用菌內生真菌是一類尚未充分開發與利用,並且應用前景廣泛的微生物,為探究野生牛肝菌中內生真菌資源,及分析其內生真菌間是否存在拮抗關係,本文從3種新鮮野生牛肝菌子實體中分離純化共得到23株純菌,篩選出4株具有典型特征的純菌進行形態觀察和ITSrDNA現代分子生物學鑒定,鑒定出4株內生真菌分別為蓋姆斯木黴、克魯伊假絲酵母、黃瘤孢菌及尖孢鐮刀菌,並對幾株內生真菌生物學特性進行研究,得出結論:CPDA培養基較適合這4株菌的生長,其中蓋姆斯木黴的生長速度較快,5d即可長滿9cm的平板,其餘3種菌株長滿板的時間分別為6、7、8d,並且蓋姆斯木黴對黃瘤孢菌和尖孢鐮刀菌菌絲生長均有拮抗作用,黃瘤孢菌和尖孢鐮刀菌兩者之間也具有拮抗作用。由於實驗采用人工合成培養基的局限性,故本研究所分離的菌株不能完全詮釋野生牛肝菌內生真菌的群係,其中蓋姆斯木黴菌株表現出的拮抗作用,表明其具有一定的生防應用潛力,可為牛肝菌等大型真菌生長過程中會出現的菇體腐爛和根腐病,提供一定的生防利用價值。內生真菌的次級代謝產物豐富,進一步研究其內生真菌能夠產生結構新穎、活性廣泛的次級代謝產物,對新型藥用資源開發具有重要的意義,而牛肝菌內生真菌代謝產物與其是否相同或相近還有待研究。本文也為之後野生牛肝菌人工馴化過程中,研究其內部環境與內生真菌的關係提供參考。

聲明:本文所用圖片、文字來源《食品工業科技》,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網聯係

相關鏈接:黃瘤孢菌尖孢鐮刀菌鐮刀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