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證券網市場財經网首页

人潮的红全红婵方向

来源:时间:2025-04-22 20:23:28

湛江邁合村走紅:全紅嬋為家鄉帶來了什麽?湛江_南方+_南方plus

“前麵過不去了,人太多了。湛江”距離湛江西站不到兩公裏,迈合麻章區邁合村的村走路口前擠滿了車輛和人群。人潮的红全红婵方向,是乡带全紅嬋的家。

“全紅嬋”成為流量密碼。湛江這個夏天,迈合水花消失在巴黎奧運賽場的村走泳池,潑天的红全红婵流量隨即湧進了邁合村。人們爭相趕來打卡奧運冠軍的乡带家。

三年前的“火”再度點燃。2021年東京奧運會,全紅嬋奪得跳水女子單人10米台金牌,邁合村第一次見識了流量——全國的目光投來、無數個鏡頭湧來,一窺“天才少女”“農村小孩”“刻苦訓練”“天真爛漫”等標簽背後的成長環境。

今年這把“火”燒得更旺了。巴黎奧運會,全紅嬋先後奪得跳水女子雙人10米台金牌、跳水女子10米台金牌——衝著這個續寫傳奇的榜樣,家長們帶著小孩前往村裏參觀,小車大巴紛紛抵達,村莊仿佛成了景區,小吃街應運而生……

愈加火熱的邁合村,似乎開始書寫不一樣的故事。

 01 

“親子團”蜂擁打卡

邁合村坐落於一個十字路口,一條公路縱貫東西,往北的鄉道通往麻章鎮上。村口祝賀全紅嬋巴黎奧運會奪得雙金的宣傳展板前,來往遊客全家老小齊上陣,父母帶著小朋友模仿著展板上全紅嬋舉起金牌的姿勢。

村口祝賀全紅嬋奪金的宣傳展板成為打卡點。

沿著村道步行10分鍾,就來到了全紅嬋家,一棟黃色的兩層小樓帶個院子,門前種著兩棵鳳凰樹。院子和兩棵樹都設了圍欄、搭了涼棚,旁邊立了和村口一樣的展板,供遊客拍照打卡。

自7月31日全紅嬋奪冠以來,邁合村每天都在上演同樣的情景。在全紅嬋家門前,一波又一波的家長排著隊,將孩子送到展板前,從湛江市霞山區趕來的謝先生就是其中一員。

正值暑假,謝先生騎著電動車帶著兒子,走小路繞到了邁合村。車一停好,謝先生的小兒子便衝到了全紅嬋家門前,他疑惑地問:“這裏為什麽用鐵門圍起來?”謝先生則忙著和展板合照,不到兩分鍾,他趕緊拉著兒子從人群中突圍出來,擦著汗說:“我在抖音看到很多人來打卡,所以特地帶兒子過來。聽說裏麵還有祠堂,但天太熱了,下次再來吧!”

全紅嬋家門口也豎起了宣傳展板,家長們紛紛為小孩與奧運冠軍家合影。

不隻湛江本地人,省內各地的遊客如潮水般湧來,村口停車場還能見到廣西、貴州等地的車牌。最熱鬧的時候,一輛輛大巴車載著遊客進來,邁合村儼然成為一個新的旅遊景點。來自廣西的張先生自駕前來,他的兩個女兒正忙著和鳳凰樹合影,張先生表示,刷到自媒體的視頻後,想著趁工作日人不多,便帶上剛高考完的女兒們過來,“她們都是全妹粉絲,想看看她長大的地方,沒想到這裏人這麽多”。

一車來自廣西的遊客也湧入了邁合村。

許多父母帶著小孩在全紅嬋家門口打卡。

趕來打卡的群眾中,大多是以家庭為單位的“親子團”。有的父母指著院子裏的一磚一瓦,激勵孩子要學習全紅嬋的精神——克服艱苦、積極奮鬥、努力成材,也有老人家撫摸著鳳凰樹,跟兒孫細述起自己年少時的鄉村生活,感歎要珍惜當下。

小孩子有著不同於大人的興奮點。不少十來歲的小孩好奇地喊著:“媽媽,全紅嬋在哪裏呀?”“我怎麽沒有見到全紅嬋?”“這裏是全紅嬋家嗎?”還有人模仿全紅嬋做出“拿捏”的手勢。他們為短視頻裏那個“拿捏小小巴黎”的“小孩姐”而來——這個年僅17歲的冠軍,不僅跳水成績出色,而且性格率真可愛,麵對采訪頻爆金句,是巴黎奧運的頂流。

 02 

“小吃一條街”興起

有著500多年曆史的邁合村,此前僅有的標簽或許是“革命老區村莊”,全紅嬋的橫空出世,讓這個默默無聞的村莊變成了“奧運冠軍之鄉”,進入了大眾視野。

這個暑假,隨著人潮湧入,從村口到全紅嬋家門口這條路上,幾位村民率先擺了個攤子賣水,一天下來賺了上千塊錢。村民們很快嗅到商機,紛紛在自家門口擺攤,當地的火龍果、甘蔗、蝦餅、沙棘汁等特產,牛雜、豬蹄、雞腿、臭豆腐等小吃,應有盡有,連成了“小吃一條街”。

從村口到全紅嬋家門口的路上興起了“小吃一條街”。

如今,邁合村這條路上共聚集了105家檔口,其中約一半來自外村。村裏修整了路邊的草地,給攤主們劃了線、搭了統一的棚子。

“這裏擺攤都是免費的。”路邊的兩層小樓門前,村民全達勳正忙著擺放自家種的火龍果,許多遊客圍在攤位前購買。全達勳長住廣州,近期專程趕回老家“趁熱鬧”。

村民們紛紛在家門口擺起了攤子。

村屋邊,珍姐家擺出蝦餅攤,裹著鮮蝦的麵餅吸引了不少遊客;炸雞腿的阿傑吆喝著,煙火氣攜香味撲鼻而來。街尾,本村小孩小霞舉著剛從村口買的雪糕,正小心翼翼舔著怕化掉。

午後突降暴雨,街尾的甘蔗攤一家人忙著招呼遊客們到棚子裏躲雨。夜幕降臨,全紅嬋鄰居擺出自家的鳳凰樹苗,邊乘涼邊給遊客介紹。

在邁合村,人來人往間,“全紅嬋家”似乎成為了一個符號,人們為打卡而來,也在街邊夜市駐足,有些人在這裏找到了新的生活方式。

 03 

“村裏服務得跟上”

戴著草帽,全身汗濕,邁合村支書全南山在村委院裏忙著接待外地旅遊團。在他眼中,這一波熱度和三年前有所不同。2021年的夏天,一夜成名讓這個小村子措手不及,而這次,村子放開懷抱,迎接各種機遇和挑戰。

麵對蜂擁而至的遊客,村委設計了宣傳展板、翻新了草地搭建停車場,給全紅嬋家圍上了欄杆,圈出一塊打卡地,鳳凰樹旁還有一塊“水花消失樹”的可愛掛牌。他回憶稱,遊客們都來打卡後,一家家攤檔自發擺起來,村幹部也意想不到。“到了周末人更多,都是家長帶著小孩來學習、教育,全紅嬋靠她自己的努力成功了,我們村子也沾光。”他補充道,目前村裏主要做的,就是規劃好路線,維持好秩序,把服務給跟上。

邁合村委在全紅嬋家門口規劃了一塊打卡區域。

在麻章區的統籌調度下,邁合村有了另一種景象。

村口狹窄,交警大隊派出的警員負責指揮交通;入村後,隨處可見拉起的警戒線,避免擁擠踩踏;在全紅嬋家門口,來自鄉鎮的民警和誌願者維持著秩序;小吃街上十步一個垃圾桶,環衛工人來回打理清掃。

誌願者李偲剛來不久,穿著紅色的馬甲穿梭於人群間。她介紹,這裏的誌願者都是和她一樣的鄉鎮公務員,大家兩班倒,每天上午八點到晚上十點,都在這裏值班。“工作其實不複雜,比想象中有序”,她和同事們維持來往人流的秩序,有時也幫遊客拍照、指路。

安徽人老祝下班後,就趕來邁合村幫忙打掃衛生,他的妻子所在的環衛公司負責村裏的環衛工作。“三年前我也在這裏,這次比上一次還火”,小吃攤起來後,環衛工作更加重要,每晚他們也要工作到十點。

民警和誌願者負責維持秩序。

在全南山看來,邁合村的再次出圈有了不一樣的意味:“第一次大家都擠著來看冠軍家房子,這次開始更多關注邁合村本身。”“全紅嬋家鄉”引來流量,如何促進基礎設施建設和村莊經濟發展?邁合村逐漸打開了思路。

 04 

在考驗中走向從容

全紅嬋家坐落在路尾,轉角,才見到邁合村的內裏。如今,這裏已經架起路障,防止遊客打擾到村裏的居民。

村內村外,是兩種景象。沿著小路進村,一路靜謐悠然,紅色的磚瓦屋前老人乘涼、孩童嬉戲,湖水旁立著“飲水思源”井,田裏剛插好秧苗。村路鋪上了瀝青,路燈安在了一條條小道上,古老的祠堂和新建的文化樓坐落在老村屋和樓房中間,訴說著邁合村的過去與現在。

村外夜市的燈亮起來時,大樹下、路口邊,一把涼扇,三兩村民,外頭的熱鬧也成了村裏人眼中的風景。除了看看熱鬧,村民全文勝感覺,“(這次)對生活沒有多大影響”。2021年疫情期間,來邁合村打卡、直播等行為影響了村民正常生活,這一次加強了管理,他認為:“熱度這麽高,大家做點小生意也都正常。”

外村人趁熱度來做點小生意,這在村民看來是可以理解的。

而那棟被圍觀的二層小樓,如今已無人居住,全紅嬋的父母搬到了果園裏。“全紅嬋要回家了”的消息每日都會傳出來,又一次次被否認。小吃街的爆火,在網上又掀起了風波,有人感歎“一人成功帶動全村發展”,也有人擔憂“全妹如何回家”。

全南山坦言,邁合村的再度出圈,對他們是個考驗。“我們有特色,有曆史文化,但是發展始終有難點”,如今邁合村打開了知名度,未嚐不是發展機遇。但是,每波客流平均停留時長僅1小時左右,如何將熱度與流量轉化為村子的長遠效益?除了完善基礎設施,還需把邁合村的文化特色和經濟發展結合起來,而他深諳,眼下能做的,惟有不斷積累經驗。

每到傍晚,依然有很多網紅來邁合村直播,隻是這次,他們不再爭先恐後地圍堵全紅嬋家門口,而是將鏡頭對準了特色小吃攤、來往的遊客,逐漸聚焦在了邁合村本身。全南山說,如今村裏來了網紅,大家都會積極溝通,保證拍攝素質,“網紅(來了)也沒什麽奇怪,很常見”。

從無措到從容,“奧運冠軍之鄉”邁合村的故事還在繼續。

 采寫:南方農村報見習記者 李豔

編輯 肖婉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