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不同蛋白添加劑理化指標,最終確定各添加劑的剂对及品添加量見表2。本研究統計了2018年河北地區添加劑原料和MCSubstradd/kg商業添加劑價格,双孢分別為SM3250元/t、蘑菇ES3700元/t、农艺CP4500元/t、性状FM3900元/t、影响MCSubstradd商業添加劑MCS5000元/t。蛋白增產量以CTL組產量為基礎,添加每m2使用83.33kg培養料。剂对及品MCS添加成本最高,双孢達到65.25元/t,蘑菇羽毛粉添加成本最低,农艺為24.22元/t。性状每t培養料中添加劑增產最高為CP組(82.56kg),MCS組次之(61.44kg),FM組最低,且為負增長,減產2.16kg。根據目前雙孢蘑菇出廠平均價格(10元/kg),添加劑的經濟效益為蘑菇增產創收扣除添加劑成本後的實際收益。每t培養料中添加劑產生經濟效益最高為CP組(785.23元);MCS組次之,為549.15元;FM組最低,虧損45.82元。
不添加任何添加劑的空白對照組(CTL)總產量達到28.36kg·m-2,高於目前國內25kg·m-2
的平均產量,表明培養料質量和出菇管理工藝達到要求(表3)。MCS組總產量達到33.48kg·m-2,較CTL組增產18.05%,生物學效率由85.30%提高到100.68%,表明添加劑的使用能夠顯著提高雙孢蘑菇產量。4個試驗組中,CP組總產量最高,達到35.24kg·m-2,較CTL組增產24.26%,顯著高於其他3個試驗組和CTL組,略高於MCS組。4個試驗組一潮菇產量均顯著高於MCS和CTL組,CP組產量最高達到19.31kg·m-2,其次為ES組(18.08kg·m-2)。MCS組二潮菇產量最高,達到14.39kg·m-2,其次分別為CP組(12.41kg·m-2)和CTL組(12.06kg·m-2),而FM組最低。MCS組第三潮菇產量最高,達到5.62kg·m-2,顯著高於其他組,在總產量中占16.79%。在添加劑試驗組中,SM組第三潮菇產量最高,達到5.01kg·m-2,略低於MCS組,在其總產量中占16.19%。CP組第一、二潮產量分別占總產量54.81%和35.22%,而第三潮產量較低,為3.52kg·m-2,略高於CTL組(3.35kg·m-2)。綜合不同潮次產量和總產量,CP組總增產效果最佳,而SM組對第三潮菇增產效果最顯著。CP組生物學效率最高,達到105.98%,各處理生物學效率由高到低為CP>MCS>ES>SM>CTL>FM。除FM組外,各添加劑均具有提高產量和生物學效率的作用。
雙孢蘑菇的菌蓋直徑、菌蓋厚度、子實體硬度和單菇重是評價其農藝性狀重要指標。第一潮菇時,SM、MCS和CTL平均菌蓋直徑和厚度最大,而CP和FM組平均菌蓋直徑最小,ES和FM組平均菌蓋厚度最小(P<0.05);硬度方麵,ES和MCS組硬度最大,CP組硬度最小;SM組單菇重量最大,而無添加的CTL組單菇重最小。第二潮菇時,CP和ES組平均菌蓋直徑和厚度最大,而SM和MCS組平均菌蓋直徑和厚度最小;硬度方麵,ES組硬度最大,FM和CTL組硬度最小;ES組單菇重量最大,與FM、MCS和CTL組差異顯著(P<0.05)。第三潮菇時,CP和MCS組平均菌蓋直徑最大,FM和MCS組平均菌蓋厚度最大,而SM、ES和FM組平均菌蓋直徑最小,SM、ES和CP組平均菌蓋厚度最小;添加劑組硬度均顯著高於CTL組(P<0.05);SM、ES、CP和CTL組單菇重相當,高於FM和MCS組。
4、蛋白添加劑對雙孢蘑菇品質的影響
蛋白質含量、總氨基酸含量(TAA)、必需氨基酸(EAA)、非必需氨基酸(NEAA)、呈味氨基酸(DAA)是雙孢蘑菇子實體重要品質指標。不同處理組各潮次子實體蛋白質含量見表5。第一潮菇時,E組蛋白質含量最高(39.10%),按照蛋白質含量從高到低順序依次為ES>CP>MCS>FM>SM>CTL。第二潮菇時,ES組蛋白質含量最高(26.39%),按照蛋白質含量從高到低順序依次為ES>FM>SM、CP、MCS>CTL。第三潮菇時,CP組蛋白質含量最高(40.21%),按照蛋白質含量從高到低順序依次為C>SM、FM、ES>MCS>CTL。結果表明,5種蛋白添加劑的使用,在3個潮次中均顯著提高了子實體中蛋白質含量。
聲明:本文所用圖片、文字來源《中國食品學報》,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網聯係
相關鏈接:添加劑,氨基酸,蛋白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