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6.16”特大暴雨造成當地農田大麵積衝毀或受浸,農作物受災嚴重,参梅農田基礎設施損毀嚴重。州特作為科學高效開展救災複產,大暴最大限度地降低災害給農戶帶來的雨损損失,7月4日-5日,复工應梅州市平遠縣縣委邀請,力耕地華南農業大學資源環境學院李永濤教授領銜的华农毁农后修耕地保育創新團隊4名專家人員赴平遠縣受災一線,開展“6.16”特大暴雨損毀農田災後重建修複指導工作,保育為平遠縣耕地損毀修複提供技術支撐,团队田灾為全縣防災減災救災貢獻一份力量。积极
據了解,連日高強度降雨,多鄉鎮出現不同程度災情險情,洪水一度浸至居民樓二層,農田損毀類型多、麵積大。7月4日,專家組老師同平遠縣陳秋文書記、縣農業農村局同張文萍副局長和黎文軍站長調研了受災類型多的差幹鎮的差幹村、文豐村和湍溪村。受降雨及河水漫灌影響,差幹村農田淹浸麵積廣、河沙淤積厚達30cm。受泥石流及河水衝刷,文豐村農田耕層受損,土壤嚴重丟失。受山體滑坡和泥石流影響,以湍溪村為代表,附近上百畝農田被積水浸泡、礫石掩埋,泥沙淤積嚴重、斷樹亂石堆積,農田灌溉水渠被衝毀。7月5日,專家組調研了此次受災程度嚴重的泗水鎮和東石鎮。暴雨引發的山體滑坡、洪澇、泥石流等自然災害,導致附近幾個村子數百畝農田被淹,水稻等農作物基本麵臨絕收,河道被衝毀,沿河農田被流水侵蝕,農田損毀,堆滿了石頭和沙礫,猶如“河灘”,極難清理。
陳秋文書記和張文萍副局長表示,全縣從救災及基礎設施搶修轉向農業複耕複種,縣裏組織救援隊正在清理,黎文軍站長也表示鎮裏正在組織農戶自救,將受災較輕的農田進行清淤和泥土回填。
華農資環學院耕地保育創新團隊黨支部要起模範帶動作用,深入調查、攻堅克難,為平遠縣製定災後耕地修複的技術指引。經過仔細調研,林學明老師表示,在災後土壤特性發生變化的情況下,浸淹地塊要繼續做好排水,淤積地塊在土壤監測達標的情況下配合有機肥施撒進行深翻耕;河沙淤積且短期內不再適宜耕作水稻的區域,可以進行“清理河沙+種植結構調整”,換種玉米、花生、番薯等其他農作物,幫助土壤結構重新變得更加穩定,等來年再複墾;受災程度較輕的可補種農田,可通過淤泥翻耕和客土回填恢複耕作層,並配合施肥提升地力。受災嚴重的農田,可通過墾造等方式,進行農田重構,恢複農業生產;礫石較多的農田,可通過機械或人工來去除石塊,降低礫石含量,客土回填、重新達到耕種標準。對於被滑坡、泥石流掩埋以及被河流衝毀短期內難以修複的農田地塊,目前需要加固山體、農田清砂除障、修理灌溉水渠等基礎設施,避免後續極端天氣發生時造成二次破壞,為早日複耕複種做準備。
5-9月是廣東的汛期,密切關注梅州市平遠縣降水情況和加強預警信息;確保行洪通暢,及時做好低窪地段的農田排水工作;做好沿河低窪地區洪水防禦,減少河流對農田的侵蝕;注意山洪和泥石流、山體滑坡等地質災害,減少對農田的損毀與掩埋。修複災毀農田及農業水利基礎設施,保障農民晚造種植工作,逐步恢複平遠縣災後農業生產,進一步提升全縣農業自然災害應急能力和防災減災救災能力。
【撰文】華農耕地保育團隊
【來源】南方農村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