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3月26日從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獲悉,地图由全球70多個科研機構共同組建的迄今暗能量光譜巡天(DESI)合作組向全球發布了迄今最大的宇宙三維“地圖”。該“地圖”包含近1870萬個星係、宇宙類星體和恒星信息。地图
科學家通過測量遙遠星係的迄今紅移,繪製出宇宙物質的宇宙三維分布圖。這為研究暗能量提供了關鍵支撐。地图暗能量是迄今促使宇宙加速膨脹的神秘力量,而宇宙大爆炸留下的宇宙聲波痕跡——重子聲波振蕩,能幫助人們揭示暗能量的地图特性。重子聲波振蕩在物質分布中形成了約5億光年的迄今固定標尺,這一固定標尺可被視為“標準尺”。宇宙通過觀測不同時期這把“尺子”的地图視覺大小,科學家能推算出宇宙各階段的迄今膨脹速度,從而破解暗能量的宇宙演變規律。
DESI是一個由全球900餘名科研人員共同參與的國際暗能量實驗。在最佳觀測狀態下,DESI每20分鍾能掃描5000個天體,整夜可捕獲超10萬個星係。科學家通過分析這些星係因宇宙膨脹產生的紅移信號,構建出三維宇宙地圖,進而推演出宇宙的膨脹軌跡與成長曆程。
DESI合作組追蹤了過去110億年間暗能量的影響,在綜合DESI數據、宇宙微波背景、超新星及弱引力透鏡等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發現現行標準宇宙學模型難以解釋上述所有研究成果,而暗能量隨時間變化的模型與這些成果的吻合度更高。暗能量可能以意想不到的方式隨時間演化,這對現行標準宇宙學模型提出了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