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圖5可以看出,烟叶颜色中煙100的烘烤化研總酚含量從鮮煙葉到42℃呈上升趨勢,在42~48℃時有所降低,过程隨後緩慢上升;豫煙13號的中生值变總酚含量從鮮煙葉到48℃持續上升,48~54℃時逐漸下降,标和隨後開始上升;豫煙7號鮮煙葉到38℃總酚含量上升,烟叶颜色38~42℃時呈下降趨勢,烘烤化研隨後開始持續上升。过程在整個烘烤過程中,中生值变中煙100的标和總酚含量一直高於其他2個品種,豫煙7號的烟叶颜色總酚含量在38℃之前高於豫煙13號,38℃以後的烘烤化研烘烤階段,各品種的过程總酚含量均最低。
表1為3個品種不同烘烤時期煙葉的紅、綠、标和藍3種顏色分量均值(表中僅列出烘烤過程中關鍵溫度點穩溫結束時的特征值),在烘烤過程中,綠色分量值最高,這是由於鮮煙葉的主題顏色為綠色,純紅色和純綠色的加色為純黃色,從38℃到烘烤結束,煙葉的紅、綠分量遠大於藍分量。3個品種鮮煙的紅色分量值表現為豫煙13號>豫煙7>中煙100;綠色分量值表現為中煙100>豫煙7號>豫煙13號;藍色分量值表現為豫煙13號>中煙100>豫煙7號。隨著烘烤進程的推移,中煙100的紅色分量值逐漸上升,持續到54℃時達到峰值,豫煙13號持續到42℃時達到峰值,豫煙7號在48℃時達到峰值;3個品種的綠色分量和藍色分量值均呈下降趨勢;60℃時3個品種的3種顏色分量值均表現為中煙100最高,豫煙7號次之,豫煙13號最低。
煙葉HSL顏色特征值顯示,3個品種煙葉圖像的色相值前期較高,隨著烘烤時間的推移,色相值逐漸變小,說明煙葉顏色由綠色向黃色轉變;3個品種煙葉的飽和度均在38℃達到最低值,隨後開始上升,48℃以後趨於穩定,這是由於定色期煙葉顏色介於鮮煙葉的綠色與烘烤後期的黃色的過渡期,顏色純度較小;隨著烘烤時間的推移,亮度值逐漸上升。3個品種在整個烘烤階段中煙100和豫煙7號的色相、飽和度和亮度值均高於豫煙13號(表2)。
由表3可知,在烘烤過程中,煙葉水分含量的變化與綠色值、色相呈極顯著正相關,與藍色值呈顯著正相關;與紅色值、亮度呈極顯著負相關,與飽和度顯著負相關。葉綠素含量與綠色值、色相呈顯著正相關,與亮度呈極顯著正相關,與紅色值呈極顯著負相關。澱粉酶活性與紅色值、飽和度、亮度呈正相關;與綠色值、藍色值、色相呈負相關,但相關性均不顯著。澱粉的含量與紅色值、飽和度、亮度呈負相關,與綠色值、藍色值、色相呈正相關,相關性均不顯著。總酚含量與特征值紅色值、飽和度呈顯著正相關,與亮度呈極顯著正相關;與綠色值、色相呈極顯著負相關,與藍色值呈顯著負相關。
本試驗研究結果表明,煙葉烘烤過程中,葉綠素和水分含量隨著烘烤進程的推進,各品種間差異顯著,中煙100的葉綠素降解速度與失水速度較為一致,變黃和失水相對協調,較易定色;豫煙13號變黃快,失水居中,耐烤性相對較好;豫煙7號的葉綠素降解較快,但失水速度較慢,易掛灰,變褐。中煙100和豫煙7號的澱粉酶活性變化趨勢較為一致,呈雙峰變化趨勢,豫煙13號的澱粉酶活性在54℃之前一直處於上升趨勢,且澱粉酶活性達到最高。3個品種的澱粉含量均隨烘烤進程呈下降趨勢,前期降解速度較快,38~42℃時品種間降解速度差異較大,42℃之後3品種的變化趨勢趨於穩定。中煙100和豫煙13號的總酚含量變化前期較為一致,從38℃至烘烤結束,豫煙7號的總酚含量一直低於其他2個品種。
通過對3個品種顏色特征值測定顯示,整個烘烤過程中綠色分量值最高,從38℃到烘烤結束,煙葉的紅、綠分量遠大於藍分量,這是因為鮮煙葉的主題顏色為綠色,純紅色和純綠色的加色為純黃色;3個品種煙葉圖像的色相值前期較高,隨著烘烤時間的推移,色相值逐漸變小,說明煙葉顏色由綠色向黃色轉變。
煙葉的顏色是烤煙中的重要判斷標準,賀帆等依據烤中煙顏色的變化,模擬出了烤煙的化學成分變化,通過烘烤過程中生理指標的變化與顏色特征值的相關性分析顯示,煙葉在烘烤過程中葉綠素的降解速率、葉片失水速度、總酚的含量變化均與煙葉外觀顏色特征值呈顯著相關,而澱粉酶活性和澱粉的含量與煙葉外觀顏色的變化相關性不顯著。不同品種在烘烤過程中其煙葉外觀顏色特征值與內在的水分、色素和、澱粉、總酚的含量有一定的相關性,可以通過外觀顏色參數估算內部色素、水分、總酚等生理指標的含量變化,為準確地把握煙葉的烘烤進程、優化烘烤工藝,配套烘烤方案的製定提供參考依據。
聲明:本文所用圖片、文字來源《江西農業學報》,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網聯係
相關鏈接:煙葉,豫煙葉成分分析標準物質,澱粉酶,葉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