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早茶文化曆史悠久,是拟立中國四大茶文化係列之一。近日,法保廣州將立法保護這一傳統文化。护早化传
12月2日,茶文承廣州市人大常委會正公開征求廣大市民和社會各界對《廣州市人大常委會2025年立法工作計劃(草案征求意見稿)》的广州意見和建議。草案征求意見稿顯示,拟立2025年共安排立法項目30件,法保其中,护早化传《廣州早茶傳承保護規定(製定)》為初次審議的茶文承法規案。
據悉,广州廣式早茶的拟立起源,最早可追溯至清鹹豐年間。法保彼時,护早化传廣州的茶文承商業貿易繁榮,一些餐飲店家開始以平房作為店鋪,用木凳搭架於路邊的小館形式做起茶點生意,由於茶價二厘而被稱為“二厘館”。在“二厘館”,一壺茶、一碟粉、一份糕點,既能歇腳飽肚,又能閑聊社交,逐漸形成了廣式早茶“歎”文化。所謂“歎”,意為慢慢享受,“歎茶”即慢慢享受早茶這段休閑時光。
隨著社會、經濟不斷發展,中高端茶樓如雨後春筍般湧現。“早茶”的茶葉更加上等,包點更加多樣精致,在無數人的傳承下,早茶文化得以保留,並蓬勃發展。
受訪者供圖
據了解,今年7月,廣州市市場監管局官網發布關於征求《“食在廣州”評價認證技術規範(茶市類餐飲服務)(征求意見稿)》等文件意見的公告,提出茶市類“食在廣州”認證評分框架,包括市場反饋及消費者綜合評價、食品安全管理、社會責任及品牌建設三方麵。
其中,在社會責任及品牌建設中,還設有“特色服務”指標100分,突出了“重傳承、弘文化”的標準。比如,設置有“茶飲特色服務評價”標準。在“開茶”評價環節中,要求服務人員應接受相關技能培訓,熟練掌握開茶相關流程;應深入了解茶市文化的底蘊並能準確應用;介紹茶葉品種,並按照溫茶杯和茶葉等流程進行開茶等等。
采寫:南方農村報記者 嚴秋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