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上午,2024年度南雄市酸化耕地治理現場觀摩會在南雄市全安鎮順利舉辦。活動現場詳細演示了南雄市酸化耕地治理技術模式的具體實施過程,對南雄市酸化耕地治理工作階段性成果進行總結和檢驗,為廣東省全麵加快酸性耕地治理,進一步夯實糧食安全基礎工作奠定紮實的基礎。本次觀摩會由廣東省農業農村廳指導,廣州國家現代農業產業科技創新中心和南雄市農業農村局聯合主辦,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環境研究所承辦,佛山市植寶生態科技有限公司協辦,上述單位有關領導、專家代表及南雄市各鎮農技人員、種糧大戶代表近100人參加了觀摩會。
廣東省農業農村廳農田建設管理處相關負責人介紹,2023年廣東省建設了治理示範區約16.1萬畝,示範推廣了多種酸化土壤改良培肥綜合治理模式,經過一年治理,南雄和台山市的項目區PH分別提高了0.27和0.17個單位,贏得農戶對酸化耕地治理的認可和支持,初步打造了一批酸化耕地治理樣板田,總結了一批成熟的酸化耕地質量技術模式和實施方案。
南雄市地處粵北,耕地麵積56萬畝,永久基本農田51.89萬畝,是國家及廣東省產糧大縣。為進一步築牢“糧倉”根基,2020年南雄市被廣東省農業農村廳選為全省10個2萬畝酸化治理試點縣之一,2023年又成功入選了首批全國酸化耕地治理重點縣。
“我市高度重視耕地酸化問題,將全國酸化耕地治理重點縣和整縣級高標準農田建設試點縣工作一體統籌推進,目前已累計統籌安排酸化耕地治理等項目資金2000多萬元,開展改良劑撒施、堆漚有機肥施用、秸稈還田、冬種綠肥等酸化耕地治理措施提升有機質,全麵提升項目區耕地生產能力,形成了一批可推廣、可複製的酸化耕地治理工作經驗,打造一批酸化耕地治理的綜合施策樣板田,”南雄市農業農村局主要負責人在會上介紹。
據技術支撐單位--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環境研究所黃巧義研究員介紹,項目針對南雄市水稻、玉米、花生等農作物種植區土壤嚴重酸化的問題,集成並推廣應用基於堿性改良劑快速降酸、有機物料持久阻酸、配方施肥源頭控酸的酸化土壤改良培肥綜合技術模式,推動不低於8.0萬畝酸化耕地的有效治理。項目自2023年開始,擬通過連續3年的治理工作,項目區土壤pH值平均增加0.5個單位,土壤貧瘠、板結等問題得到有效緩解,糧食畝均產能約提升10%以上,耕地質量等級提升0.5等左右,項目區外推廣麵積2 萬畝,打造一批推進酸化耕地治理的綜合施策樣板田和一套行之有效、可複製可借鑒的工作推進機製。
據了解,重點縣項目實施一年多來,已取得了明顯成效:項目區水稻平均增產5%以上,土壤pH值提升0.27個單位,土壤有機質、有效磷、速效鉀含量及耕地質量等級均得到提高。2024年3月5日,南雄市相關經驗做法獲農業農村部推廣。
南雄市酸化耕地質量綜合提升技術研究田間試驗田
機械撒施酸性土壤調理劑
機械撒施堆漚有機肥
秸稈腐熟還田作業
無人機飛播綠肥種子
撰文:徐建杭
來源:南方農村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