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證券網市場財經网首页

全国政协委员许鸿飞:让世界看到广东乡村之美

来源:时间:2025-04-29 06:32:57

全國政協委員許鴻飛:讓世界看到廣東鄉村之美_南方+_南方plus

蛇年正月初二,西班牙薩拉曼卡的飞让馬約爾廣場上,一座名為《銀蛇飛舞》的世界生肖雕塑威嚴而靈動地盤踞在廣場中央,成為引人矚目的广东焦點。這是全国全國政協委員、廣東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許鴻飛第七次將生肖雕塑帶到西班牙,政协之美但今年的许鸿乡村春節展覽卻有些不同。

與《銀蛇飛舞》並肩的飞让,還有20幅色彩濃烈、世界筆觸質樸的广东龍門農民畫。12位龍門農民畫家的全国作品次第排開,用最原始的政协之美筆觸講述廣東鄉村的當代故事。畫中的许鸿乡村嶺南稻田、舞龍、圍屋與西班牙古城產生了奇妙的聯動,成為中西文化交融的生動注腳。

許鴻飛站在異國暖陽下,望著駐足品畫的當地市民,難掩自豪。這位以“肥女雕塑風靡全球的藝術家,正嚐試用藝術為紐帶,將廣東鄉土文化帶出國門。從龍門農民畫躍上國際展牆,到“肥女”雕塑紮根鄉村祠堂,他既是文化出海的“擺渡人”,也是藝術反哺鄉土的踐行者。

 藝術家“帶起來”,廣東鄉土文化“出海去” 

自2013年起,許鴻飛的“肥女”係列雕塑已走過五大洲20多國,完成65場個展。憨態可掬的“肥女”們打太極、騎單車、跳廣場舞,以幽默靈動之姿闖入巴黎盧浮宮、悉尼歌劇院,也屹立在冰川高原。從最初主動“敲門”參展,到作品融入當地市民日常生活,再到被市政廳邀請策展,直至形成“七年連續赴西班牙”的品牌效應,許鴻飛讓雕塑成為城市公共空間的文化符號。

作為致力於用文藝作品講好“中國故事”的藝術家,許鴻飛始終關注文藝精品如何更好“出海”。去年全國兩會期間,許鴻飛提交了《推動文藝精品“走出去”,讓世界更好讀懂中國的提案》,建議製定文藝精品出海支持政策,注重跟蹤分析文藝精品出海之後的效果,讓文藝精品實現從“走出去”到“留下來”。

許鴻飛認為,文藝精品“走出去”不是單程票,而是一場雙向奔赴。去年在接受南方農村報記者采訪時,許鴻飛總結了文藝精品“出海”的“五步走”路徑。他表示,文藝作品要真正“出海”,首先得“走出去”,“走進去”當地的主流文化生活。等到作品得到當地主流文化認可後,對方會主動發來邀約,“請出去”舉辦展覽。隨著國外主辦方不斷將藝術家“請回去”到當地展出,最終作品得以“留下來”,在當地生根發芽,產生持續的影響力。

而今年,許鴻飛將惠州龍門農民畫 “帶出去” 的大膽嚐試,為這條路徑注入了全新的思考與活力。“過去談及文化出海,我們往往側重於‘走出去’,但真正能夠展現文化持久生命力的,是在‘請回去’之後還能實現延續與發展。” 許鴻飛強調,我們應當更多地推動具有個體特色與IP價值的輸出,以此帶動更多優秀的文藝精品走向世界。

今年春節,許鴻飛帶著龍門畫成功“出海”。  受訪者供圖

“隻有當對方不斷地熱情邀請你‘回來’,才標誌著個人IP 真正在國際舞台上站穩腳跟。” 許鴻飛表示,連續七年在西班牙舉辦展覽的不懈堅持,不僅讓“生肖雕塑”成為薩拉曼卡市民每年春節的熱切期待,更讓他的藝術IP在國際舞台上深深紮根。正因如此,他才有足夠的底氣與實力,將農民畫等廣東鄉土文化中的璀璨瑰寶帶向更為廣闊的世界舞台。

如何培育更多優秀本土文化“出海”的“帶動者”?許鴻飛認為,對於那些在對外文化交流中已經作出積極貢獻的藝術家,應建立起完善的追蹤獎勵機製。可在藝術家成功完成對外文化交流活動,並產生顯著影響力和突出成績之後,依據其實際表現進行全麵評估。對於表現尤為突出的藝術家,給予後續的專項撥款獎勵,全力助力他們籌備下一場高質量的對外展覽。通過這種持續的追蹤與激勵,這些經驗豐富、影響力廣泛的藝術家能持續創作出更多優質的文藝精品,更加自信從容、廣泛深入地登上國際舞台,保持為對外文化交流貢獻力量的可持續性。

 文化資源“沉下去,鄉村藝術“活起來 

今年,在趕赴全國兩會之前,許鴻飛特意前往廣州花都塱頭村,這個他曾經舉辦過雕塑展覽的古村落。令他欣喜的是,這裏的很多村民都還記得他。“我的孫子那年五歲,現在八歲,仍然記得你的‘肥女’。” 一位上了年紀的奶奶告訴他。

這樣的場景讓許鴻飛更堅定“藝術下鄉不能隻送福字”。在陽春潭水鎮,他把“肥女”塑成騎自行車的村婦,車籃裏塞滿荔枝;在清遠連樟村,雕塑變成頂著鬥笠插秧的農婦,褲腳還沾著泥點。“村民可能不懂雕塑是什麽,但他們會指著我的‘肥女’大笑:‘這不就是我們趕集的樣子嘛!’”在他看來,真正的鄉村藝術不該是“飛來的裝飾”,而要成為“長出來的風景”。

這幾年,許鴻飛的足跡不僅遍布五大洋四大洲,也遍布全國眾多鄉村。他認為鄉村的變化,體現著一個國家的變化。文藝精品不僅要“走出去”,也要“沉下去”。“很多村民還認得我,這讓我覺得藝術家應該多下到鄉村。以往藝術家下鄉,可能更多是采風、畫畫、寫書法送福字,形式比較單一。我們需要有新的元素注入,比如讓有影響力、有IP的當代藝術家作品進入鄉村。” 許鴻飛說,“通過藝術家的國際影響力,許多國外的作品得以進入鄉村,更多能體現中國鄉村發展變化的作品也能帶到國外,這是很有意義的。”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建立優質文化資源直達基層機製,豐富農村文化服務和產品供給。

許鴻飛指出,豐富農村文化服務和產品供給,必須避免“千村一麵”的同質化現象。不同地區的鄉村各具特色,應充分考慮地區省份因素,融入本土藝術及生活元素。以廣東為例,廣東的鄉村文化既有悠閑的特質,又傳承著深厚的傳統文化。因此,廣東的藝術家在參與鄉村文化建設時,需將這些本土特色融入創作理念,同時秉持創新精神,為鄉村帶來新的藝術想法,讓基層文化傳播呈現出豐富多元、百花齊放的局麵,真正激活各地鄉村文化的獨特生命力。


采寫:南方農村報記者林伊晴 張璠

攝影/攝像:藍東旭 譚家富

設計:王越


編輯 謝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