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证券网市场财经网首页

白芍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一)

来源:时间:2025-04-21 08:24:18

白芍為毛茛科植物芍藥的白芍幹燥根,是学成著名的“浙八味”藥材之一,具有平肝止痛、分药養血調經、理作临床斂陰止汗等功效。用和应用研究現代研究表明,进展白芍中化學成分豐富,白芍主要包含單萜及其苷類、学成三萜及其苷類、分药黃酮類、理作临床鞣質類等,用和应用研究具有鎮痛、进展抗炎、白芍抗抑鬱、学成保肝、分药調節免疫等藥理作用,在治療內髒痛、癌性疼痛、慢性胃炎、慢性乙型肝炎、類風濕性關節炎(RA)等方麵的臨床應用廣泛。本文總結了白芍的化學成分、藥理作用及其臨床應用等方麵的研究進展,梳理了白芍現代化開發過程中遇到的瓶頸和問題,以期為白芍的後續應用開發提供參考和借鑒。

白芍為毛茛科植物芍藥(PaeonialactifloraPall.)的幹燥根,味苦、酸,性微寒,是著名的“浙八味”藥材之一,具有平肝止痛、養血調經、斂陰止汗等功效。白芍主要分布於浙江、安徽、四川等地,常於夏、秋二季采挖,洗淨後除去頭尾和細根,置於沸水中煮後除去外皮或去皮後再煮、曬幹製得。白芍在我國藥用曆史悠久,數以百計的古方以白芍為主要藥物,如“黃芩湯”用芍藥和腹中之榮氣;“桂枝湯”用芍藥和肌表之榮衛;“炙甘草湯”用芍藥補血脈之陰液。白芍中化學成分繁多,其藥理作用和臨床應用也較為廣泛,本文對其化學成分、藥理作用和臨床應用三個方麵進行綜述,梳理白芍現代化開發過程中遇到的瓶頸和問題。

1化學成

1.1單萜及其苷類

單萜及其苷類化合物是白芍中主要的活性成分。1963年Shibata等人首次從芍藥根中提取出芍藥苷,其是發現最早的一種蒎烷單萜苷。目前人們還發現了芍藥內酯苷、苯甲酰芍藥苷、脫苯甲酰芍藥苷、氧化芍藥苷、氧化芍藥苷亞硫酸酯、芍藥苷磺酸酯、芍藥苷亞硫酸酯、4″-羥基-芍藥內酯苷等70餘種單萜及其苷類化合物。

1.2三萜及其苷類

三萜及其苷類化合物在自然界分布廣泛,具有多方麵的生化活性。自1995年Ikuta等人從白芍中分離到8種三萜類化合物後,1997年Kamiya等人又從白芍中分離得到另外2種三萜類化合物。目前從白芍中分離得到的三萜及其苷類化合物有20餘種,主要有3β-羥基-11-氧代-齊墩果-12-烯-28-酸、11α,12α-環氧-3β,23-二羥基齊墩果-28,13β-交酯、23-羥基白樺酯酸、齊墩果酸、白樺酯酸、常春藤皂苷元等。

1.3黃酮類

黃酮類存在於多種中藥材中,具有廣泛的藥理作用。1997年Kamiya等人從白芍中分離得到2種黃酮類物質,山奈酚-3-7-di-O-β-D-葡萄糖苷和山奈酚-3-O-β-D-葡萄糖苷。目前人們還發現了兒茶素、兒茶酸、山奈酚、二氫芹菜素、花青素等20餘種黃酮類化合物。

1.4鞣質類

鞣質類是一類結構複雜的酚類化合物,在植物中廣泛分布。研究顯示,目前從中藥白芍中分離得到的鞣質類化合物主要有沒食子酸、沒食子酸甲酯、沒食子酸乙酯、1,2,3,6-O-四沒食子酰基葡萄糖、1,2,3,4,6-O-五沒食子酰葡萄糖等30餘種。

2藥理作用

2.1鎮痛作用

長期以來,白芍被用於治療和緩解各類疼痛。吳麗等研究證明,白芍的有效成分芍藥苷和芍藥內酯苷對小鼠疼痛模型具有鎮痛作用,並且發現其作用機製可能與升高血清和大腦皮層中β-內啡肽水平、減少大腦皮層前列腺素E2(PGE2)的生成或釋放有關。房偉通過小鼠熱板法研究白芍的鎮痛作用,發現在給藥0.5h後,當白芍總苷的劑量為200mg/kg時,能起到良好的鎮痛效果。此外,白芍還可拮抗西藥鎮痛耐受,減少疼痛患者藥物消耗量以及相關副反應的發生,這些均說明了白芍具有良好的鎮痛作用。

2.2抗炎作用

白芍中的有效成分白芍總苷的抗炎作用顯著,白芍總苷是第一個從植物中提取得到的具有抗炎、免疫調節作用的抗風濕類藥物。王雙等研究發現,白芍水提物具有抗炎作用,其作用機製可能與抑製炎症過程中脂質過氧化產物的生成、減少血液中PGE2的合成,以及抑製局部組織PGE2、一氧化氮(NO)的合成或釋放有關。此外,賀妮等研究證明,白芍提取物可能是通過作用於單胺遞質係統抑製炎症因子在其中作用的靶點而產生抗炎作用。

2.3抗抑鬱作用

白芍具有一定的抗抑鬱作用,能夠實現對抑鬱患者機體細胞的有效保護,有助於改善其生存質量和狀態。有實驗證明,白芍的有效成分芍藥苷和芍藥內酯苷均具有明顯的抗抑鬱作用,且其治療作用的強弱與劑量呈一定的量效關係,而芍藥苷和芍藥內酯苷的作用機製可能與其下調大腦皮質及海馬組織中NO/環磷酸鳥苷(cGMP)通路有關。李偉等研究發現,芍藥苷可以通過調節海馬組織中的穀氨酸及其受體表達來發揮抗抑鬱作用。雖然許多文獻都對白芍抗抑鬱的藥理作用進行了廣泛討論,但由於目前尚未明確抑鬱症的發病機製,仍然無法對抑鬱症進行針對性的治療,因此白芍在臨床上的應用也缺少相關實踐成果。

2.4保肝作用

白芍對人體肝髒器官具有保護作用,能對膽汁淤積性肝纖維化疾病、急性肝損傷疾病以及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臨床病程發展途徑施加緩解和抑製作用。白芍為中醫治療肝炎及肝硬化的重要組方藥物之一,近年來對其保肝作用的研究也越來越多。賈嵐等研究表明,白芍可通過調節細胞因子水平及環磷酸腺苷(cAMP)/cGMP水平、增強肝組織中抗氧化酶及乙醇代謝關鍵酶活性、抑製脂質過氧化反應來發揮保護酒精性肝損傷肝陰虛證的作用。李堯等通過研究發現,白芍提取物能顯著提高肝和血清的抗氧化能力,從而抑製氧化應激引起的肝損傷和各種炎症反應。此外,劉玲等還證明了,芍藥苷可通過調節IκB與NF-κB之間的通路發揮對炎性肝損傷的保護作用。

2.5調節免疫作用

現代藥理學研究證實,白芍總苷對免疫活性物質的產生和免疫細胞的增殖有著雙向調節作用,這取決於藥物濃度和自身的免疫狀態,而在自身免疫反應中,多表現為對免疫活性物質的抑製作用。楊豔麗等通過觀察白芍總苷對實驗性變態反應性腦脊髓炎(EAE)小鼠免疫功能的影響,得出白芍總苷可通過抑製哺乳動物雷帕黴素靶蛋白(mTOR)/低氧誘導因子-1α(HIF-1α)通路信號轉導,以減輕EAE病情的結論。此外,也有研究發現,芍藥苷還可通過免疫調節作用治療一種常見的中樞神經係統炎性脫髓鞘疾病即多發性硬化。

聲明:本文所用圖片、文字來源《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網聯係刪除。

相關鏈接:齊墩果酸白芍環磷酸腺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