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磁导記者從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獲悉,手术該院心血管外科主任醫師、定位度教授趙天力團隊自主研發出了一套磁導航3D手術定位技術。技术精准目前,消除此項技術已獲批國內外發明專利3項,辐射實用新型專利2項。影响
心髒室間隔缺損是提高最常見的先天性心髒病之一。實施手術後,磁导有5%到25%的手术病例在封堵或修補方麵存在殘餘漏問題,這其中5%到10%的定位度患者需實施二次幹預手術。傳統手術主要依賴X射線進行透視,技术精准X射線無法直接顯示心髒或者血管,消除一般需要通過造影劑加強曝光。辐射由於心髒室間隔缺損患者多為兒童,影响傳統手術所產生的輻射劑量對於兒童來說相對較高。此外,傳統手術鎖定病灶位置主要依賴主刀醫生經驗,一旦醫生經驗不足,就會影響穿刺精準度。
為了在消除輻射影響的同時提高穿刺精準度,團隊創新性地提出了磁導航3D手術定位技術。通過將電磁空間定位與實時超聲影像相結合,團隊構建了動態心髒三維坐標係,以超聲探頭探測到穿刺路徑後,利用傳感器將路徑信息上傳至係統,結合穿刺針攜帶的雙傳感器反饋的數據,係統可實時計算心動周期中的組織位移並自動修正穿刺路徑,從而實現精準穿刺。體外模擬驗證平台進行的測試顯示,磁導航3D手術定位技術的定位誤差小於0.3毫米,達到了亞毫米級的臨床精度要求。
目前,研究團隊又啟動了首台磁電融合穿刺導航係統的研發,並著手開展手術機器人領域前沿探索,搭建多模態信息融合智能影控心髒手術機器人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