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证券网市场财经网首页

全国95%的鱼苗来自这里!广东种撑起700亿鳜鱼全产业链

来源:时间:2025-04-22 02:29:20

全國95%的全国魚苗來自這裏!廣東種撐起700億鱖魚全產業鏈 | 廣東“種”全國養_南方+_南方plus

中國水產種業“第一展”年度盛會再啟動!以第五屆水產種業博覽會暨第二屆廣東(國際)現代化海洋牧場產業大會為契機,亿鳜鱼全南方農村報特策劃“水產有種”專欄,全国推出有種的鱼东种聲音、有種的苗自企業、廣東種 全國養等係列宣傳,广链展示我國水產種業的撑起产业最新發展成果,促進更多產業研發、亿鳜鱼全生產、全国應用之間的鱼东种交流、交易,苗自敬請垂注。

鱖魚作為中國的名貴淡水魚類,被譽為“淡水魚之王”,20世紀70年代,國內鱖魚人工繁殖技術取得突破,帶動起養殖、加工、銷售等鱖魚養殖全產業鏈發展,“遊”上了市民的餐桌。

2023年,鱖魚全國產量在35萬至40萬噸間,產值超200億元,全產業鏈產值約700億元。其中,飼料鱖約占10%。據國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係發布的《鱖產業發展報告》統計,全國95%以上鱖魚苗種源自廣東。其中,廣東鱖魚苗種近八成來自陽春,陽春市建成鱖魚苗孵化場(點)180多個,是全國最大的鱖魚苗生產基地。2023年孵化鱖魚苗46.59億尾,年產值達5億元以上,帶動全市14個鎮(街道)32個村從事鱖魚苗孵化生產。

廣東孵化的鱖魚苗種銷往珠三角及江西、湖南、湖北、江蘇、浙江等地,撐起全國鱖魚產業的“大半江山”。

廣東是鱖魚的優勢產區,產量約占全國40%。

國字號新品種占比50%

廣東芯“鱖”領跑全國

產業振興、良種先行。鱖種苗繁育主要基於傳統的生殖操作,由於缺乏對親本的種質改良,導致親本個體間的親緣關係非常近,過度近交導致種質退化、鱖生長性能、抗逆抗病性能受到影響。

據統計,目前養殖普通鱖個體的生長性狀平均下降20%-30%,抗逆性差,養殖平均成活率僅60%左右。因此,鱖新品種的育種和推廣應用對於鱖產業發展十分必要。

近年來,廣東積極推進鱖魚新品種研究,鱖新品種育種工作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

資料顯示,目前我國通過審定的鱖魚新品種有6個,分別在廣東、湖北和安徽,其中廣東有3個,占比50%。它們分別是由中山大學、廣東海大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和佛山市南海百容水產良種有限公司共同選育的“長珠雜交鱖”,由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珠江水產研究所、清遠市清新區宇順農牧漁業科技服務有限公司共同選育的翹嘴鱖“廣清1號”,以及由廣東梁氏水產種業有限公司、中山大學共同選育的全雌翹嘴鱖“鼎鱖1號”。

全雌翹嘴鱖“鼎鱖1號”

探索跨區訂單農業

推動鱖魚產業高質量發展

廣東是鱖魚的主養區,安徽是鱖魚核心加工區,兩地強強聯合、優勢互補推動的鱖魚產業鏈的跨區域融合。

據了解,目前廣東、湖北、安徽、江西及江蘇的鱖魚養殖規模與產量居全國前五,2022年上述五省鱖魚養殖總量約為35.1萬噸,占全國養殖總量的87%。其中,廣東養殖總量位居全國第一,約為15萬噸,占全國鱖魚養殖總量的37%。安徽是鱖魚產業發展大省,2022年產量4.86萬噸,位居全國第3位。

近年來鱖魚養殖火爆,市場對良種需求度不斷增加。

安徽的鱖魚加工產業發達,徽州臭鱖魚預製菜年產值超過40億元,但是本土鱖魚產量不足以支撐龐大的市場原料魚需求量,給廣東鱖魚足夠的市場空間。據悉,目前當地正積極推動加工企業與廣東的養殖公司的強強聯合,以訂單式供應補充安徽鱖魚產能的空缺,支持當地臭鱖魚產業的高質量發展。

特約撰稿人:彭日立

來源:南方農村報

版權聲明:未經許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轉載
編輯 孫歲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