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山,三代人。新篇對於深圳市深汕特別合作區銅鑼湖生態茶業有限公司(下稱“銅鑼湖茶業”)的非常父女負責人楊貴環來說,蓮花山既是档深兒時縱情玩耍的樂土,也是汕生如今立業仰仗的根基。打理著爺爺開辟的态茶茶園,他說,品牌“茶湯依然香醇可口。新篇”
在女兒楊佳琪眼中,非常父女她更關注茶葉品牌的档深打造和推廣。“電商市場持續走俏,汕生除了匠心製茶還要精準營銷,才能讓好產品被更多人知悉。”
楊貴環、楊佳琪父女倆。
今年是“父女檔”攜手創業的第三個年頭。談及目標,兩人言語中充滿了幹事創業的堅定決心。回望當下,也能深刻感受到開拓市場的重重難關。做好這壺生態茶,是理想,更是挑戰。
堅持人工培植,隻為產生態茶葉
小暑剛過,盛夏氣息日漸濃鬱,綿延於半山腰上的茶園采摘正忙。跟隨楊貴環的腳步置身於蓮花山之間,仿佛開啟了一場“綠野尋蹤”之旅。300畝茶園、10餘萬棵茶樹,在這裏,可以看到仙人茶、白葉、金仙、水仙、梅占等品類的身影。
“這座茶園始於我的爺爺,最早隻有幾十畝規模。2016年前回鄉創業後,逐漸擴大至現今的300畝。”楊貴環說,種茶樹、采春茶是他童年時光最美好的回憶之一。茶湯清澈透亮,入喉口感濃鬱,這些離不開茶人的親力親為、精心嗬護。
依山而建,銅鑼湖茶園一角。
坐擁蓮花山和赤石河,深汕有上好的茶樹種植環境。但長期以來,這裏的茶園麵積有限、分布零散,與產業化發展目標有一定差距。楊貴環表示,深汕特別是蓮花山一帶,茶文化濃鬱,茶葉種植有上百年的曆史。
為有別於市場競品,楊貴環一開始便確立了銅鑼湖茶業隻生產有機茶、生態茶的目標。“保證出品是頭等大事,我管護的茶樹在生長過程中不施化肥和農藥,堅持純人工培植。”
按照常規手段養護的茶園,畝產量可達到300-500斤/年;而楊貴環人工養護的茶園,畝產量為60斤/年。因此,“健康”和“稀缺”成為了生態茶的最大競爭力。相較於普通茶葉,生態茶單價要高於競品平均單價,差異化優勢為其帶來了可觀的盈利空間。據悉,銅鑼湖茶業的訂單需求已連續三年保持穩定增長,今年銷售額預計可突破300萬元。
楊貴環向記者介紹茶樹品種。
雖已年過半百,但楊貴環身上仍保持著一股敢想、敢闖、敢幹的勁。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他先後前往深圳、中山等地打拚,積累了豐富的創業經驗。近年來,深汕特別合作區步入發展快車道,他十分看好“在特區辦農業”的前景。
“從零開始,種茶、采茶、炒茶、設計包裝、銷售推廣......全過程我都親身學習和參與。”他表示,之前在製茶領域尚無資源和經驗,全靠“摸爬滾打”。好在,功夫不負有心人,今年5月銅鑼湖茶業成功通過“中國有機產品認證”,標誌著生態茶的品牌建設邁上新台階。
銅鑼湖茶業獲得的有機產品認證證書。
說到這裏,楊貴環臉上露出了釋然的微笑,“這是階段性肯定,說明我的付出是有意義的,也堅定了要繼續幹下去的決心。”談及接下來發展目標,他有信心地說道,“擴大茶園規模,完善生產鏈配套,推動茶產業在深汕特別合作區發展壯大。”
關注茶品細節,力求更走近客戶
“傍晚時分,我經常會騎著機車到海邊,感受別樣的落日與晚風。”95後楊佳琪,身上“張貼”著許多z時代標簽:向往自由、研究機車、酷愛旅行......而現在,她更喜歡大家叫她“新農人”。自2021年與父親攜手創業以來,她為這座老茶園帶來了不少新氣象。
楊佳琪在查看茶樹生長情況。
與愛喝茶的老茶客不同,楊佳琪坦言在品鑒茶湯、茶香、茶色等方麵仍“功力不足”。但是,她對自己的角色定位有著清晰認知,那就是推動茶園在規範化、創新化經營等方麵取得新突破。
蓮花山上的茶園正值采摘期。
“冷泡茶走紅,讓年輕人成為茶葉銷售的一大目標群體。但市麵上盒裝茶葉,無法滿足消費者‘好茶葉,速衝飲’的痛點。”她表示,未來可能會在現有盒裝產品線的基礎上推出小袋裝茶葉。“保證品質的前提下,我希望包裝元素可以更前衛、更活潑,有利於擴大客戶群體。”
銅鑼湖生態茶禮盒裝。
雖然已經是合夥人,但在楊佳琪眼裏,父親仍不改高標準、嚴要求的本色。“老爸沒少與我‘鬥嘴皮,唱反調’,但慶幸的是,每次重要時刻他都會站在我身邊。”她說,創業路上有這樣一位“老師傅”領路,自己很安心。
在父親的影響下,楊佳琪正積極地跳出舒適圈,尋求成為業務上的“多麵手”。她告訴記者,目前自己有不少時間花在一線銷售上,“麵對麵交流能夠及時、準確地捕捉到客戶需求。”炒製好的茶葉運送到倉庫後,楊佳琪會經手打包、裝車、送貨等流程,確保不遺漏每個細節。
待加工的新鮮茶葉。
數量、品類、地址......記者注意到,與客戶溝通完發貨細節後,楊佳琪即刻在台賬上做好記錄,接著便獨自駕駛機車或轎車外出送貨。載著數十斤茶葉穿梭於城鄉之間,雖然身體疲累但也能樂在其中,“忙到晚上是常態,但每次看到客戶滿意的笑容,內心頗有成就感。”
目前,生態茶的主要銷售區域為深汕以及深圳市區、惠州、汕尾等地。“最近在研究電商板塊,看看我們的產品能不能在這條賽道上尋求更多機會,進一步打開全國市場。”談及近期工作計劃,楊佳琪向記者分享道。
入圍“深汕友農”,加快全產鏈建設
山腳下,茶園旁,一座占地麵積1630平方米的廠房正如火如荼地建設中。年內建成之後,這裏將集成銅鑼湖茶業的炒茶間、倉庫、質檢間、炒製茶、茶展廳等分工區域。
“受限於條件,過去采茶、炒茶、包裝等製作流程隻能在不同城市完成。不久後,這條集合了茶葉全生產環節的廠房將在深汕順利落地。”楊貴環欣喜地說,以後茶葉生產再也不用奔波於各地。
在不久前舉行的“深汕友農”區域公用品牌首次產品遴選會上,銅鑼湖茶業有兩款生態茶成功入選,分別是銅鑼湖紅茶及銅鑼湖綠茶。
“深汕友農”首批入圍產品名錄,銅鑼湖茶業兩款產品上榜。
“‘深汕友農’填補了深汕區域公用品牌的空白,我們會結合相關政策及扶持措施,加快全產業鏈建設及賦能工作,進一步打響生態茶的影響力、知名度。”楊佳琪告訴記者,“深汕友農”區域公用品牌營銷培訓班的專家授課令她深受啟發,銅鑼湖茶業接下來會繼續走特色化、精品化發展路徑,與“深汕友農”區域公用品牌一同做大做強。
在“深汕友農”區域公用品牌營銷培訓班上,業界大咖以茶產業發展作為案例,進行深度剖析。
8年製茶路,還帶給了父女倆不少產業化發展的思考。茶園飄香、依山傍水的好環境,讓楊貴環萌生了開發農文旅項目的想法。他表示,待各方麵條件成熟後,計劃在茶園內興建徒步道、小池塘等遊玩設施,目的是吸引更多人流。
對此,楊佳琪也提出了她的見地。“現在國內外不少旅遊勝地都推出了研學項目,如果將蓮花山的茶文化與自然環境相結合,打造一個具有深汕特色的研學目的地,有助於進一步拓寬深圳以及大灣區的市場。”
在半山腰上,楊貴環與記者分享關於農文旅項目的想法。
翠葉伴落霞,蓮花山脈的百餘畝茶園,在夕陽映射下顯得尤為耀眼。父女倆告訴記者,茶園是鄉愁、是寄托,作為土生土長的本地人,他們致力於擦亮這張名片,吸引更多人來到深汕品香茗、賞美景。
【作者】陳相成
【來源】南方農村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