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收錄於專輯
3月17日-23日,多地市委書記到基層調研推進實施“百千萬工程”情況。盾纠廣州市強調,纷化加大城中村改造攻堅力度,解基推動綠美天河生態建設。层丨村振珠海市提出,市委书记挖掘花鄉文化內涵,抓乡塑造“鮮花經濟”“浪漫經濟”“甜蜜經濟”新場景。把矛汕頭市將立足海島資源優勢,盾纠加快國家級沿海漁港經濟區建設。纷化梅州市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解基深入推進“無信訪村(社區)”建設。层丨村振汕尾市指出,市委书记要深入推進現代化海洋牧場建設,抓乡增強糧食和重要農產品供給保障能力。把矛中山市要求,結合全域土地綜合整治推進“工改”,聯動推動“城改”“田改”,提升城鄉麵貌。茂名市提到,要做好新一輪村(社區)“兩委”換屆工作,增強基層黨組織能力。潮州市將突出做好“柿”文章,發展特色產業,打響“潮味”品牌。
廣州市委書記郭永航:
加大城中村改造攻堅力度
3月18日,市委書記郭永航到天河區調研,強調要持續改善民生促進共同富裕,以實施“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為引領,加大城中村改造攻堅力度,全麵推動綠美天河生態建設,用心用情辦好民生實事。
珠海市委書記陳勇:
積極挖掘花鄉文化內涵
3月18日,市委書記陳勇深入人大代表中心聯絡站開展聯係群眾活動,他叮囑灣仔街道要用足用好毗鄰澳門的區位優勢,積極挖掘花鄉文化內涵,塑造“鮮花經濟”“浪漫經濟”“甜蜜經濟”新場景、新品牌,在推進“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中講好花鄉振興故事。
汕頭市委書記溫湛濱:
加快國家級沿海漁港經濟區建設
3月20日,市委書記溫湛濱采取“四不兩直”方式,赴南澳縣督導檢查“百千萬工程”推進落實情況,強調要立足海島資源優勢,加快國家級沿海漁港經濟區建設,優化旅遊功能配套,著力打造高端精品民宿,推動多種業態在南澳深度融合、協同發展。要改善環境風貌,實現全域幹淨整潔。按照全麵淨化、係統綠化、重點美化、整體有序的要求,大力推進農村“三大革命”,開展“六亂”“三線”整治,突出精細化、常態化、長效化管理原則,紮實推進全域農文旅、省級農房建設試點等工作,深入推進美麗圩鎮建設和鄉村振興示範帶建設。
梅州市委書記馬正勇:
深入推進“無信訪村(社區)”建設
3月21日,梅州市委常委會召開會議,市委書記馬正勇主持會議並講話。會議強調,要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深入推進“無信訪村(社區)”建設,紮實做好“圍屋家訪”,壯大並發揮好群防群治力量,切實把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消滅在萌芽。要以“客家文化(梅州)生態保護區”建設為牽引,加大對客家地方戲曲劇種的保護傳承力度。
汕尾市委書記逯峰:
深入推進現代化海洋牧場建設
3月18日,汕尾市委常委會召開會議,市委書記逯峰主持會議。會議強調,要始終繃緊糧食安全這根弦,深入推進現代化海洋牧場建設,持續增強糧食和重要農產品供給保障能力;健全鄉村特色產業體係,切實抓好農業安全生產;著力發展壯大新型農村經濟,以實施“百千萬工程”為抓手促進城鄉融合發展。要加強黨對“三農”工作的全麵領導,夯實四級書記抓鄉村振興政治責任,充分調動廣大黨員幹部和農民群眾積極性,形成促發展的強大合力。
中山市委書記郭文海:
聯動推動“城改”“田改”
3月21日,中山市村鎮低效工業園改造升級推進會召開,市委書記郭文海出席會議並講話。他強調,要結合全域土地綜合整治這篇大文章推進“工改”。連片打造跨鎮街現代產業園區,聯動推動“城改”“田改”,更高質量推動城鄉麵貌煥然一新。要謀劃推進三大攻堅戰進一步升級。立足全市發展大局,加快推動轉作風向政務服務升級、低效工業園改造升級向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升級、水汙染治理向城鄉形態和美麗河湖保護建設升級。
茂名市委書記莊悅群:
做好新一輪村“兩委”換屆工作
3月17日上午,市委書記莊悅群到市直單位和茂南區調研,他強調,要在黨建引領基層治理上再提升,統籌推進為基層賦能和減負,深化“1+6+N”基層社會治理體係建設,持續抓好基層治理八項重點工作,穩妥有序做好新一輪村(社區)“兩委”換屆工作,不斷增強基層黨組織引導和發動群眾的能力。
潮州市委書記何曉軍:
將浮山柿餅發展成致富大產業
3月21日,潮州市委常委會召開會議,市委書記何曉軍主持會議並講話。會議強調,浮山鎮要堅持產業興鎮,激活鎮域經濟動能。突出做好“柿”文章,深挖“柿”的吉祥寓意和文化內涵,堅持在產、研、發上下功夫,將浮山柿餅發展成致富大產業。突出農文旅融合,有機整合濱水空間、紅色遺址、古村古寨等資源,融合柿餅、手擀麵製作等非遺體驗,打造浮山特色文旅IP。要深化環境整治,建設美麗宜居鄉村。要做好潮州特色農產品展銷,進一步拓寬營銷市場、打響“潮味”品牌,深耕土特產領域。
鼓勵推廣漁光互補等複合開發模式
3月18日,市委書記何曉軍到潮安區調研推進實施“百千萬工程”情況,強調要深化“三個三”攻堅行動,加速攻堅“三線”整治,規範引導農房建設,打造宜居宜業和美鄉村。要堅持古巷向“新”而行,高效高質推進美麗圩鎮建設,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立足山水田園自然稟賦,把美麗生態轉變為美麗經濟。要塑優鄉村風貌,鞏固深化環境整治與風貌提升成果。要壯大集體經濟,鼓勵推廣漁光互補等複合開發模式,積極探索農文旅融合發展新路徑,帶動村民增收致富。
整理:南方農村報記者 楊雪
剪輯:南方農村報記者 方壯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