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發展現代農業,推進鄉村全麵振興。11月28日,第二十一屆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正式開幕,大會聚焦現代農業發展,首次設置現代農機展區。來自廣東、重慶、四川、浙江、山東、河南等地的80多家農機企業200多款農機集中亮相。據悉,此次亮相的農機經過主辦方層層選拔,匯聚了近年來我國農機補短板取得的最新成果,可謂款款有亮點,個個大來頭。
農機“智量”越來越高
智慧農業是現代農業的重要方向。中國工程院院士、華南農業大學教授羅錫文直言:應把智慧農業擺在突出位置,特別是加大對高端智能農機裝備的支持力度。
現場,華南理工大學、華南農業大學、仲愷農業工程學院、廣東省現代農業裝備研究院等高校和科研單位帶來菠蘿催花智能機器人、輪式農業無人車、蔬菜全自動移栽機、自走式割膠機器人、無人駕駛水稻精量穴直播機等多款智能農機。
機械化采摘一直是果園全程機械化的短板,展會上荔枝、菠蘿、火龍果、香蕉、草莓等作物的專用采摘機器人紛紛亮相,現場演示,吸人眼球。
除了采摘,耕種管收多個環節都智能化程度越來越高。廣東兆田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奚斌介紹,一台智能割草機器人可連續24小時工作,服務千畝及萬畝農田,非常高效。
智慧養殖技術應用也越來越廣泛。廣州華農大智慧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的自走型畜禽健康巡檢機器人、畜禽健康巡檢機器人,超高頻水禽翅標與腳環、小群體籠養種鵝個體產蛋分析裝備、分體式智能稱重設備的產蛋記錄儀、水禽行為識別翅標運動芯片等通過精準飼喂、環境控製等技術,極大的提高養殖效率。
監測裝備同樣盡顯智慧。大氣候物聯網科技(廣州)有限公司、廣州海睿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廣州瑞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展示的裝備能夠實時監測作物生長情況、土壤濕度、氣候條件等,為農業生產提供科學決策依據。
檢測裝備也朝著更快速、更便捷的方向發展。合肥中科方舟機器人技術有限公司展示了更快速、便捷的農殘檢測、土壤檢測、水田檢測等設備,這些設備能夠為農業生產提供及時、準確的數據支持,保障農產品質量和安全。
“小麥、水稻等作物病蟲害識別準確率85%以上。”穀東科技有限公司吳海峰介紹,植物病蟲害快速識別與篩查AR眼鏡集成智能感知、智能決策、智能控製、多傳感融合、等智能化技術。通過語音控製,解放雙手,快速識別田間病蟲害可實現24小時自主連續作業。記者現場佩戴測試,畫麵清晰,識別準確率非常高。
“雙子星通的果園打藥機和果園割草機配備自研的GPS自主導航係統,能夠預設或自主規劃路徑。”山東雙子星通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王嘉瑋介紹,可改裝統農機的智能導航算法控製套件產品接口豐富、成本低,非常適合小型農機具的快速智能化改裝和部署。
農機“電量”越來越滿
多款電動拖拉機、電動收獲機、智能精量水稻直播機、電動割草機和電動旋耕機……活動現場,電動農機以其環保、節能的特點備受關注。
廣東兆田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齊亞軍介紹,公司四款展品均為電動農業機械。“超長續航、省時省力、節能減排、保護空氣和土壤環境。”齊亞軍說,電動農機使用成本低,安全性好,還可以一機多用。
“續航是新能源農機的一大優勢。”奚斌介紹,和汽車轉型一樣,農機裝備已經開啟“新能源化”。小鐵純電智能割草機在各種地形測試,均能達到8小時續航,在土壤更鬆軟的情況下,續航時間可以更長。
經濟作物也有專業的電動農機。浙江省農業機械研究院的自走式全電動仿形采茶機、南通省力機電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的智能電動葉菜收獲機等已廣泛應用到經濟作物生產中。
農機“專長”越來越強
特色作物由於種植麵積有限且地域性強,田間管理往往依賴人工操作,多款特色作物農業機械引起廣泛關注。
“茶葉鮮葉色選機為茶葉分級提供高效解決方案。”安徽捷迅光電技術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通過分離鮮葉中的獨芽、一芽一葉、一芽多葉、黃片老葉將,及時高效地把不同級別、不同采摘類型的鮮葉分離開來,彌補人工采摘過程中鮮葉混雜的缺陷,並解決後端加工茶葉萎凋不均,殺青難控等問題,保證了茶葉口感的一致性,同時減少在幹茶分選中破碎問題,每小時處理量能夠達到1200 斤。
湖南省農友機械集團有限公司推出的油茶收獲及剝殼設備,以其創新性吸引了眾多目光。
“瑪麗亞農業機械2012年成立,專注大蒜係列農機設備,占國外市場1/3,國內市場2/3,已經參加多次農交會。”山東省瑪麗亞農業機械股份有限公司李國慶介紹,本次展示的大蒜收獲、分瓣、脫皮等一係列機械化設備,可以極大提高作業效率。
針對不同的割膠場景和需求,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橡膠研究所、自走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寧波中創瀚維科技有限公司帶來電動割膠刀、自走式割膠機器人、固定式割膠機等產品並進行現場演示。據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橡膠研究所相關負責人介紹,電動割膠刀續航可達8小時,免培訓上崗,熟練工人3-5秒可以完成一株樹。
“小型農機非常適合城市郊區和果園耕作。”威馬農機股份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這些產品小巧靈活、操作簡便,為丘陵山區的農業機械化提供了更多選擇。同樣廣東省現代農業裝備研究院現場展示了樹枝粉碎機、除草機、單軌運輸機、高空作業平台等多款專業適用於丘陵山地的農機裝備。
此外,海洋牧場產業鏈初具規模。在國家“海洋牧場”戰略引領下,海洋牧場農機裝備研發迅速,14個海洋牧場的龍頭企業組成,展示品有24個模型,以桁架式網箱、養殖輔助船為主;26台設備,以省農裝院船用裝備和加工裝備為主;5套海洋牧場係統,三大運營商現場演示他們海洋牧場信息係統。海洋已經成為未來農機研發生產的主攻方向。
預製菜裝備展區圍繞種植養殖、自動化加工、農產品及食材保鮮、滅菌及微生物控製、設備檢測、餐飲終端的智能化廚房及數智化信息化管控平台提供全流程的係統解決方案,為食品加工行業帶來創新動力。
撰文:徐建杭、趙飄飄
攝影:吳秒衡
來源:南方農村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