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稻珍寶,南有絲苗。示范售深秋時節,电商漫步在興寧市的品销鄉村田野,眼前是兴宁連片的金色稻田,如同鑲嵌在大地上的农技农业农产金色寶石,散發著陣陣稻香,推广“豐”景賞心悅目。服务
這豐收的驿站背後,離不開興寧市農技推廣服務驛站提供的強有力支持。據興寧市農技推廣服務驛站運營主體——廣東米粒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羅新輝介紹,近些年,興寧市農技推廣服務驛站緊扣地方產業優勢與發展趨勢,充分發揮農技輕騎兵“一頭鏈接市場,一頭技術下沉指導生產”的紐帶作用,依托絲苗米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搭建並啟動直播帶貨平台,並推進信息化、智慧化的種植模式,助推興寧市特色農副產品銷售,發揮驛站在聯農、帶農、富農的示範性作用。
始建於2020年的興寧市農技推廣服務驛站,位於興寧市絲苗米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核心區內,其運營主體廣東米粒農業發展有限公司也是興寧絲苗米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實施主體之一,通過將農技服務與產業運營深度融合,該驛站更好助力興寧市糧食大麵積單產提升和鄉村特色產業發展。
“‘農業的根本出路在於科技’,我們始終以這句話作為我們的行動指南。”羅新輝說,興寧農技推廣服務驛站建設以來,在服務當地農業產業發展時,他們非常注重科技賦能,為此驛站已搭建起智慧種植數據平台。
“依托部署在生產基地的各種傳感器,對田間種植環境的溫度、濕度、光照、風速、土壤溫濕度等信息智能采集,並將監測數據傳輸到管理平台進行儲存、分析,我們基地管理人員就能及時了解農作物的生長環境,實現標準、科學的管理。”羅新輝漫步在興寧市絲苗米產業園種植基地,邊走邊介紹。
羅新輝還介紹,智慧種植平台通過農場信息展示、產品品牌介紹、關鍵環境數據記錄、生長關鍵時期記錄圖片、用肥用藥農事工作記錄、農產品認證報告、種植環境實時視頻直播等農產品檔案建設報告,生成唯一的二維碼用以掃碼追溯及查詢追溯,實現了“種”、“收”、“烘幹”、“保鮮”、“分戶堆垛”、“分類加工”的關鍵節點控製,智慧糧倉及溯源係統的建設,標誌著每一粒興寧絲苗米都將有自己的身份信息。
品質保障看得見,銷售自然也收益。驛站工作人員趙媛告訴筆者,在啟動智慧種植的同時,驛站於2021年上半年也同步在抖音等平台開始直播帶貨,依托興寧絲苗米“中國米中之王”美譽,驛站的直播平台影響力逐漸增加,從早期請來專業團隊直播,現已逐漸朝“全民可直播”方向趨勢,年輕的農家婦女是主力軍之一,大大暢通了當地絲苗米的銷售渠道。目前,驛站在直播帶貨上形成了較大的影響力,成功建設運營一批自媒體號,如“廣東米粒”企業公眾號、小程序、短視頻賬號等,極大帶動了周邊農戶及產業發展,銷售業績也一路呈上升趨勢。
據介紹,為讓驛站充分發揮作用,為驛站“注入”科技力量,興寧市積極統籌當地農技公共服務和社會化服務隊伍,吸納本地“土專家”、農技人員、在校大學生共同參與,圍繞各村產業發展和技術需求,開展實施農技服務“輕騎兵”鄉村行專項行動,組建了絲苗米、檳榔芋、高山油茶、柚果、鷹嘴桃、水產養殖等產業技術服務“輕騎兵”,有效解決基層農技推廣“最後一公裏”和“農產品上行最先一公裏”問題,及時解決群眾在產業發展中的技術難題,提高了群眾農業生產技術水平,促進農業增產增效、農民增收致富,助推該鎮產業振興。
撰文:馮延聰
素材來源:興寧市農技推廣服務驛站、廣東省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省級農技推廣服務驛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