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12月22日從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獲悉,伽马基於“天關”衛星探路者“萊婭”和“懷柔一號”極目衛星的射线觀測數據,我國天文學家發現伽馬射線暴爆發形成磁陀星的暴爆直接證據。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於《國家科學評論》。发形发现
伽馬射線暴是成磁宇宙大爆炸以來最為壯觀的爆發現象。盡管科學家已經探測到數千例伽馬射線暴,陀星但關於伽馬射線暴起源和爆發形成的直接证据中心天體(也稱中心引擎)仍存在許多未解之謎。
據悉,伽马學界關於伽馬射線暴中心引擎主要有兩種理論:一種理論認為,射线伽馬射線暴的暴爆中心引擎可能是黑洞,黑洞通過強大引力快速吸積周圍物質,发形发现形成吸積盤並驅動相對論噴流;另一種理論則提出,成磁伽馬射線暴的陀星中心引擎可能是一顆磁陀星,磁陀星的直接证据磁場強度是地球磁場的數萬億倍,能夠釋放巨大的伽马磁能為伽馬射線暴供能。
2023年3月7日,全球眾多望遠鏡探測到一例非常明亮而特殊的伽馬射線暴GRB 230307A。這為研究伽馬射線暴中心引擎帶來新曙光。幸運的是,“天關”衛星探路者“萊婭”和“懷柔一號”極目衛星成功捕捉到該獨特伽馬射線暴的瞬時輻射。通過深入分析這兩顆科學衛星聯合獲得的覆蓋從X射線到伽馬射線寬波的數據,研究團隊發現GRB 230307A瞬時輻射的性質支持該伽馬暴起源於致密星的並合。
尤其值得關注的是,該伽馬射線暴在伽馬射線和X射線波段表現出截然不同的特征。具體而言,X射線輻射的持續時間要顯著長於伽馬射線,特別是在伽馬射線輻射消失後,X射線波段顯現出由磁陀星驅動的輻射成分。
論文共同通訊作者、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研究員淩誌興表示,這一發現,不僅證實了磁陀星可作為伽馬射線暴的中心引擎,更為研究致密天體的物態性質提供了重要的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