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證券網市場財經网首页

主养罗非鱼鱼菜共生池塘水质指标的变化规律和氮磷收支(二)

来源:时间:2025-04-22 03:23:03

1.6 生長性能和氮磷收支的主养质指支測定

於9月19日池塘排水,次日對養殖魚類進行拉網捕撈與分揀,罗非磷收記錄池塘漁獲物各品種的鱼鱼尾數和總重,計算池塘各品種的菜共成活率(Survival rate, SR)、生池吃食性魚類飼料係數、塘水總飼料係數。标的变化魚體和飼料的规律粗蛋白含量采用凱氏定氮法(GB/T 5009.5—2003)測定,磷含量采用分光光度法(GB/T 12393—1990)測定,和氮按照物料衡算進行池塘氮磷收支的主养质指支估算和養殖池塘氮磷產排汙係數測算。

成活率(%)=Af/Ai×100 (1)

吃食性魚類飼料係數=Fw /(Wa-Wb) (2)

總飼料係數 FCR=Fw/(Wt-W0) (3)

氮的罗非磷收利用率(%)=(Nt-N0)/Nf×100 (4)

磷的利用率(%)=(Pt-P0)/Pf×100 (5)

排汙係數=S×H×(P2-P1)/(Wt-W0) (6)

式中,Af為漁獲物中各品種終末尾數;Ai為放養各品種初始尾數;Fw為投喂飼料重量(kg);Wa為漁獲物中羅非魚、鱼鱼異育銀鯽總重(kg);Wb為放養羅非魚、菜共異育銀鯽總重(kg);Wt為漁獲物總重(kg);W0為放養魚總重(kg);Nt為收獲物的生池氮總量(kg);N0為投入品的氮總量(kg);Nf為投喂飼料的氮總量(kg);Pt為收獲物的磷總量(kg);P0為投入品的磷總量(kg);Pf為投喂飼料的磷總量(kg)。S為池塘養殖麵積(m2);H為養殖水深(m);P1、塘水P2分別為池塘進、排水水中監測物的質量濃度(mg/L)。

1.7 數據處理

試驗結果用平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SPSS 17.0 統計軟件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當處理之間差異顯著(P<0.05)時,用Duncan檢驗進行多重比較分析。

2 結果

2.1 池塘水質指標的變化情況

池塘水體水質指標變化見圖1。隨著養殖時間的延長,對照池塘水體pH值呈顯著上升趨勢,於8月10日後維持在較高水平(8.75~8.78);而試驗池塘pH值前期略有上升後逐漸下降,於8月10日低於初始水平,此後一直維持在較低水平(8.07~8.16);從7月21日起試驗池塘pH值顯著低於對照池塘(P<0.05)。兩處理組水體總磷含量均呈先上升後下降趨勢,其中對照池塘於8月30日達最大值(0.97 mg/L)後緩慢下降,試驗組池塘前期略有上升後逐漸下降,於7月21日起低於初始水平(0.39 mg/L)。兩處理組水體總氮含量均呈上升趨勢(對照組0.57~3.42 mg/L,試驗組0.54~2.70 mg/L),但從7月21日起,試驗池塘上升趨勢趨緩,顯著低於對照池塘(P<0.05)。兩處理組池塘水體氨氮、亞硝酸鹽氮含量均呈上升趨勢,於8月10日後維持在較高水平(對照組氨氮0.07~0.62 mg/L,試驗組氨氮0.06~0.56 mg/L;對照組亞硝酸鹽氮0.01~0.13 mg/L,試驗組亞硝酸鹽氮0.01~0.10 mg/L),試驗組顯著低於對照組(P<0.05)。對照池塘水體硝酸鹽氮含量呈顯著性上升(P<0.05),於8月10日後維持在較高水平(0.34~0.37 mg/L);試驗組呈現先升後降趨勢,於6月30日升至最高水平(0.20 mg/L)後下降,自7月21日開始與6月9日在同一水平。

2.2 池塘氮磷收支

池塘磷收支估算見表2。在對照池塘中,吃食性、濾食性魚類對投入飼料氮、磷的利用率分別為36.9%、24.8%和9.5%、6.4%,試驗池塘中分別為37.8%、25.0%和9.9%、6.7%;試驗池塘中水蕹菜對氮、磷的利用率分別占飼料總投入13.5%、6.4%。

兩處理組在整個養殖期間均不換水,僅於收獲時排出池水,根據排水量和進、排水中汙染物濃度的差值,計算單位養殖產量下總氮、總磷、氨氮、亞硝酸鹽氮、硝酸鹽氮排汙係數(表3),試驗池塘分別較對照池塘下降17.6%、65.6%、25.0%、10.4%、62.4%。

聲明:本文所用圖片、文字來源《漁業研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網聯係刪除。

相關鏈接:硝酸鹽總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