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鈴薯營養價值高,鲜切蛋白質含量高,马铃熱量低,薯褐富含維生素和礦物質。变抑研究發現食用馬鈴薯可預防胃潰瘍、研究慢性胃炎、鲜切便秘等病症,马铃享有“地下蘋果”、薯褐“長壽食品”等美譽。变抑根據發達國家和城市的研究消費需求,目前主要將采後馬鈴薯加工成鮮切馬鈴薯作為即食食品出售,鲜切然而鮮切後導致表麵細胞破壞和下層組織機械損傷,马铃在馬鈴薯多酚氧化酶(PPO)等的薯褐催化下極易發生酶促褐變,會對鮮切馬鈴薯的变抑顏色、質地、研究風味、氣味和營養品質產生不利影響,所以通過鈍化馬鈴薯PPO的活性來抑製馬鈴薯鮮切加工中的酶促褐變是本研究的重點內容。鮮切馬鈴薯工藝路線如圖1所示。
一、馬鈴薯的酶促褐變機理
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oxidase,PPO)是植物體內普遍存在可被分離提純獲得的酚酶,其結構為每個亞基含有一個Cu2+作為輔基,以氧作為受氫體的一種末端氧化酶。酶是蛋白質構成的生化反應催化劑,PPO催化的反應分為兩類:一類是羥基化作用,產生酚的鄰羥基化;二類是氧化作用,使鄰苯二酚氧化為鄰醌。植物細胞內的酶充當呼吸作用的傳遞介質,保持著酚一醌的動態平衡,當細胞遭受機械損傷後,O2大量侵入導致醌類的連續生成,造成酚和醌之間的失衡,而醌的積累使得醌進行多聚化生成黑褐色素,造成營養丟失。馬鈴薯鄰苯二酚的氧化機製見圖2。
鮮切馬鈴薯褐變的途徑如圖3所示。
二、馬鈴薯多酚氧化酶活性鈍化效果的試驗驗證
1、試驗材料與試驗方法
(1)試驗材料與試驗試劑
材料選用新鮮馬鈴薯,購於本地超市,試驗挑選新鮮飽滿、無機械損傷和病蟲害的馬鈴薯;鄰苯二酚、氫氧化鈉、稀鹽酸、焦亞硫酸鈉、異抗壞血酸鈉、EDTA-2Na、CaCl2、NaCl等均為化學純;檸檬酸,食品級;L-半胱氨酸,生化試劑;次氯酸鈉溶液等。
(2)試驗儀器與設備FA2004B電子天平;BSA2201電子天平;HHS11-2數顯恒溫水浴鍋;上海飛鴿高速離心機TGL16G;UVmini-1240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PHS-3D型實驗室pH計;冰箱;研缽、移液器、試管等。
(3)試驗方法
馬鈴薯粗酶液的製備:采用李全宏等試驗方法加以改進,將馬鈴薯清洗消毒削皮切片後稱取5.0g放入冷凍的研缽中,加入適量預冷的磷酸緩衝液(0.1mol/L,pH5.5),冰浴研磨成勻漿,設定離心機轉速6000r/min離心時間10min,所得上清液即為馬鈴薯PPO粗酶液,定容至50mL,4℃低溫保存備用。
馬鈴薯PPO活性測定:取0.1mol/L的磷酸緩衝液(PBS,pH5.5)lmL、0.1mol/1的鄰苯二酚溶液1mL、粗酶液1mL混合,在410nm波長下測定12min的吸光度值。馬鈴薯PPO活性定義為在測定條件下1min內引起吸光度值變化0.0l為一個多酚氧化酶的活力單位。
單因素試驗:測定不同溫度(25℃~60℃)、不同pH(pH3.52~pHlO.01)下反應體係的吸光度A410,研究環境條件(溫度、酸堿度)對馬鈴薯PPO催化的酶促褐變的影響;測定不同濃度焦亞硫酸鈉(BK、0.02%、0.04%、0.06%、0.08%、0.10%)、不同濃度檸檬酸(BK、0.10%、0.20%、0.30%、0.40%、0.50%)、不同濃度L一半胱氨酸(BK、0.02%、0.04%、0.06%、0.08%、0.10%)、不同濃度CaCl2(BK、0.02%、0.04%、0.06%、0.08%、0.10%)、不同濃度異抗壞血酸鈉(BK、0.02%、0.04%、0.06%、0.08%、0.10%)、不同濃度EDTA-2Na(BK、0.05%、0.10%、0.15%、0.20%、0.25%、0.30%)下反應體係的吸光度A410,研究抑製劑(焦亞硫酸鈉、檸檬酸、L-半胱氨酸、CaCl2、異抗壞血酸鈉、EDTA一2Na)對馬鈴薯PPO催化的酶促褐變的影響。
正交試驗設計及試驗驗證:以檸檬酸(A)、L-半胱氨酸(B)、D-異抗壞血酸(C)和氯化鈣(D)作為抑製劑,分別設置3個不同的濃度,采用L9(34)正交試驗設計,以體係的褐變度為考察指標進行正交試驗,如表1所示。
(4)數據處理
采用OriginPr02017和Designexpert8.0進行作圖,采用SPSS進行統計學分析,P<0.05認為有統計學顯著性差異,P<0.01認為有統計學極顯著性差異。
聲明:本文所用圖片、文字來源《中國食品添加劑》,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網聯係
相關鏈接:鄰苯二酚,焦亞硫酸鈉,異抗壞血酸鈉,L-半胱氨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