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
深入推進綠美廣東生態建設 向綠色要未來!
12月初,美广正是东美南粵宜人時節,珠江口依然鬱鬱蔥蔥,出新生機盎然。黑脸灰雁森林質量精準提升超860萬畝,琵鹭國際紅樹林中心在深圳成立,降落8.5萬株古樹獲全麵保護,广东个冬高度林業產業年總產值近9000億元,天绿全民義務植樹參與人數超過278萬人次……
2024綠美廣東競風華首場總決賽開賽!韶關始興縣、东美梅州梅江區晉級全省十強
12月12日,由廣東省林長辦、廣東省林業局、廣東廣播電視台主辦的2024年綠美廣東競風華主題活動首場總決賽舉行。記者從省林業局了解到,來自北部生態發展區的5個縣區參加比賽,其中韶關始興縣和梅州梅江區憑借傑出表現拔得頭籌,成功晉級全省十強!
粵港澳青少年走進廣東森林,共築大灣區“童”心圓
在江門陳山村,與奧運冠軍同植一棵樹;在中山紀念堂,聽雨聲吟誦一首“紅棉頌”;在廣東省龍眼洞林場,扮演森林消防員學習防火知識;在海珠濕地,“種一粒粟”感受插秧之樂……三十場陸續舉辦的粵港澳青少年進森林文化活動吸引了數千名青少年走進自然、感悟自然、認識自然。
廣州市
首次發現!南沙濕地再迎“稀客”
近日,南沙濕地迎來一位“稀客”——灰雁。這隻來自北方的“灰家夥”為濕地增添獨特的生態亮色,吸引眾多遊客和鳥類愛好者的目光。
深圳市
深圳首個“海洋風”科普共建花園開園
近日,一場自然觀察花事共賞及植物名牌掛牌活動在深圳市大鵬新區葵湧辦事處官湖社區新建的“海韻芳華”主題街心花園舉行,標誌著深圳首個“海洋風”科普共建花園正式開園。
見縫插花!深圳人對花園是真愛
園子裏鋪著碎石小道,種植用地分割成花瓣狀、環狀、條塊狀,一看就是經過精心的設計。所種的蔬菜也錯落有致,高的木瓜、低的生菜、攀爬在支架的豆角……看著就讓人賞心悅目。園子麵積略大於半畝,有一個很直白的名字——半畝田園。在2023深圳共建花園的評選中,茜坑社區“半畝田園”從數百個花園中脫穎而出,斬獲多個獎項。
珠海市
綠美珠海高新,這些碧道“美”出新高度
近日,珠海市水務局發布《珠海市水經濟發展規劃(2024-2035年)》,明確了珠海高新區水經濟發展定位和重點任務,著力構建自然保護區+古鎮古村+科技創新多元發展的水經濟空間,依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會同古村、高校聚集區等優勢特色,打造“綠水畔城、活色生香”的城市時尚水岸。
汕頭市
東湖鄉間綻放金色致富花
“鄉村文旅的文化符號、文化肌理就是其文化傳承,東湖社區這裏的文化肌理非常棒,尤其是民國時期的建築壁畫、雕塑等,都太精美了,簡直是博物館級別。”談及在東湖社區“一日遊”的心得,國際藝術家向陽毫不掩飾對東湖社區的讚賞。
佛山市
除了功夫,佛山連顏值也如此能打?
驅車行駛在奇龍大橋上,道路兩旁的簕杜鵑姹紫嫣紅、花團錦簇;漫步於思賢滘碧道,攬勝“三江匯流”,清波秀水、岸綠景美;踏入雲勇森林公園,登上主峰眺望,層巒疊嶂、樹木蔥鬱……
一座廢棄礦坑的重生
在佛山市高明區,明城鎮峰江石場遺留的兩個礦坑猶如翠綠琥珀鑲嵌在四周綠茵中,被評為“廣東100個最美觀景拍攝點”“佛山十大影視取景地”。未來,這裏將“長出”一個高端度假酒店群。
三水:“灣區之源”上的“造林者們”
“蘆荻葉深蒲葉淺,荔支花暗練花明。”800多年前,“南宋四大家”之一的楊萬裏,在乘船途經蘆苞湧時,用《明發青塘蘆包》稱讚三水的自然景觀。時光跨越到2024年,這時的佛山市三水區,愈發懂得人與自然該如何和諧共處。
大家一起來,綠美南海更精彩
入冬之後,大瀝桂和路邊的TIC藝術營地公園越發地熱鬧起來。草地上、樹蔭下,帳篷、天幕與野餐墊搭建起一個個人與自然親近的休憩空間,風箏、足球與低空滑行而過的飛機模型,滿載著孩子們歡樂的笑聲。
韶關市
立足“山水風光、文化旅遊”特色鎮,南雄帽子峰打造“銀杏染秋,醉美小鎮”
近期韶關南雄市帽子峰鎮迎來持續兩三個月的出遊高峰。據悉,帽子峰鎮立足“山水風光、文化旅遊”特色鎮發展定位,依托省級最具影響力“銀杏染秋”品牌優勢,積極探索“銀杏+文旅”產業發展模式,以文旅產業發展帶動鎮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成功引進龍頭企業韶關丹雄巔峰旅遊投資管理有限公司進駐景區。據不完全統計,今年10月以來帽子峰景區陸續接待遊客總人數超16萬人次,營業額超1200萬元。
仁化縣丹霞街道夏富村:黨建“對焦”夏富,鄉村綠美“出片”
近年來,韶關仁化縣丹霞街道夏富村堅持黨建引領,推進綠美村莊建設,以人居環境提升為重點,深入貫徹“共建共治、群策群力”的工作理念,在山青水綠的自然基礎上,精細改造,注重實效。通過改善公共環境、美化農戶庭院、推動產業發展,努力打造生態優美、人文和諧、生活便捷的宜居鄉村。
亮點紛呈!乳源東坪鎮舉辦盆景藝術展,凝聚綠美鄉村新動能
一花一木妝世界,一蟠一紮造乾坤。近日,新時代文明實踐助力“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下稱“百千萬工程”)係列活動——盆景藝術展,在韶關乳源瑤族自治縣東坪鎮新村雕子塘舉行。本次活動以“睦鄰善治賦能綠美鄉村,盆景藝術點亮綠美經濟”為主題,來自市、縣盆景協會的盆景愛好者帶來精美的盆景展品,為廣大村民、遊客帶來節日的視覺盛宴和豐盛的精神大餐。
河源市
公示:河源萬綠湖,5A!
日前,文化和旅遊部發布《關於擬確定19家旅遊景區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的公示》,廣東省河源市萬綠湖風景區榜上有名。
7000株苗木扮靚公路,水墩繪就鄉村生態新畫卷 | 綠美紫金
綠美公路的成效在水墩鎮得到了顯著體現。一條鄉村公路,如今已被7000株鬱鬱蔥蔥的苗木裝點得生機盎然。5公裏的示範帶上,苗木錯落有致,與草本植物相映成趣,構成了一幅美麗的畫卷。
梅州市
我市深入推進綠美梅州生態建設,構建全域綠美大格局
梅州地處廣東北部生態發展區,生態是梅州最大的優勢。今年以來,我市將綠美梅州生態建設作為深入實施“百千萬工程”的重要內容來推進,以綠美梅州生態建設“八大工程”為抓手,堅持“五綠”並舉與縣鎮村綠化同步落實,紮實推進縣鎮村綠化重點區域植綠護綠工作,不斷厚植高質量發展生態底色。
惠州市
“最美旅遊公路”博羅片區示範段完成瀝青鋪設
當前,環南昆山—羅浮山縣鎮村高質量發展引領區(下稱:環“南昆山-羅浮山”引領區)各項建設正全力推進,“最美旅遊公路”博羅片區示範段道路提升項目也按照預定計劃穩步推進中。其中,縣道X223線長寧鎮瀾石橋至橫河鎮羅塘橋段於近日已完成瀝青鋪設工序,標誌著項目向全麵竣工目標邁出了堅實一步。
汕尾市
“美麗庭院”怎樣建?汕尾捷勝鎮軍船頭村經驗可借鑒
近期,省婦聯印發了《關於確定2024年“美麗庭院”特色村的通知》。經過各地市的推薦,省婦聯經過研究,確定了37個村為廣東省“美麗庭院”特色村,其中包括汕尾市城區捷勝鎮的軍船頭村。
東莞市
守護綠美鬆山湖,這套ISO體係認證成功!
ISO14001 環境管理體係是國際上廣泛認可的一套環境管理標準。它就像是一本 “綠色行動指南”,指導組織建立科學有效的環境管理模式。近日,通標標準技術服務有限公司的評審專家團隊對鬆山湖管委會的“ISO14001環境管理體係”進行為期三天的換證審核。
中山市
美美與共,中山小欖菊花會也能領略“歐洲風情”
中國栽培菊花已有3000多年的曆史。明末清初,中國菊花被引進到荷蘭法國英國德國等歐洲國家。自此,這一名花遍植於世界各地。
江門市
近200名登山愛好者穿越牛塘山,領略綠美恩平風光!
12月15日,2024恩平牛塘山越野徒步挑戰賽如期舉行,吸引了各地近200名登山愛好者齊聚那吉鎮,共同穿越素有“廣東武功山”之稱的牛塘山,領略綠美恩平風光。
陽江市
陽西縣東湖森林公園升級提升改造工程有序推進
為推動綠美廣東生態建設示範點建設,建設綠美縣城,讓縣城環境更宜居,陽西縣於今年9月份啟動東湖森林公園二期新建及一期提升改造工程(一期)建設,目前工程進展順利,預計在2025年春節前完成知行科普樂園(兒童公園)和綠美環山道建設。
湛江市
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黑臉琵鷺再次現身湛江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觀鳥季。近日有攝影愛好者在湛江東海島一處灘塗上拍攝到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臉琵鷺。這群白色的“精靈”將黑色嘴巴埋入水中,左右搖頭“掃地雷式”地覓食,又或展翅起舞,甚是愜意。
茂名市
綠美電白:“點線麵”一體推進城鄉綠化美化
電白區全麵落實省委關於深入推進綠美廣東生態建設的部署要求,深化綠美電白生態建設“六大行動”,抓住“美麗庭院”等關鍵“點”,圍繞海堤路等主要“線”,聚焦區、鎮、村綠化美化等重點“麵”,構建“點線麵”相結合的綠美電白生態建設格局。目前,電白區完成植樹麵積約283公頃、樹苗22萬株,新造林撫育0.92萬畝,全區森林覆蓋率達45.6%,用積極行動詮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清遠市
連南推進綠美廣東優質苗木儲備基地建設
植樹造林離不開種苗的質量支撐,種苗的好壞直接關係到種植林木的生長質量、木材功能與質量。在省林業局大力支持下,連南瑤族自治縣今年紮實推進綠美廣東優質苗木儲備基地建設,保障了綠美苗木需求,為推動綠美廣東生態建設作出了新貢獻。
雲浮市
雲浮鬱南如何向綠圖強?
2024年以來,雲浮市鬱南縣15個鄉鎮200個村(社區)帶動全縣群眾29.02萬人次參與鄉村綠化建設,組建1296支互助工作隊納入3022個小網格投工投勞、動態管護,創新探索“一樹一碼”科技賦能苗木管護和以“積分製”激發群眾參與綠化管護機製,累計新植苗木47.38萬株,打造各類主題林312個、美麗庭院3182戶,建設提升農村生態小板塊2435個,籌集社會捐資624.99萬元,捐資苗木25.52萬株。
掀起充“植”熱潮 繪就綠美鄉村
為全力抓好今冬明春鄉村綠化工作,一段時間以來,新興提前布局,組織全縣黨組織和黨員幹部帶頭開展一係列綠化宣傳、認捐認種、植樹種綠行動,為明年的鄉村綠化工作打好堅實基礎,掀起一陣充“植”熱潮。
新興縣太平鎮:黨建引領繪新景 綠美鄉村煥新顏
今年以來,新興縣太平鎮黨委深化“黨建引領、共治共享”的工作模式,紮實推進大橋村鄉村綠化示範自然村創建工作,創新推廣“五三二”工作法,著力打造綠美鄉村“大橋樣板”。
整理:李嘉镓
製圖:歐劍釗
來源:南方農村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