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北京、机器上海、人跑廣州、半马蘇州等地的爬坡人形機器人正在向亦莊集結。本周六早晨7點半,过坎拐2025亦莊半馬暨人形機器人半馬將鳴槍開跑。机器
這是人跑全球首個人形機器人半程馬拉鬆,21.0975公裏的半马賽道上將首度上演“人機共跑”。從上周開始,爬坡近20支參賽隊陸續抵達報到。过坎拐
賽道都是机器經開區公開道路
人形機器人半馬的長度與人類參賽的半馬一樣,都是人跑21.0975公裏。賽道起點設在南海子公園,半马途經亦莊網紅打卡地——泡桐花大道和文博大橋,爬坡以及京東、过坎拐京東方、資生堂、SMC、可口可樂等重點企業,最後抵達實現國產操作係統等多項突破的國家信創園。
“這次馬拉鬆沒有為人形機器人專門鋪路、修路。”北京經開區管委會副主任梁靚說,賽道都是北京經開區的公開道路,路麵會有不同坡度,機器人還得越過軌道,經過6個左轉彎、8個右轉彎。無論是爬坡、下坡,還是跨越障礙、拐彎,對奔跑的機器人來說都是挑戰。
同一條路線上,人類運動員和人形機器人的賽道會用鐵馬等設施隔開,互不幹擾。
備戰機器人減重輕裝上陣
4月9日晚,賽事組委會專門組織參賽隊進行首場測試賽。“這次馬拉鬆把機器人搬到真實世界,測試賽也是對機器人技術的一次演練。”梁靚解釋,真實場地測試除了考驗機器人的技術性能,也是賽事各方對環境、坡度、地麵摩擦係數、天氣感知以及通信保障等方麵的綜合測試。測試賽的起點就是比賽時的起點——南海子公園,機器人沿著正式賽道跑5公裏,主要涉及起跑、短程奔跑的測試。
當晚11時,測試賽鳴槍開跑。與人類跑馬拉鬆集體出發不同,人形機器人是按順序逐個出發,每個參賽隊之間大約間隔一兩分鍾。
記者在現場看到,多款人形機器人與平時實驗室裏的模樣有變化,有的沒有配備靈巧手,有的省去了腿部的外殼,這樣可以輕裝上陣。
揭秘多項技術升級備戰馬拉鬆
此次人形機器人半程馬拉鬆有近20支參賽隊參加,這些隊伍主要來自北京、上海、廣東、江蘇等地,都是第一次跑半程馬拉鬆。
參賽名單顯示,多個誕生在北京的人形機器人將踏上賽道。天工是最早確定參賽的選手,此前已經做了不少準備。
測試賽上場的天工,選用了身高在1.8米左右的天工Ultra版本,步幅更大,腿部設計可減輕接觸地麵時高頻震動的衝擊影響。針對電池散熱難題,關節采用了風冷散熱等技術。
“旋風小子”隊的N2機器人在此次參賽的人形機器人中算矮的,隻有1.2米左右,被稱為“小朋友”。N2此前的最高速度是3米/秒,此次按照2.5米/秒的速度奔跑,也是為了跑得更穩,避免頻繁更換電池。
亮點馬拉鬆選手為機器人領航
記者注意到,有的機器人是跟隨奔跑,也就是在機器人前方會有一位專門的領航員,領航員身上裝著信號發射器,引導機器人跟著跑;有的機器人則是遙控奔跑,操控手跟在機器人後麵遙控操作。
跑半馬對於領航員、操控手來說都不太輕鬆。為此,部分參賽隊專門找了常年參加馬拉鬆的選手。天工采用跟隨奔跑的方式,跑在它前麵的領航員賈寧就是一位跑步愛好者。
對賈寧而言,“穩”是給機器人領航的關鍵。如果他跑得太快或太慢,機器人就容易跑得不穩。“整體跑下來,天工表現非常好,速度均勻、比較穩。”測試賽時,天工每公裏跑7分30秒左右,他感覺天工的狀態很好。
規則解讀
北京經開區管委會副主任梁靚就人形機器人半馬的賽程賽製細節進行解答。
中途能換電池或者換機器人嗎?
如果把機器人馬拉鬆比作賽車,那麽動力電池更換就像是換輪胎。大賽鼓勵一台機器人不換電池跑完全程。但為了完成比賽,機器人可能需要更大的功率來提高速度,這就會出現換電池的需求。同樣,大賽也鼓勵賽隊使用一台機器人來跑完全程。但是如果遇到大風等情況或路上遇到幹擾,也會允許更換備選機器人。
沿途會為機器人設置補給站嗎?
與人類選手跑馬拉鬆時會有補給站一樣,此次大賽也為機器人設置一些補給站,提供備用電池和其他工具。賽程中也會提供保障車,機器人如果出現突發情況,可臨時更換部件或機器人。
獎項或名次如何設置?
除根據跑步時長設置冠、亞、季軍,大賽還設置了完賽獎、最佳耐力獎、人氣獎等,普通觀眾也可以參與投票,選出最美機器人、最具人氣機器人、步態最好的機器人等。
能在哪裏看到機器人馬拉鬆?
本次半馬路線上既有人類選手奔跑,又有機器人奔跑,組委會鼓勵市民線上觀看,比賽將通過多個媒體進行直播。
機器人是自主跑還是遙控跑?
目前,一些人形機器人已經可以實現自主奔跑。此次半馬比賽既允許機器人自主奔跑,也允許跟隨奔跑,還允許遙控操作。
機器人跑馬拉鬆有何意義?
馬拉鬆考驗的是機器人本身的運動效率、動力電池、關節、材料等一係列交叉融合技術,體現的是可靠性、安全性和耐用性。跑步的成績可能有先後,但不意味著未來的應用和產業會有局限性。未來機器人的應用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