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证券网市场财经网首页

主养罗非鱼鱼菜共生池塘水质指标的变化规律和氮磷收支(三)

来源:时间:2025-04-22 04:54:31

2.3生長性能

池塘養殖收獲物規格和產量見表4。主养质指支養殖周期為5月18日至9月20日,罗非磷收曆時126d,鱼鱼對照池塘與試驗池塘的菜共吃食性魚類(羅非魚、異育銀鯽)飼料係數分別為1.45、生池1.41,塘水總飼料係數分別為1.15、标的变化1.11,规律試驗池塘略低於對照池塘。和氮


3討論

3.1魚菜共生模式對池塘水質的主养质指支影響

魚菜共生作為當前極具發展前景的新型池塘水質調控及養殖尾水處理技術,已在鯽、罗非磷收鱸、鱼鱼鱘、菜共泥鰍等魚類養殖中進行了廣泛研究與應用。生池本研究發現隨著養殖時間的塘水延長,羅非魚養殖池塘的水質指標相比養殖初期發生了較大變化,試驗中對照池塘水體的pH、總氮、總磷、氨氮、亞硝酸鹽氮、硝酸鹽氮含量顯著性上升後穩定在較高水平,這與劉輝等、王淼等、DanaherJJ等有關羅非魚養殖的研究所獲得的結果一致,因為水產養殖過程中高濃度的無機廢物主要來源於魚類排泄物的積累;而本研究魚菜共生池塘在養殖前期,由於未進行蔬菜種植,其水體中pH、總氮、總磷、氨氮、亞硝酸鹽氮、硝酸鹽氮同對照組一樣,均有一定程度的積累,且與對照組差異不顯著,但自6月中旬蔬菜種植後,水體中pH、總磷、硝酸鹽氮於7月下旬起顯著下降,水體中總氮、氨氮、亞硝酸鹽氮含量則於7月下旬起上升趨勢明顯減緩,且含量與對照組差異顯著,這說明種植水蕹菜能夠明顯改善養殖池塘水質。當前圍繞魚菜共生模式下不同蔬菜品種、種植模式對水質影響的研究均發現該技術能夠明顯改善養殖水質,但相互之間具有差異性。

本研究發現水蕹菜對硝酸鹽氮的利用效率顯著高於氨氮、亞硝酸鹽氮,而周曉紅等報道水蕹菜對氨氮的親和力大於硝態氮,有優先吸收氨氮的趨勢,這可能與養殖池塘水體環境和微生物組成有較大關係。同時,水蕹菜對穩定水體pH值作用顯著,試驗池塘pH值從7月21日起顯著低於對照池塘,8月10日後維持在較低水平,之所以這樣是因為水蕹菜根係及其根係微生物的呼吸作用將水體中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等氧化,產生CO2溶於養殖水體,同時水蕹菜生長產生遮蔽,抑製池塘藻類生長,從而導致池塘pH值下降。

3.2魚菜共生模式對池塘氮磷收支及排汙係數的影響

池塘養殖尾水的達標排放是漁業發展的必經之路,而氮、磷作為引起水體富營養化的關鍵因素,是養殖尾水達標排放的主要指標。不同的池塘養殖係統因養殖模式對投入飼料中各物質的利用存在一定的差異,但魚體對飼料中氮、磷利用率普遍較低,未被利用的富含氮、磷營養物質成為養殖水體富營養化的物質基礎,因此提高池塘養殖係統的氮、磷利用率可有效減少其對水體環境的影響。本試驗中,對照組對飼料中投入的氮、磷有效利用率分別為46.5%、31.2%,高於羅非魚精養池塘中氮、磷利用率18%~21%、16%~18%,主要原因為本試驗為套養模式,鰱、鱅、鯽可攝食水體中的浮遊動植物、懸浮顆粒和殘餌,提高了飼料的氮、磷利用率,這與鍾全福研究“羅非魚-家魚”混養模式下池塘氮磷利用率獲得的結果相一致。魚菜共生池塘和對照池塘以魚體形式產出的氮、磷沒有顯著差異,但水蕹菜將氮、磷的利用率分別提高了13.5%和6.4%,有效提升養殖池塘氮、磷的利用效率,同時使養殖池塘養殖尾水中總氮、總磷含量由符合淡水池塘養殖水排放要求(SC/T9101—2007)二級(TP≤1mg/L,TN≤5mg/L)提升為一級(TP≤0.5mg/L,TN≤3mg/L)。

在正常生產條件下,養殖生產單位質量水產品所產生的汙染物量中,經不同排放渠道直接排放到外部水體環境中的汙染物量即為池塘排汙係數。本試驗中,魚菜共生模式總氮、總磷、氨氮、亞硝酸鹽氮、硝酸鹽氮排汙係數分別較對照池塘下降17.6%、65.6%、25.0%、10.4%、62.4%,表明魚菜共生模式可顯著降低池塘排汙係數,這主要是因為魚菜共生模式下由於植物生長大量消耗溶解於水體中的氮、磷及根係是水中懸浮物和微生物的良好載體,致使相關無機物濃度降低,最終使排汙係數顯著降低。由於排汙係數計算出的排汙量隻包含養殖水體,未考慮池塘底泥影響,而池塘底泥沉積占氮磷投入量的50%以上,因而可結合排汙係數和產物係數綜合評價池塘養殖對環境的影響。

聲明:本文所用圖片、文字來源《漁業研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網聯係刪除。

相關鏈接:總磷硝酸鹽亞硝酸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