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性潰瘍好發於胃和十二指腸,白芨也可發生於食管下段、治疗小腸、消化性溃吻合後的疡的研究胃腸吻合口以及位於腸道的Meckel憩室等異位胃黏膜。白芨作為一種傳統中藥材,进展具有很高的白芨藥用價值和經濟價值,其含有多種有效化學成分,治疗具有廣泛的消化性溃生物活性和藥理作用。本研究分析白芨的疡的研究藥理作用,對白芨治療消化性潰瘍的进展實驗研究和臨床研究進行綜述,為臨床應用白芨治療消化性潰瘍提供依據。白芨
消化性潰瘍好發於胃和十二指腸,治疗也可發生於食管下段、消化性溃小腸、疡的研究吻合後的进展胃腸吻合口以及位於腸道的Meckel憩室等異位胃黏膜。胃潰瘍(GU)和十二指腸潰瘍(DU)是最常見的消化性潰瘍。中醫將消化性潰瘍歸為“腹痛”“胃痛”“吞酸”“吐酸”等範疇,病機多為“不通則痛”,治療上多采用通法,促使脾胃納運、升降恢複正常,則氣血調暢,痛亦自除。白芨為蘭科植物白及的幹燥塊莖,在歐洲和美國僅被認為是一種觀賞植物。白芨廣泛分布於中國、日本、韓國、蒙古和緬甸,主要產自中國貴州、四川、湖南、湖北、河南、浙江、陝西等地。白芨在夏、秋季采挖,除去根須,洗淨、曬幹,生用。白芨性苦、甘、澀,微寒,歸肺、胃、肝經,具有收斂止血、消腫生肌之功效。《本草匯言》記載:“白芨,斂氣、滲痰,消癰之要藥,有脫毒生新之妙用也。”《本草綱目》謂其能“入肺止血,生肌止瘡”,其藥理活性主要有止血、創麵愈合、抗氧化、抗癌、抗病毒、抗菌等。臨床上白芨可用於治療外傷出血、皮膚皴裂、瘡瘍腫毒、咯血、吐血、腫瘤栓塞、肛腸疾病、婦科肌瘤以及前列腺術後恢複等。
1白芨的藥理作用
白芨的化學成分主要有糖苷類、雙苄類、菲類、醌類、聯苯類、二氫菲類、花青素、甾體、三萜、酚酸類等。最近對白芨化學成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聯苄類、二氫菲類(dihydrophenanthrenes)和聯菲類(bi-phenanthrenes)等成分,並成功分離、鑒定出一係列新的聯苄、二氫菲和聯菲化合物。白芨治療消化性潰瘍的作用機製如下:①抑製炎症介質和細胞因子釋放。研究表明白芨可通過下調JNK、P38 MAPK基因和蛋白表達來抑製促炎因子白細胞介素-1β(IL-1β)、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及白細胞介素-6(IL-6)異常分泌,從而減輕炎性級聯放大反應,保護胃黏膜組織及其功能。②抗氧化、抑製自由基生成。白芨能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降低丙二醛(MDA)含量,增強抗氧化能力,抑製自由基的生成,促進潰瘍愈合,可以顯著降低潰瘍的複發率。③改善黏膜血流量,發揮黏膜保護作用。研究證明白芨能降低大鼠胃黏膜一氧化氮(NO)活性,降低內皮素-1(ET-1)含量,改善黏膜血流量,發揮保護黏膜的作用。④促進細胞增生,保護黏膜。研究表明白芨能上調潰瘍大鼠胃黏膜表皮細胞生長因子(EGF)和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的表達,EGF作用主要有促進上皮增殖、抑製胃酸分泌及營養胃黏膜,其與EGFR結合能保護胃黏膜免受損傷因子破壞,維持胃黏膜的完整性。⑤調整不同細胞因子的分泌平衡,提高機體的防禦功能。研究表明白芨可通過調節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8(Caspase-8)、白細胞介素-2受體(IL-2R)及白細胞介素-4(IL-4)等細胞因子的分泌平衡,提高胃組織對炎症因子的防禦功能,調節機體的免疫功能,促進受損黏膜組織細胞的修複。⑥止血,加速創麵的愈合。研究表明白芨可加速血小板聚集,參與多種途徑的止血過程,如血小板黏附於內皮下基質堵塞血管(初級止血),通過激活多種凝血因子促進凝血酶-a2的合成而形成纖維蛋白凝塊(次級止血)。白芨可增加傷口處NO含量,NO可使傷口獲得更豐富的血液供應,促進傷口修複及新血管的生成。白芨可以清除壞死組織,為傷口組織的後續再生提供條件。
2白芨治療消化性潰瘍的實驗研究
高俊等研究白芨對阿司匹林致大鼠胃潰瘍的治療作用,將大鼠隨機分為正常組,模型組,白芨高、中、低劑量組和陽性對照組,實驗前後評價各組大鼠胃潰瘍指數,HE染色觀察胃組織病理變化,檢測大鼠血清TNF-α、IL-6及胃黏膜前列腺素E2(PGE2)、內皮素(ET)的表達水平;檢測胃黏膜環氧化酶-1(COX-1)、環氧化酶-2(COX-2)基因和蛋白表達。結果顯示,白芨各劑量組潰瘍指數降低,血清TNF-α、IL-6表達減少,胃黏膜PGE2水平增高、ET水平降低,COX-1基因和蛋白表達均增加,COX-2基因和蛋白表達均減少,胃黏膜組織病理損傷減輕。白芨有效減輕了阿司匹林對大鼠胃黏膜的損傷。
武桂娟等研究白芨多糖對大鼠乙酸性胃潰瘍的治療作用及機製,將大鼠隨機分為正常組,模型組,白芨高、中、低劑量組和陽性對照組,實驗前後檢測血清SOD活性、MDA含量、NO活性、ET-1含量以及潰瘍病灶周圍胃黏膜EGF和EGFR的表達。結果顯示,白芨多糖能促進潰瘍局部胃黏膜上皮細胞增生,加強組織修複,其作用機製是增強胃黏膜的抗氧化能力,抑製自由基生成。白芨多糖加速了大鼠乙酸性胃潰瘍的修複。
王紅英等研究白芨甘露聚糖對大鼠幽門結紮性潰瘍的幹預作用,從白芨中分離白芨甘露聚糖,采用冷水應激、乙酸灼傷、幽門結紮等方法製作大鼠胃潰瘍模型。實驗前後統計潰瘍指數、胃液的總酸度、胃蛋白酶活性。結果顯示,白芨甘露聚糖可有效減輕水浸束縛致應激性胃潰瘍、幽門結紮致消化性胃潰瘍以及乙酸燒灼致慢性胃潰瘍嚴重程度。實驗表明,白芨甘露聚糖對實驗性胃炎有明顯的治療效果,其作用機製是增高實驗性慢性胃炎大鼠的胃酸總酸度,降低胃蛋白酶活性,降低致炎因子的影響。
劉瑩等研究白芨超微粉對大鼠實驗性胃潰瘍的影響,采用無水乙醇和醋酸製作胃黏膜損傷型大鼠胃潰瘍模型,實驗前後測定胃潰瘍麵積,計算潰瘍抑製率,HE染色觀察胃組織病理變化。結果顯示,白芨組的胃黏膜點狀出血、充血、水腫均減輕,潰瘍麵縮小變淺,出現新生肉芽組織,促進了潰瘍創麵的愈合。
聲明:本文所用圖片、文字來源《實用臨床醫藥雜誌》2020年第24卷,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網聯係
相關鏈接:白芨,抗病毒,天冬氨酸,甘露聚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