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证券网市场财经网首页

阿魏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毒理研究进展(一)

来源:时间:2025-04-22 02:59:03

阿魏通常指從阿魏屬(FerulaL)植物的阿魏根或莖中得到的油膠樹脂的風幹塊狀物。阿魏屬由Lin-naeus於1753年建立,化学主要分布於地中海、成分非洲北部、药理西亞和中亞地區。作用展阿魏屬有170多種,及毒究进60餘種分布在中亞。理研我國阿魏屬植物有26種1變種,阿魏其中6種植株分泌的化学樹脂可入藥。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中收錄新疆阿魏(FerulasinkiangensisK.M.shen)和阜康阿魏(FerulafukanensisK.M.shen),成分並記載兩者味苦、药理辛,作用展性溫,及毒究进具有消積、理研散痞、阿魏殺蟲的功效,用於治療肉食積滯、瘀血瘕、腹中痞塊、蟲積腹痛等。現對阿魏的化學成分、藥理作用、毒理研究進行了總結,以期為日後阿魏的進一步開發、利用提供參考。

阿魏化學成分阿魏中的化學成分主要為揮發油、多糖、樹膠、樹脂等,其中揮發油含量占10%~17%、樹膠約占25%、樹脂占40%~64%。特征性化學成分包含倍半萜類及其揮發油、香豆素類、多硫化合物及其他化學成分。其中,倍半萜類化合物大多以酯、內酯的形式存在,其具有較高的生物活性。眾多生理活性成分中也以倍半萜類(Sesquiterpenes)、香豆素類(Coumarins)和多硫化合物(Sulfur-containingcom-pounds)為主要活性化學成分。

1.1倍半萜類及揮發油

在阿魏屬植物中,倍半萜類及揮發油類成分的含量較高,同時也是阿魏的特征性化合物,並且部分揮發油類成分具有倍半萜結構。楊秀偉針對在我國有藥用價值的13個不同的阿魏物種進行了化學成分、生物學活性及臨床應用評價:圓錐莖阿魏的根、葉及果實、新疆阿魏的根部、油膠樹脂及種子、阜康阿魏的根、大果阿魏的根部、托裏阿魏的根部、麝香阿魏的根部、多傘阿魏的根部、裏海阿魏的根、臭阿魏的根中含有豐富的倍半萜-香豆素雜合化合物;中亞阿魏的根或根莖以及種子含倍半萜類化合物;其莖及果實、阜康阿魏的油膠樹脂、大果阿魏樹脂和基生葉中均含有揮發油成分。

1.1.1倍半萜類

倍半萜類化學成分主要以胡蘿卜烷型和愈創木烷型為主;倍半萜類化合物除少數呈遊離狀態外,多以脂肪酸、芳香醇成酯存在,有的也以酮的衍生物形式存在;部分揮發油類化合物常以倍半萜結構存在

1.1.2揮發油類

阿魏揮發油類中以蒎烯、蒈烯、多種二硫化物為主的化學成分較為多見,其結構主要以萜類的環化結構為主,其次是多硫化合物。阿魏具有特異蔥蒜臭味的原因之一就是因其還有含硫化合物。除此之外,阿魏中還含有其他揮發油類化合物:其基本骨架多為癸烷,一般多為4位羥基取代,2,6,10等部位發生取代或官能團變化從而產生多個化合物。劉啟新和惠紅從我國阿魏屬15種1變種根部揮發油中分離鑒定出214種成分,其中的22種為廣布成分,揮發油成分中80%屬於萜類。倪慧等對新疆阿魏、阜康阿魏、圓錐莖阿魏及多傘阿魏中揮發油的含量進行了研究和比較,並用水蒸氣蒸餾法分離鑒定出了阿魏根部揮發油中51種不同成分。

1.2香豆素類

阿魏屬植物中另一類特征性化合物為具有香豆素(coumarins)母核結構的化合物。香豆素是最早從阿魏中分離得到的一類化合物,且香豆素及倍半萜香豆素類化合物在阿魏屬植物中較為常見。大多數香豆素母核都為傘形花內酯,極少數香豆素是呋喃香豆素3位含氧取代;其中母核為傘形花內酯的香豆素化合物,根據取代基的不同可將其分為單萜香豆素類、倍半萜香豆素類和其他香豆素類,其中倍半萜香豆素類衍生物最為常見。黃海從烏恰阿魏的根部中分離並鑒定出了1個黃酮類化合物、1個萜類化合物和1個羥基蒽醌類化合物;Iranshahi等分別從Fszowitsiana和Fdiversivittata中分離得到auraptene和diversin;楊俊榮等針對新疆阿魏根部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萃取部分進行了化學成分研究,分離得到了7個化合物,包括6個倍半萜香豆素和傘形酮;分別是:fekrynol、fekolone、farnesiferolB、farnesiferolC、isosamarcandin、episamarcandin以及傘形酮umbelliferone。

李肖宇等對大果阿魏的根部進行提取及分離得到6個化合物,其中一個化合物lehmannolone經鑒定為倍半萜香豆素類化合物。王月娥等從新疆阿魏的種子中分離得到6種化合物,分別為7-羥基香豆素、阿魏酸、豆甾醇、豆甾醇-3-O-葡萄糖苷、柯拉多寧以及Sinkianone。除阿魏酸外,其餘化合物均首次從該植物中分離得到。Ahmed等對過去30年阿魏屬植物中香豆素成分作了比較詳細的報道。

1.3其他成分

楊俊榮從阿魏屬中分離得到的化合物包括部分甾體,如孕甾-4-烯-3,20-二酮;胡躍等通過從阿魏根莖中分離得到了3個新的化合物,分別為3,3′,4,4′-聯苯四甲酸、2,4二羥基α氧代-苯乙酸以及2,4二羥基苯甲酮。在阿魏中,還含有苯丙素類物質,但其含量相對較少,主要為阿魏酸及阿魏酸酯。陳曉亞和劉啟新20世紀曾經係統得研究了國內阿魏屬植物(共16種)中的黃酮類成分,研究顯示新疆阿魏、阜康阿魏和托裏阿魏中沒有發現黃酮類化合物,其他阿魏中黃酮體較為簡單。

2藥理作用

2.1抗炎、免疫調節作用

葉爾波等實驗表明新疆阿魏、多傘阿魏以及圓錐莖阿魏均有抗炎和免疫抑製作用。3種阿魏均能抑製對角叉菜引起的小鼠足蹠腫脹和家兔毛細血管通透性,同時對綿羊紅細胞或二硝基氯苯誘發小鼠的遲發型超敏反應和血清溶血素的生成也有抑製作用。阿魏酸鈉為阿魏有效成分“阿魏酸”的鈉鹽,李芳等發現阿魏酸鈉可針對治療靶點,抑製類風濕關節炎(RA)患者血清中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和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的表達水平。該鈉鹽可減輕滑膜局部炎性反應,減少滑膜纖維蛋白沉積,同時作為新一類的非肽類內皮素受體拮抗藥,抑製血管翳形成。Bagheri等使用伊朗塔巴地區阿魏作為研究對象,通過小鼠醋酸扭體實驗和熱板法鎮痛實驗,證明阿魏對慢性和急性疼痛均表現出顯著的鎮痛作用,作用機製可能與阿片類鎮痛機製類似或與周圍抗炎作用有關。實驗結果表明,在阿魏屬szowitsiana根部提取物中,傘形花醚(UMB)和methylgalbanate(MG)成分可抑製植物血凝素(PHA)誘導的脾細胞增殖、抑製幹擾素分泌、誘導抗炎因子白細胞介素4生成。兩者均能減少脂多糖(LPS)及IFN-γ誘導的一氧化氮(NO)和前列腺素E2(PGE2)的生成,且MG作用更強。二者也可減少誘導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環氧化酶(COX)的表達。因此,阿魏提取成分UMB和MG在體外具有抗炎和免疫調節作用。

2.2神經保護作用

研究表明,阿魏根部丙酮提取物對戊四唑引起的強直性癲癇具有預防作用,可能與根部萜類化合物成分發揮神經保護作用有關。Bagheri等也通過實驗證明,阿魏不同劑量(50、100mg/kg)均能預防杏仁核快速電點燃模型小鼠和戊四唑點燃模型小鼠的癲癇發作,實驗人員認為其作用可能與萜類化合物有關。許多神經退行性疾病與高濃度的穀氨酸在大腦中聚集有關。Tayeboon等研究中,阿魏地上部分以及阿魏果實提取物都可提高小鼠穀氨酸損傷後的小腦顆粒神經元細胞(CGN)活力且降低細胞凋亡率或死亡率。通過流式細胞儀觀測到,經阿魏處理後,CGN處於G0/G1期細胞增多從而減少凋亡。

實驗證明,穀氨酸誘導的氧化應激的細胞經阿魏根部提取物處理後,細胞活力顯著提高,活性氧自由基(ROS)的生成降低,並且脂質過氧化物(MDA)水平和凋亡細胞也不同程度降低。因此,阿魏對穀氨酸誘導的神經細胞毒性有一定的保護作用。實驗表明阿魏油膠樹脂水提物可通過刺激軸突再生、髓鞘再生和減少淋巴細胞浸潤而發揮神經保護作用。Bax和Bcl-2作為促凋亡調節因子和抗凋亡調節因子參與多種細胞活動。邢玉鳳等發現,戊四氮致癲癇大鼠經阿魏成分阿魏酸治療後,Bcl2蛋白表達明顯增加,Bax蛋白表達明顯減低。阿魏酸對神經元保護作用機製可能與其抑製鼠腦細胞凋亡有關。

聲明:本文所用圖片、文字來源《世界中醫藥》,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網聯係

相關鏈接:醋酸一氧化氮阿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