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古樹名木保護條例》(以下簡稱:條例)開始正式施行,识树数量這是广东古树我國首次以行政法規的形式明確古樹名木保護管理工作應遵守的行為規範,也是最多全球唯一一個為古樹名木頒布的法律條例。
條例明確,看图古樹是识树数量指樹齡100年以上的樹木,不包括人工培育、广东古树以生產木材為主要目的最多的商品林中的樹木。名木,看图是识树数量指具有重要曆史、文化、广东古树科學、景觀價值或者具有重要紀念意義的樹木。
根據廣東省古樹名木信息管理係統最新數據顯示,全省共有古樹85801株、名木81株、古樹群907個。其中哪些樹種數量最多,快來一起看看吧!
第一名:它可獨木成林,全省共有23824株,占比27.74%。
點擊下圖查看答案↓
榕樹樹冠寬闊,枝葉濃密,可謂“榕蔭遮半天”,其氣生根多而下垂,交錯盤纏,入土即成一支柱,形成“獨木成林”的奇觀,是華南重要的綠蔭樹。廣東榕樹故事多,如廣州城中的六榕寺的“六榕”二字,是源於九百年前寺內六棵榕樹與蘇東坡的一場相遇而得題字。又如增城548年樹齡的古榕樹曾見證東江縱隊在樹下駐營,動員當地群眾,抗擊日本侵略者。
第二名:它是貴妃最愛,全省共有15518株,占比18.07%。
點擊下圖查看答案↓
荔枝是我國南部有悠久栽培曆史的著名果樹,尤以廣東和福建南部栽培最盛。“日啖荔枝三百顆”的佳句印證著荔枝與嶺南文化的千年羈絆。作為南粵栽培曆史最久的經濟樹種之一,古荔枝樹承載著“離枝而去,留香故土”的鄉愁意象。位於廣東茂名高州根子鎮柏橋村委會嶺腰自然村的貢園,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曆史,相傳唐代開元年間,高力士進貢給楊貴妃品嚐的荔枝便出自此地。
第三名:它有家鄉氣味,全省共有6076株,占比7.08%。
點擊下圖查看答案↓
樟樹是常綠大喬木,廣泛分布於南方地區,因此在南方鄉村也多有“有村必有樟”“無樟不村”的說法。其散發的樟腦氣息被視為驅邪法寶,故多植於祠堂廟宇之側。廣州番禺有一株700多年的古樟樹,據清乾隆年間進士淩魚所編的《淩氏族譜》記載,宋末抗元英雄淩震的次子淩方道遷居來此,依樹建村。在江門牛過塘的古樟樹群,它們見證樟木是一百多年前華僑出國時隨身攜帶的親人關懷和家鄉味道。
第四名:它是夏日珍果,全省共有3906株,占比4.55%。
點擊下圖查看答案↓
龍眼又稱桂圓,寓意“富貴團圓”,是我國南部和東南部著名果樹之一,《神農本草經》《南方草木狀》等古書籍中都有關於龍眼的記述。茂名高州120年儲良龍眼樹,其繁殖的子子孫孫數量上億株,遍布廣東、廣西、海南等省區以及東南亞諸國,成為名副其實的“英雄母樹”。
第五名:它是南國秋色,全省共有2486株,占比2.89%。
點擊下圖查看答案↓
楓香樹是南方著名的紅葉樹種之一。在河源和平,一株250歲的楓香樹被當地人尊稱為“楓仙娘娘”,成為福澤一方的古樹“仙靈”。素有“廣州香山”之稱的石門國家森林公園,是市民遊客秋季賞紅葉的熱門“打卡”點之一,其中樹齡達209年的楓香樹為醉人的“南國秋色”貢獻匪淺。
第六名:它逢春發新枝,全省共有2475株,占比2.88%。
點擊下圖查看答案↓
“刀斧難入”的硬木特性使紅錐成為華南地區優良的生態公益林和用材林樹種。肇慶“紅錐王”已與根竹塘村村民共度了1300多年時光,保護古樹已成為當地傳統。這棵紅錐古樹曆經滄海桑田,樹皮斑駁累累,印刻著時間留下的痕跡,卻仍然偉岸挺拔,每逢春季便勃發新枝。
第七名:它是熱帶果香,全省共有2442株,占比2.84%。
點擊下圖查看答案↓
杧果是芒果在植物學上的正式名稱,多種植於熱帶地區,是熱帶濃鬱果香的代表。在湛江廉江的文豪村,有一棵年逾500的杧果樹來見證了該村幾百年來的曆史變遷與發展,也被村民們稱為“仙桃樹”。東莞清溪鎮的三中村裏,名為“永樂樹皇”的600年樹齡的“古杧果”巍然屹立,記錄著三中先祖隨鄭和下西洋取種、回鄉種樹的故事。
第八名:它是防火衛士,全省共有2205株,占比2.57%。
點擊下圖查看答案↓
葉片含水量超群的特性使木荷成為嶺南村落的天然防火牆,因此木荷也有“南方森林衛士”之稱。在增城人民打響“廣州抗日第一槍”的白麵石村,一棵110年樹齡的木荷樹目睹戰爭烽火煙塵,守護著村莊和愛國軍民。到初夏時節,惠州羅浮山景區裏50-210年的木荷樹就會盛開滿樹白花,淡淡清香縈繞,令遊人流連忘返。
第九名:它全身都是寶,全省共有1817株,占比2.12%。
點擊下圖查看答案↓
烏欖從果肉到欖核、欖仁,全身都是寶,欖角蒸魚是常見粵菜,廣東人喜歡吃的五仁月餅其中一仁就是烏欖仁。在廣州“烏欖之鄉”鄧山村,百年以上的古烏欖樹就近千棵。惠州博羅縣柏塘鎮的古欖園,每年接待遊客超10萬人次,已經成為珠三角聞名遐邇的“網紅打卡地”。
第十名:它是客家“生命樹”,全省共有1729株,占比2.01%。
點擊下圖查看答案↓
錐樹是南亞熱帶各地常綠闊葉林建群的優勢種,在客家人裏素有“生命樹”的美譽,材質堅硬如石, 因此客家人會用椎木建造客家圍屋、橋梁、祠堂,經百年風吹日曬仍屹立不倒。在萬山林立的惠州龍門,時常能遇到百年古樹,其中位於廣田村的古樹公園裏最主要的古樹就是錐樹。
目前,廣東古樹種類達568種,涵蓋木棉、雅榕等特色樹種。現全省8.5萬株古樹名木已實現"一樹一檔"數字化管理,並通過掛牌公示樹齡、養護單位等信息。公眾掃描保護牌上的二維碼,了解古樹信息。
《條例》規定,禁止采伐、移植古樹名木,最高可處100萬元每株的罰款。讓我們共同守護這些綠色瑰寶,留住嶺南的鄉愁記憶與文化根脈。
作者:吳曉翠
來源:南方農村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