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证券网市场财经网首页

诗意乡村遍南粤!广东乡村价值发现大赛邀你探索岭南乡土之美

来源:时间:2025-04-22 02:47:10

詩意鄉村遍南粵!诗意赛邀廣東鄉村價值發現大賽邀你探索嶺南鄉土之美_南方+_南方plus

梯田上微風輕撫,帶來陣陣稻香,粤广令人駐足暢想豐收時景;小河繞村而過,东乡水中倒影映照出山澗村舍,值发之美流淌著不息的探索春夏秋冬;村頭百年古榕樹下,孩童們追逐嬉戲,岭南歡聲笑語灑滿每一個角落;村中房屋靜靜矗立,诗意赛邀屋簷下的乡村现大乡土木雕、石雕在光影交錯中,遍南訴說著村莊的粤广故事......

嶺南的鄉村宛如一幅幅細膩的工筆畫卷,緩緩鋪展於天地間。东乡行走廣東鄉村,值发之美讀懂南粵鄉土,探索且以詩意共遠方。

是蘇軾《惠州一絕》中的“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

或是王安石《‌書湖陰先生壁》‌中的“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

亦或是張錦芳《村居》中“桑葉雨餘堆野艇,魚花春晚下橫塘”;

亦或是王勃《滕王閣序》中的“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走進南粵鄉村,邂逅詩意嶺南。任時空交錯、情思幽邈,我們總能在秀峰綠水間,遇見書堂之中的妙筆華章,驀地相逢先輩的筆墨春秋。

詩是無形畫,畫隱“粵”美村。近日,由廣東省農業農村廳、廣東省鄉村振興局主辦,廣東省農民體育協會承辦的2024年廣東省第一屆農事運動會在發現和眾創鄉村價值中又推出新賽事:廣東鄉村價值發現大賽。無論你是攝影愛好者、寫作愛好者,還是設計達人,我們誠摯邀請你一同用美學視角發現和眾創鄉村價值。

廣東農事運動會廣東鄉村價值發現大賽由尋找廣東詩意鄉村、我為廣東鄉村修村誌、廣東鄉村設計眾創三部分組成。三個賽道涵蓋文學、攝影、設計、繪畫等多藝術形式,匯聚廣泛力量助力“百千萬工程”。

一、尋找廣東詩意鄉村

我們誠邀全國各地熱愛詩詞、熱愛鄉村的你,用鏡頭捕捉廣東鄉村的綠美風光、人文曆史、特色民俗等。無論是晨曦初照的稻田,還是夕陽西下的小橋流水,隻要作品真實、貼切,能夠觸動人心,且能配以最符合意境的詩詞歌賦,都可以來攜手共繪“廣東鄉村價值一張圖”。

優勝作品不僅入選廣東農事運動會廣東鄉村價值發現大賽名作名錄,還將有機會在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線下展示。

 作品:

·圍繞活動主題,用圖片或視頻展現廣東各地鄉村的綠美風光、人文曆史、特色民俗等,並配以心中最符合作品意境的詩詞歌賦、散文名篇。

·照片、視頻允許對曝光度、對比度、清晰度、色彩飽和度進行調整以及裁剪,但不得進行合成等違背拍攝對象客觀真實性的處理。

·作品格式為JPG/MP4,不小於5MB,每人投稿數量不超過5個(圖片或視頻)。

·參賽作品需壓縮打包上傳至“粵農事”平台。文件名格式為:“作者姓名+標題+拍攝地點+聯係電話”。

 評審:

主辦方成立“詩意鄉村”評審團,根據每個作品的創意性、技術表現、主題契合度、情感傳達等打分,最終選出50個優秀作品,並評出一二三等獎以及“最佳農事創意獎”“最佳民俗風情獎”等。

二、田野之中尋農趣——我為廣東鄉村修村誌

走進田野,傾聽鄉村的故事。我們鼓勵參賽者通過田野調查與實地訪談,深入挖掘廣東鄉土,紀實各地鄉村的曆史文化、社會變遷與經濟發展。

 作品: 

圍繞傳承鄉村文化、記錄鄉村變遷、服務鄉村振興等主題,參賽者通過田野調查、實地訪談等方式對廣東任一鄉村曆史、文化、社會、經濟等各方麵情況進行收集,並編撰不少於5000字的小型村誌。

 評審:

組織對編纂成果進行評審,在全省範圍內評選出10篇優秀村誌。最終匯編成冊。

 獎項:

評出10篇“廣東省優秀村誌”。

 競賽流程:

·主辦方審核報名參賽者的資質,評審團線上進行初選,選出50個作品進入決賽。

·決賽由專家評審團對各作品進行打分。

·最終選出10篇優秀村誌編撰作品,並為作者頒發獎品、獎金以及榮譽證書。所有獲獎作品將收錄於有關鄉村村史館。

三、廣東鄉村設計眾創

如果你是設計達人,熱愛鄉村建設,那麽“廣東鄉村設計眾創”賽道將是你的舞台!

 作品: 

圍繞主題,參賽者根據主辦方提供的鄉村圖片製作設計方案,可圍繞一個路燈、一個庭院、一個菜園等細微地方進行設計,也可以對村屋牆壁等鄉村建設方麵進行設計。最終全省選出20個優秀作品,為鄉村賦能。

 流程:

·參賽者通過“粵農事”上傳鄉村建設設計作品。

·初賽:由專業評審團評審出60名選手進入複賽。

·複賽:圍繞指定鄉村的村容村貌,由評審團提出“命題作文”,選手在指定時間內上傳創作作品,由專業評審和多名本地村民對作品進行打分。選出30名進入決賽。

·決賽:圍繞指定鄉村的村容村貌,選手製定落地方案,由專業評審和多名本地村民對各作品進行打分。最終選出20個優秀作品。

用鏡頭記錄美好,用文字傳承文化,用藝術點亮鄉村,我們邀您探索嶺南鄉土之美,發現和共創鄉村價值。快來掃碼報名吧!

 

撰文:張璠 陳靜 陳會玲

來源:南方農村報

版權聲明:未經許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轉載
編輯 黎祖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