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哢嚓”“哢嚓”……剪刀的聲音拂於灼熱的空氣中。炎炎夏日,人机人机周慶祥忙著在深圳龍崗的赋能飞手一個種植基地內修剪桃樹枝條。周慶祥及其團隊為省內外多地提供農作物統防統治、生产事无綠色防控和全程管養等服務。丨农故事近三年來,农户农业僅水稻統防統治的老友服務麵積就超過了120萬畝次。
在這一過程中,用无農事無人機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人机人机作用,成為周慶祥開展農技服務不可或缺的赋能飞手智能裝備。不久前,生产事无他還在2024年廣東省第一屆農事運動會之廣東農事無人機飛賽上斬獲了“十佳飛手”榮譽。丨农故事
周慶祥獲“2024年廣東十佳農事無人機飛手”稱號。
與農戶成為老友
生於農村長於農村,大學就讀於華南農業大學設施農業科學與工程專業,在2012年畢業後投身農業工作至今,周慶祥與“三農”密不可分。“碰巧選擇了農業,但幹了,就一直把它幹到底了。”
讀大學時,周慶祥對農業有較廣泛的涉獵。農事無人機飛防等現代裝備的發展,進一步拓寬了他對農業的認知。畢業後從事特種肥料銷售工作,他奔走於廣東各地,推廣著農業技術,在一線查看病蟲害,與種植戶打交道……
他曾就職於國家荔枝龍眼產業技術體係深圳綜合試驗站,從事荔枝龍眼科研工作。每到荔枝花芽分化、成熟收獲等關鍵期,周慶祥便“跟著荔枝跑”,品種試驗、指標檢測、病蟲害調查……
“他又懂技術又靠譜。”汕尾的荔枝種植大戶崔保國因工作與周慶祥認識,並成為好友,對他評價很高。在實驗室外,他與種植戶深入交流,對種植情況知根知底,並和其中一些人成為了好友。深耕荔枝產業多年,周慶祥明顯感受到荔枝產業發展越來越好。“現在果農的種植積極性更高了,對新品種新技術的接受也度更高了。”
入職深圳一家農技服務公司後,周慶祥主要從事水稻等大田作物的統防統治、綠色防控及管養工作。有別於荔枝科研,這份工作更符合他的心理預期。“要針對不同作物特點,結合客戶的具體需求,快速提供有效的解決方案。”他說。
無人機的應用貫穿於各項工作
“一年都是這麽忙,從年頭忙到年尾。”忙碌是周慶祥的常態。作為公司的技術指導,他承擔著多個項目執行,包括薇甘菊防治、紅火蟻防控、芒果綠色防控,等等。
在這些項目中,農事無人機都發揮著重要作用。據介紹,無論播種、施肥,還是飛防植保、遙感監測,無人機都能快速高效地完成作業。“使用無人機飛防,能將病蟲危害損失率控製在5%以下。”
紅火蟻防控是周慶祥所在公司的特色項目。他和團隊在深圳、廣州等多地深入摸查紅火蟻的分布、危害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滅殺,助力保障農業生產和生態環境安全。
“紅火蟻防控,隻有將蟻後殺死才能徹底根除,要選擇最合適的餌劑,在合適的天氣用無人機進行飛防。”周慶祥介紹,無人機能前往人力難以到達的山坡荒地,在節省人力成本的同時,還能取得更好的防治效果。
不同於一般工作,紅火蟻防控難度大、周期長,考驗著技術水平,更考驗耐心。“不僅自己要掌握技術,還要教會團隊的其他成員,形成規範的操作規程,確保防控安全有效。”周慶祥說。
在農業這一行幹下去
“整個家族才出兩個大學生,結果一個養豬一個種菜。”周慶祥笑著說,他的姐姐同樣投身農業,從事著畜牧養殖。父母種了一輩子的田,習慣了“麵朝黃土背朝天”,都盼著子女能夠跳出農門。
如今,他和姐姐卻以新農人的身份紮根農業。
“用最少的人,操縱更多的智能化設備,一個人就能管理幾千畝的田地。”周慶祥說,未來的農業將繼續朝著規模化、機械化、智能化方向發展,為種植戶帶來最低的成本、最高的收益。
播種、施肥、植保、授粉、遙感監測、智慧物流……如今,農事無人機的運用空間正在不斷拓展,為農業精準高效生產提供了更多支撐。展望未來,周慶祥計劃將重心放在農業機械化、智能化的探索上,帶領團隊與科研單位加強合作,發力推廣先進農業技術。
工作十餘年,從肥料銷售到荔枝科研,再到農技服務,周慶祥的工作在變,但服務農業的初心不變。“農業這一行,越幹越有意思,我會一直幹下去。”他說。
周慶祥在操作農事無人機。
采寫:南方農村報、南方+記者 張植宏 實習生 陳淑婷
攝影:吳秒衡 譚家富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