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韻英歌,泥溝鄉情。沟焕2月18日晚(農曆正月廿一),发乡普寧市泥溝村文化廣場燈火璀璨,村文人聲鼎沸。化新活力“堅定奮進百千萬 普天同慶泥溝情”粵治·粵美“村晚”迎春暨第十六屆傳統民俗文化節(以下簡稱“村晚”)在此舉行。村晚
活動現場,英歌千盞紅燈籠隨風輕擺,舞动這場由村民自編自導、泥沟宁泥匯聚潮汕非遺精髓的情普盛會,吸引了近兩千名觀眾到場,沟焕煙火氣與文化味交織,展現了鄉村文化的蓬勃生機與村民團結向上的精神風貌。
粵治·粵美 慶新春 普寧泥溝村“村晚”活動現場
粵治·粵美 慶新春 普寧泥溝村“村晚”活動現場,吸引大量村民前來觀看。
晚會在國家級非遺英歌舞《盛世雄風》中拉開序幕。泥溝英歌隊的32名舞者麵繪紅黑臉譜,手持“活槌”,踏著震天鼓點躍入舞台。他們步伐剛勁如鐵,槌花翻飛似電,隊形時而如長龍擺尾,時而似猛虎下山,引得台下觀眾齊聲喝彩。
鼓點如雷、呐喊震天,今晚演出的泥垢英歌隊曾斬獲全國民間藝術最高獎‘山花獎’。村民李大姐激動地說:“這舞看了幾十年,可每次現場看還是渾身起雞皮疙瘩!”
泥溝村英歌隊曾斬獲全國民間藝術最高獎‘山花獎’
泥溝村“村晚”的舞台上,主角是土生土長的村民。近百名村民自發組成表演團隊,帶來了歌舞、情景劇、器樂演奏等十餘個節目。其中,廣東省委宣傳部副部長、省文明辦主任陳曉建、廣東省文聯黨組書記、專職副主席王垂林登台贈予泥溝村“盛世雄風”書法卷軸,墨跡遒勁的四個字與舞者臉上油彩交相輝映;廣東省委社會工作部副部長王利春、廣東省誌願者聯合會會長顧作義則向村委會贈上《春江花月夜》的書法作品,引台下掌聲如潮。
廣東省委宣傳部副部長、省文明辦主任陳曉建、廣東省文聯黨組書記、專職副主席王垂林登台贈予泥溝村“盛世雄風”書法卷軸;廣東省委社會工作部副部長王利春、廣東省誌願者聯合會會長顧作義向村委會贈上書法作品。
潮劇《京城會》的蟒袍水袖未褪,搖滾電音已裹挾潮汕大鑼鼓炸響全場。潮曲《有潮水的地方就有潮汕人》,每句動人歌詞漣漪蕩開遊子鄉愁。
“村晚”不僅是文藝舞台,更是文明新風的傳播平台。方言笑星“水雞兄”帶著小品《環保》登場。他挎著竹筐,用潮汕話調侃“垃圾分類”:“厝邊(鄰居)阿嬸的菜葉是濕垃圾,她嘮叨的話可是有害垃圾!”將垃圾分類知識用小品的形式搬上村晚舞台,有趣且極具科普意義。
潮劇《京城會》
泥溝華僑中學代表帶來歌曲串燒《我在泥溝等你、感恩》
潮汕小品 《環保》
“我們每年初一、十五都會有春節晚會,但規模這麽大的今年是第一次。”村民張女士表示,泥溝村的民俗活動非常豐富,每年(農曆正月廿一)是泥溝村“營老爺”的日子,僑鄉、外嫁女都會回來,晚上大家聚在一起看“村晚”促進感情,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
“我帶著孩子一早來看了,印象最深的就是潮劇表演,小朋友看這些節目就會在他們心裏種下一棵種子,未來把我們的潮劇傳承下去。”來自隔壁果隴村的莊先生特意趕來泥溝村看這場村晚表演。在他看來,“村晚”給潮汕地區的傳統文化潮劇、潮曲、英歌舞提供了展示平台,通過這個平台也向年輕人傳遞了文化傳承的理念,是非常難得的載體。
普寧市燎原街道泥溝村黨委書記張玉鶴告訴記者,泥溝村的“村晚”已經舉辦了十六屆了。“村晚”為村民提供了集體活動的機會,通過共同參與村晚的籌備和演出,增進了鄰裏之間的交流與互動,有助於化解矛盾。村民對村莊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得到提升,從而更願意參與鄉村治理。
據悉,本次晚會由廣東省委社會工作部、廣東省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廣東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廣東省誌願者聯合會、揭陽市委社會工作部、揭陽市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揭陽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指導,廣東省民間文藝家協會支持,普寧市燎原街道泥溝村黨委村委會主辦。以泥溝村為節點,讓村民通過自編自導自演的節目,不僅提升了文化自信,更促進了鄰裏關係的和諧,凝聚起共建家園的向心力。
撰文:王綺璿
攝像:彭華
圖片來源:一米攝影
來源:南方農村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