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圖8示,鲜切隨著L-半胱氨酸濃度的马铃增加,體係褐變度降低,薯褐當L-半胱氨酸濃度為0.10%時褐變度最小,变抑表明0.10%的研究L半胱氨酸對馬鈴薯汁的褐變抑製效果更好。隨著時間的鲜切延長,相同濃度的马铃L-半胱氨酸對馬鈴薯褐變的抑製作用減弱。另外,薯褐L-半胱氨酸還能通過與醌類反應生成無色物質來抑製馬鈴薯PPO活性。变抑
(6)測定不同濃度CaCI2對馬鈴薯PPO催化的研究酶促褐變的影響
CaCl2中含有Ca2+對馬鈴薯PPO的活性的鈍化作用,對馬鈴薯褐變的鲜切抑製效果顯著。由圖9知,马铃增大CaCl2濃度,薯褐體係褐變度降低,变抑當CaCl2濃度為0.10%時,研究褐變度最低,說明褐變的抑製效果最好。隨著時間的延長,同一濃度的CaCl2抑製褐變的效果變差。研究表明,采後果蔬的軟化率與組織中的Ca2+水平有關。細胞壁的降解主要由於細胞壁降解酶特別是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和果膠甲基酯酶的催化作用,導致馬鈴薯硬度變軟,細胞內營養物質流失,這也是鮮切馬鈴薯貯藏一段時間後變軟的原因。
(7)測定不同濃度異抗壞血酸鈉對馬鈴薯PPO催化的酶促褐變的影響
異抗壞血酸鈉還原性極強,能將醌類及其衍生物還原成酚類,阻止有色物質的聚合,是食品中一種重要的保鮮劑。由圖10可知,隨著異抗壞血酸鈉濃度的升高,體係褐變度變小,當異抗壞血酸鈉的濃度為O.10%時褐變的抑製效果最好。隨著時間的延長,同一濃度異抗壞血酸鈉抑製褐變的效果變差。
(8)測定不同濃度EDTA-2Na對馬鈴薯PPO催化的酶促褐變的影響
如圖11可知,EDTA-2Na可螯合PPO中的Cu2+,破壞馬鈴薯PPO活性中心,鈍化其催化活性,從而阻止酶促褐變的發生。EDTA-2Na無毒、無副作用,作為螯合劑被應用於食品加工及果蔬保鮮。隨著EDTA-2Na濃度的升高其對馬鈴薯的褐變抑製效果增強,當EDTA-2Na達到最適濃度時,其對馬鈴薯褐變的抑製效果最佳。
(9)正交試驗優化馬鈴薯PPO鈍化的組合設計
根據試驗和相關文獻發現,不同試劑對PPO的鈍化具有協同作用,為獲得馬鈴薯PPO鈍化的最佳配方,選擇4因素3水平進行L9(34)正交試驗設計,結果如表2所示。
表2中極差R反映了各因素對PPO的鈍化程度,K值代表同一因素各水平的平均值,根據統計學可知,各因素鈍化PPO效果的順序為:檸檬酸(A)>氯化鈣(D)>D~異抗壞血酸(C)>L-半胱氨酸(B),最佳馬鈴薯PPO鈍化的組合為A3B1C3D2,該組合進行驗證性試驗,測得平均褐變度僅為0.071,表明該配方可有效抑製馬鈴薯的褐變。
三、結論
本文通過研究L-半胱氨酸、焦亞硫酸鈉、異抗壞血酸鈉、檸檬酸、EDTA-2Na、CaCl2對鮮切馬鈴薯褐變的影響,得出0.20%的檸檬酸抑製褐變的效果最佳,0.10%的L-半胱氨酸抑製褐變的效果最佳,0.10%的D一異抗壞血酸抑製褐變的效果最佳,0.10%的氯化鈣抑製褐變的效果最佳。通過正交試驗對褐變抑製劑優化組合為0.40%檸檬酸+0.15%L-半胱氨酸+0.30%異抗壞血酸鈉+0.40%CaCl2,驗證試驗測得平均褐變度僅為0.071,表明最佳配方可有效抑製馬鈴薯的褐變,保證鮮切馬鈴薯的新鮮品質。
聲明:本文所用圖片、文字來源《中國食品添加劑》,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網聯係
相關鏈接:L-半胱氨酸,異抗壞血酸鈉,焦亞硫酸鈉,檸檬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