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證券網市場財經网首页

全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73%|2025广东两会

来源:时间:2025-04-28 18:15:07

全省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超73%|2025廣東兩會_南方+_南方plus

科技是農業發展的“第一動力”,廣東如何促進農業產業與科技的农业深度融合?1月15日下午,廣東省十四屆人大三次會議召開省直部門專場記者會。科技會上,进步省農業農村廳廳長劉棕會介紹,贡献广东目前,率超两全省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超過73%,全省主要農作物良種覆蓋率達98%以上,农业水稻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80%以上。科技

“科技已成為我省農業農村經濟增長的进步重要驅動力。”劉棕會表示,贡献广东廣東堅持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創新,率超两圍繞產業導向、全省生產實踐、农业機製創新三方麵,科技加快培育和發展農業新質生產力。

一是突出產業導向抓創新。大力實施“粵強種芯”工程。依托種業振興專項,成功培育33個超級稻品種,占全國26%,育成鄉下黑豬、天露黃雞2號、溫氏麻黃雞3號、河東1號肉雞、嶺南黃雞5號等5個新品種(配套係)。組建現代化海洋牧場種業創新中心,搭建廣東海洋水產種質資源庫,開展海洋牧場適養品種核心技術攻關,在全國率先突破南海大黃魚、藍圓鯵等適養品種人工繁育技術。

同時,組建裝備技術創新中心,啟動深遠海養殖關鍵技術裝備創新項目,全省新建成1246個重力式深水網箱、10個桁架類網箱,深水網箱養殖水體總量居全國第一,“粵字號”現代化海洋牧場平台技術引領全國。瞄準重點領域攻關。實施“十四五”廣東農業科技十大主攻方向攻關,荔枝超低溫保鮮技術取得重大進展,山地農機和旋耕機技術在全國處於領先地位等。

二是突出生產實踐抓應用。著力培育省標杆新型農業經營主體2138家,建立鄉土專家與農業生產托管運營中心掛鉤指導服務機製,依托服務主體將先進的品種、技術、裝備等生產要素和服務資源延伸至廣大農戶、農業生產中。遴選發布農業主導品種94個、主推技術104項,建設200多個農業科技示範展示基地,組建28個產業技術體係創新團隊,推進技術創新與產業發展有機融合、技術服務與生產需求有效對接。

值得一提的是,廣東推動農業新質生產力與傳統農業融合發展。建設廣東農業智慧大腦,按行動方案全力推進,將數字智能、遙感信息、傳感器、智慧農機等應用於水稻、蔬果及畜牧、水產等生產基地,大幅提升農業生產效率和效益;建成8個智慧農場;深化農產品“12221”市場營銷體係建設,打造“百縣千碗”廣東鮮品好食材、好菜品推廣平台,推動預製菜等農產品加工業有序發展,促進全省各地紮實做好“土特產”文章。

三是突出機製創新抓保障。實施“千名農村職業經理人培育行動”和“珠江農創農業創業領軍人才孵化計劃”項目,切實強化鄉村全麵振興人才支撐。支持9家企業建設農業農村部重點實驗室。推薦10家(次)畜禽企業、12家(次)水產企業納入國家種業企業陣型,數量分別居全國第一、第二位。引入天使資金,攜手銀行推出“發展貸”“微業貸”等,為農業領域科技創新項目提供早期資本支持。

“下一步,我們將進一步精準對接產業發展需求,加快推進農業科技創新,為加力提速實施‘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推動鄉村全麵振興,加快建設農業強省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劉棕會說。

采寫:南方農村報記者 楊娉婧


版權聲明:未經許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轉載
編輯 方壯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