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繞巴貝高親子文旅項目,以文旅為重要抓手,筑文阵亲推動多產業全麵發展,多元優化經濟結構,业态是富民我們村的長期發展方向。”江門新會區雙水鎮龍脊村黨總支部書記阮潮順如是兴村說。
龍脊村麵積約3平方公裏,江门有著600年悠久曆史,龙脊旅矩乐园建築風格古色古香。村构2017年,筑文阵亲龍脊村對全村產業發展路線進行了重新規劃設計,多元引入“巴貝高親子樂園”文旅項目,翻開了文旅興村發展新篇。富民隨著項目的逐漸落地,龍脊村實現村集體收入連續四年持續增長。2023年,龍脊村村集體收入268.24萬元,較2019年漲幅達45%。圍繞“巴貝高親子樂園”,龍脊村構建起了包含民宿、餐飲、研學活動、藝術欣賞的綜合產業圈,在帶動村民就業增收、鄉村文化價值提升等方麵發揮了重要作用。
江門新會區雙水鎮龍脊村大力發展“巴貝高親子樂園”文旅項目。
引資轉型,奠定產業升級新基石
龍脊村北靠會城,江門大道穿境而過,交通便利,有著發展鄉村旅遊得天獨厚的區位條件。但過去,由於土地利用效率較低,缺乏有辨識度的地方核心產業,農田發包收入低,舊磚廠產能低,大量土地閑置等問題較突出。
轉變思維開新篇章,機遇就在轉角處。2017年,龍脊村為改善產業發展困境,多次拜訪鄉賢,並邀請其返鄉投資,共同開發文旅項目,盤活龍脊村的文旅資源,最終達成了關於“巴貝高親子文旅項目”的初步合作意向。
此前龍脊村的文旅產業之所以沒有得到發展,除了缺少企業賦能外,另一個原因是村內土地資源、文化資源及其他公共資源缺乏統籌,沒能得到整體性的保護和開發。村民各行其道,分散地從事農業種植、魚類養殖等經營性活動。
“在招商引資的同時堅持民主決策,培養村民的集體意識,鼓勵村民廣泛參與村內事務,是巴貝高親子樂園項目最終成功落地,龍脊村找到產業轉型方向的重要因素。”阮潮順表示,項目落地涉及到具體選用哪片土地,配套設施如何搭建等決策,沒有村民的共識,工作就很難開展。
旅遊業的興旺需要完善的環境配套設施作為支撐。自2018開始,鄉村文旅產業的配套建設在龍脊村持續開展:改善環境衛生,拆除露天豬牛棚,新建及改建公廁,修繕公園、籃球場等公共設施,打造環村碧道。村民的人居環境得到了顯著改善,龍脊也做好了迎接遊客的充分準備。2019年龍脊村被評為“江門市文明村”,2020年龍脊村入圍廣東省鄉村治理示範村名單。
江門新會區雙水鎮龍脊村發展新貌。
文旅帶動,盤活龍脊發展一盤棋
2023年9月,巴貝高親子樂園正式營業,總投資2億元,建設曆時5年。項目盤活龍脊福利機磚廠、原龍脊小學等約55989平方米閑置土地,巴貝高公司向龍脊村提供約2200平方米物業使用權並返租,租金每隔5年遞增10%。在項目的帶動下,龍脊村土地租賃價格由項目開建初期的500元每畝提升到2023年的800-1000元每畝。
“自開業以來,巴貝高親子樂園月均遊客量為6500人次,截至今年5月累計接待省內外遊客達52000人次。”巴貝高親子樂園負責人說。
巴貝高親子樂園吸引各地遊客前來遊玩。
圍繞親子樂園,龍脊村與巴貝高公司共同打造包括陳大羽公雞藝術館、江門市極光島民宿和當下民宿等在內的多功能娛樂度假區,以教育培訓、親子市場為核心,將農業、教育等產業融入旅遊產業,增強龍脊村農文旅對周邊城市遊客的吸引力。“龍脊村的工作重點是‘強村富民’,立足村生態優勢、特色產業、交通區位等資源稟賦,把資源盤活,讓村民享受到發展的紅利。”阮潮順說。
巴貝高親子樂園周邊的民宿。
村集體收入從2019年的184.9萬元到2023年的268.2萬元,龍脊的經濟潛力被逐漸釋放。旺盛的人流帶動了龍脊鎮餐飲、住宿產業,村民收入顯著增加。與巴貝高公司合作的文旅項目更是為村內提供了100餘個就業崗位,讓村民得以在家門口就業。
“巴貝高的薪資待遇與市區差異不大,還有健全的員工福利,如今上班更方便,有更多的時間陪伴家裏人,還能為村裏作貢獻。”在巴貝高公司工作的龍脊村村民梁佑軒說。
多元發展,持續完善文旅矩陣
“奮戰‘百千萬’,龍脊加油幹!”麵對“百千萬工程”這一重要的政策利好,龍脊村喊出了響亮的口號。以農文旅項目為落腳點,龍脊村致力於推動旅遊產業的發展完善,優化親子旅遊休閑度假場景,打造網紅打卡景點,推出具有龍脊特色的旅遊線路,塑造龍脊“鄉村親子遊”的金字招牌。
龍脊村正以巴貝高親子樂園為抓手,塑造龍脊“鄉村親子遊”的金字招牌。
根據與巴貝高公司的合約,50年後項目的固定資產歸龍脊經聯社所有。經營好以巴貝高親子樂園為核心的文旅矩陣,是龍脊村工作的重中之重。
“龍脊將圍繞巴貝高親子樂園項目,開展環村碧道二期工程等配套設施建設,並引入專業團隊設計開發古村落旅遊開發。”阮潮順說,龍脊村將以一產為本,延長產業鏈,打造預製菜基地;盤活其他閑置土地,進一步提高土地利用率;通過文旅賦能農產品,提高農產品附加值。最終推動一二三產業共同發展。
目前,龍脊村還計劃與橋美村、木江村、樓墩村開展四村串聯發展,實現連片開發,把文旅資源、農業資源統籌起來,產生更大的影響力。
撰文:區迅健
來源:南方農村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