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证券网市场财经网首页

鹤山:以“典”带面,扮靓村居“面子”,做实产业“里子”

来源:时间:2025-04-21 21:29:04

鶴山:以“典”帶麵,典扮靚村居“麵子”,鹤山做實產業“裏子”_南方+_南方plus

田居詩意有新景,村靚業興日子美,村居作為“百千萬工程”的实产重點任務,典型村培育提升發揮著標杆引領作用。业里自2023年入選省“百千萬工程”首批典型縣以來,典鶴山對56個“百千萬工程”典型村實施分類指導、鹤山梯度發展,扮靓推動鄉村生態、富民產業、生產生活互促共進,其中,雅瑤陳山、古勞大埠、龍口霄南、桃源蟠光、共和來蘇等入選廣東省“百千萬工程”首批典型村,以“典”帶麵扮靚“麵子”,做實“裏子”,助力“產業變強、農村變美、農民變富”,繪就鄉村振興的鶴山新畫卷。

鶴山古勞鎮大埠村

雅瑤鎮陳山村

2024年9月,百米陳山香火龍再度騰飛起舞,在全網火爆出圈。11月,中國百名油畫家走進鐵夫故裏,采風創作。

推動高質量發展,文化是重要支點,“百千萬工程”文化建設、文化賦能的任務重、要求高,有效地匯聚“文化+”力量,能夠助推“百千萬工程”加力提速,雅瑤鎮陳山村以文化軟實力,鍛造鄉村振興“硬功夫”。

陳山村航拍圖(陳山村 供圖)

陳山村位於雅瑤鎮北部,立村距今已有700多年曆史。這裏不僅是“中國油畫第一人”李鐵夫的故鄉,也是全國民主法治示範村,省鄉村振興示範村。

在行走中你會發現,古村也有“新風尚”,轉角的舊屋,可能是餐飲店、特色咖啡店,也有可能是藝術工作室,傳統與現代在這裏奇妙地碰撞、交融,演繹“古村新生”。

鐵夫廣場(陳山村 供圖)

2024年,陳山村聚焦“黨建引領更加突出”“和美鄉村更加完善”“富民增收更加有效”“特色文旅更加出圈”4條關鍵路徑開展工作,推進人居環境提升、古村落道路維護、特色民宿及資源驛站等項目建設,推動陳山香火龍申報創建國家級非遺項目,全力打造嶺南休閑藝術之鄉,“大美陳山”已逐步呈現嶄新麵貌。

龍口鎮霄南村

進入龍口霄南,恍若闖進了時光隧道,一間間古屋鱗次櫛比,嶺南風韻猶存,寧靜秀美。這裏是有著750多年曆史的“廣東省古村落”,這裏是鮮卑族後裔源氏的聚居地,是源吉林甘和茶創始人的故鄉,“燒軍塔”“開筆禮”“吃牛肉”等獨具特色的民俗吸引著各方遊客前來探秘。

霄南村古村落風貌(龍口鎮供圖)

乘著“百千萬工程”的東風,霄南村充分活用古村落特色資源,積極開展基礎設施建設、人居環境提升、綠化美化等工作,持續提升鄉村風貌,充分發揮資源優勢,積極謀劃產業發展。

為推動建好典型村,龍口鎮立足村莊實際,推動霄南村成立強村富民公司,用好用活鮮卑文化、龍口牛肉製作非遺技藝、源廣和甘和茶等資源,推進文化與建築、旅遊、能源的融合。另外,圍繞特色民宿、牛肉餐飲方麵,當地活化利用托管青磚屋,引進鮮卑牛肉館和鮮卑民宿等產業,進一步喚醒“沉睡”資源,激發古村新活力。

古勞鎮大埠村

最近,古勞鎮大埠村的房屋都換上了新衣服,幹淨整潔的道路兩旁,一幅幅創意牆繪映入眼簾,彰顯水鄉文化的牆繪與鄉村房舍完美交融,牆繪旁種植的花草與村民院落的綠植相映成趣。

牆繪上的三夾騰龍畫麵,仿佛把人帶回端午時節。龍舟競渡,破浪爭先。“力爭上遊 拚搏向上 團結合作”的龍舟精神也激勵著大埠村開拓創新、敢闖敢拚,積極推動“典型村”建設,創新地實施“以田易股”的“股票田”模式,整合盤活村裏“沉睡”資源。

雙橋千畝魚塘

在升平河邊,千米宮粉紫荊路落英繽紛,在“鷺鳥天堂”,數千隻白鷺蹁躚而至,14公裏河湧清淤,水質清澈透明,1500畝魚塘尾水整治,生態活水讓村民直接受益,一派田美魚肥的美好景象,“豐景大埠”初見成效。

千畝魚塘,變身示範性美麗漁場,集科技養殖和科普觀光於一體,大埠村正謀劃建設別具龍舟文化特色的雲龍競渡文旅產業項目,該項目集科普展示、觀光展覽和商業餐飲於一體,為村集體增收。

大埠村漁樂農業項目

作為廣東省首批“典型村”之一,大埠村以強經濟、促和美、惠民生為主攻方向,以打造“廣東省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點”為目標,以推進美麗漁場、光伏發電、“雲龍競渡”綜合觀光樓等項目為抓手,促進農文康旅融合高質量發展。

桃源鎮蟠光村

初冬時節,桃源蟠光的藍龍蝦正值出籠時節,收網、捕蝦、上磅、裝筐……養殖戶們一大早便忙碌起來。而在田間塘邊,集休閑、文化、健身、生態、品牌宣傳等功能於一體的藍龍蝦公園即將正式對外開放。

養殖戶撈蝦忙

蟠光村鄰近金峽水庫,水資源豐富,生態環境優美,因地製宜生態養殖藍龍蝦。目前,全村養殖規模超200畝,每年可給村民帶來500萬元經濟收入。在蟠光村,藍龍蝦成了名副其實的“寶藏蝦”。

此外,桃源鎮牽線搭橋,蟠光村與誠興榮食品公司結對聯建,進一步打通藍龍蝦銷售渠道,通過冷鏈物流運輸,讓蟠光村的美味走向全國各地。

藍龍蝦成了蟠光村“寶藏蝦”

藍龍蝦養殖產業蒸蒸日上,蟠光村發展日新月異,寬闊的村道幹淨整潔,小公園、荷花池、文化樓,成為村民休閑放鬆的好去處,新建的停車場和公廁,讓村民的生活更加方便。

蟠光村以“書香蟠光、藍龍基地”為主題,打造十裏碧道、百裏蝦塘、千年古村、萬畝糧田“蝦吃蝦逛”精品路線。因為臨近金峽水庫,蟠光村因地製宜引進澳洲藍龍蝦種苗,探索發展藍龍蝦產業,成立專業合作社,注冊“鶴山金峽藍龍蝦”品牌,養殖規模逐步擴大,預計2024年底產值近億元。

共和鎮來蘇村

清晨,漫步來蘇村中,寬闊的村道直通村內,古樸的民居、古老的樹木與獨具特色的民宿相互輝映,悠悠古韻與蓬勃生機交融共生出來蘇村的獨特魅力。

來蘇村是不折不扣的明星村,走進村委會所在的來蘇之家,左手邊一麵牆上,“全國民主法治示範村”“全國造林綠化千佳村”“廣東省名村”“廣東省十大宜居村莊”……二十多塊牌匾占據了整麵牆的一半,錨定“百千萬工程”,來蘇村積極推動文化提升、環境提升、產業提升三大行動讓“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成為現實。

來蘇村

剛剛獲得省級“銀宿”稱號的泊瑞·和安裏民宿項目,是來蘇村發展特色鄉村遊的真實寫照。由始建於1900年的清朝老屋改建而成的民宿,外觀修舊如舊,青磚牆、閣樓、天窗、彩繪等特色元素被保留下來,舊的青磚趟龕門和新中式原木風格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每逢周末和節假日,來自各地的遊客前來打卡,漫步古村、采茶摘菜、體驗民宿,感受古村慢生活。

和安裏民宿

作為鶴山千年古村,來蘇村圍繞“千年古韻來蘇 灣區生態花園”發展定位,依托自身資源稟賦、區位優勢、產業特色和人文底蘊,以黨建引領促鄉村振興,持續打造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宜居宜業和美鄉村。

來蘇村山水人家項目

此外,來蘇村還大力推進鄉村旅遊景區等建設提升,打造“共和有禮·禮遇來蘇”品牌,將後山公園建設成盆景孵化基地,成功引入總投資超6億元的來蘇山水人家文旅項目,繪就具有來蘇特色的強村富民新畫卷。

來源:鶴山融媒

版權聲明:未經許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轉載
編輯 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