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汽埃安的广汽混改有了最新進展。
“目前廣汽埃安有關員工持股的埃安方案已經做好了,年底前或可以完成員工持股。计划机上明年企業將全麵完成混改並擇機上市。明年”在2021廣州車展期間,完成廣汽埃安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總經理古惠南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混改今年年底前,并择廣汽埃安將確定第一批戰略投資者,广汽實現A輪融資。埃安
廣汽埃安總經理古惠南(圖片來源:企業供圖)據了解,计划机上自從宣布廣汽埃安混改以來,明年相關機構給出了較高估值。完成廣汽集團總經理馮興亞告訴記者,混改廣汽集團希望外界將廣汽埃安視為新勢力造車企業,并择同時也希望廣汽埃安能夠為母公司各方麵的广汽提升提供助力。
截至記者發稿,廣汽集團港股(02238.HK)股價上漲0.74%,報8.14港元/股;A股(601238.SH)股價上漲2.31%,報16.83元/股。
今年8月30日,廣汽集團宣布,擬通過對新能源汽車研發能力及業務、資產的重組整合,對廣汽埃安開展混合所有製改革,對其增資擴股並引入戰略投資者,相關工作正緊密籌備中。廣汽埃安將充分利用資本市場,積極尋求於適當時機上市,建立獨立資本平台和市場化激勵機製。
古惠南認為,新能源汽車市場仍是在政策的引領下前進,而當前國家政策鼓勵的是發展純電動車。“還有一個原因是資本,資本有很大的影響力,當股票漲的時候,會讓上億的人知道有這麽一個品牌,而單靠宣傳很難做到這一點。”古惠南說。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張建攝(資料圖)“科技的進步需要有人才,需要組織的保障。對員工來說,埃安員工馬上可以持股,積極性會大大提升。”古惠南認為,廣汽埃安進行混改,不僅可以獲得相應資金的支持,也有助於提升品牌聲量以及生產運營等方麵的質量和效率。
據了解,在品牌獨立一年的時間裏,廣汽埃安進行了多領域的變革,包括研發、製造、產業鏈、營銷服務和組織文化等。其中,目前廣汽埃安已與廣汽研究院行了人員和研發業務的重組,廣汽研究院三電研發團隊將近600人,以及部分的專利技術、研發中心也轉到了廣汽埃安。
古惠南表示:“以前公司的組織體係是總經理、副總經理、部長、科長等。現在沒有科長及以下的幹部,都變成項目管理製了。我們還實行三級審批製度,與數字化結合起來,整個工作協同效率提升了90%。”
記者了解到,現在廣汽埃安的國有持股比例在50%左右,混改後,其國有持股比例可能會下降到20%~30%。根據廣汽集團早前發布的公告,廣汽埃安混合所有製改革及引入戰略投資者後,廣汽埃安仍將為廣汽集團的控股子公司。
有分析認為,汽車國企之所以推動混改,從宏觀上看,是為了引入新元素激發國企活力,實現國有資本“保值增值”;從具體業務上看,則是通過引入新技術、新模式,進一步增強企業本身的競爭力,從而把握新機遇以及滿足消費升級的需求。
在本屆廣州車展中,廣汽埃安發布了下一代電子電氣架構——星靈架構,該架構可實現硬件即插即用、軟件常用常新。據廣汽研究院智能網聯中心副主任梁偉強透露,星靈架構下的純電動產品研發周期將會大幅縮減。
在動力電池方麵,廣汽埃安正在推進電芯自研。今年10月29日,廣汽集團發布公告稱,同意廣汽埃安建設自研電池試製線,項目計劃總投資3.36億元。廣汽集團方麵表示,此舉是為加快自研電池技術的產業化,對電池工藝成熟度、產品一致性、產品成本等進行驗證,儲備量產工藝技術。
古惠南透露,廣汽埃安將於明年底建成自主電芯生產線。其中,彈匣電池、超倍速電池、海綿矽負極片電池等自主研發的電芯技術均將實現自主批量生產。“該生產線計劃在2022年建成,實現小批量生產。到2025年,我們希望電池能夠實現一定比例自給自足。”古惠南表示。
圖片來源:攝圖網-400105948此外,廣汽埃安也在進行產能的擴建。“2022年初,廣汽埃安將完成20萬輛的產能擴建,並於2023年達成40萬輛年產能。”古惠南稱,明年工廠擴建完成後也可能是滿負荷,廣汽埃安目前已經提前啟動了二工廠的建設,爭取明年底、後年初建成。
在古惠南看來,擴能主要是基於市場的需求,目前新能源汽車市場從起步期、培育期,已經轉向主動消費期,進入到快速發展階段。“我們判斷新能源汽車總體呈快速增長趨勢,雖然會受到政策、資本、科技等因素影響,但是新能源汽車快速增長的總趨勢應該不會變。”古惠南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