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糖網紅飲料品牌元氣森林發布一則《一個遲來的食品升級》公告,稱一款產品標識中“沒有說清楚‘0蔗糖’與‘0糖’的并非不含區別,容易引發誤解”糖表示將把標簽改為“低糖低脂肪”,食品並在新配方中不再使用結晶果糖。并非不含
那麽糖“0蔗糖”“0糖”之間究竟有何區別?食品“0添加”食物又是否健康呢?
實際上,“0蔗糖”並不等於“0糖”。并非不含元氣森林乳茶雖不含蔗糖糖卻添加結晶果糖,食品而且配料中有全脂奶粉和脫脂奶粉,并非不含奶粉中天然含有乳糖糖因此產品不可能達到“0糖”標準。食品其文字遊戲的并非不含營銷方式違反相關法律法規。
糖分為單糖、雙糖、多糖,其中葡萄糖、果糖屬於單糖,蔗糖、乳糖屬於雙糖。“0蔗糖”是指在加工過程中未添加蔗糖作為甜味劑,但是這並不代表這類食品不含葡萄糖、麥芽糖、澱粉等其他糖類物質。“0糖”一般是指不含蔗糖、葡萄糖、麥芽糖、果糖等。“0蔗糖”雖不添加蔗糖,卻可能添加葡萄糖漿、麥芽糊精等,這些物質在水解後同樣會產生葡萄糖,熱量一點兒也不少。“0糖”飲料喝起來還是有甜味的原因,是企業為還原飲料口感,多用甜菊糖苷、安賽蜜、果葡糖漿、結晶果糖、赤蘚糖醇等甜味劑或者代糖替代蔗糖、白砂糖等,甜味劑的混合搭配可高度還原蔗糖甜味口感。
那麽,“0糖”飲料能“放心喝、不長胖”嗎?如果單純和含糖飲料相比,“0糖”飲料確實為有減糖需求的群體提供了“減糖不減甜”的多樣化選擇。但如果指望甜味劑或代糖有助於減肥,則不現實。因為減肥的關鍵是控製總能量,隻有能量攝入小於能量支出,體重才會減輕。不少研究發現,代糖雖然沒有能量,但會增進食欲,可能不知不覺讓人吃得更多。
當我們走進超市,打著“零添加”旗號的食品讓人眼花繚亂,最簡單的分辨方法就是看食品標簽的營養成分表。
根據GB28050-2011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預包裝食品營養標簽通則》規定,糖含量“≤0.5g/100g(固體)或100ml(液體)”可稱為“無或不含糖”“零(0)糖”。
實際上,所謂的“無糖食品”,一般指不含蔗糖或用其他甜味劑代替葡萄糖的食品,這些甜味劑有些是低熱卡糖或不產熱卡糖,但無糖餅幹、無糖麵包、鹹麵包、鹹餅幹的主料是糧食,與米飯、饅頭一樣,吃下去也會在體內轉化成葡萄糖導致血糖升高,隻是可能比同類含糖食品升高血糖的幅度小一些。因此,糖尿病患者和控糖人群應盡量少食用這類食品。
從科學角度講,絕對的無糖食品是不存在的。標榜“零添加”“無添加”,其商業噱頭遠大於實際意義。
現代食品加工很難完全不用食品添加劑,就算宣稱不含色素,也不等於不含香精、乳化劑、增稠劑等其他添加劑。食品添加劑是食品調味、保質的需要,在符合國家標準、合理使用的情況下,對身體沒有危害。但如果濫用(包括使用未經允許的品種和超範圍或超量使用),則可能產生危害。
除“零添加”之外,也需理智看待“零脂肪”“0糖”“零反式脂肪酸”食品等。“零脂肪”食物可能含糖量比較高;“0糖”食物雖不含蔗糖和澱粉糖,但可能含有其他人工甜味劑,長期過量食用同樣可能影響代謝,導致肥胖、脂肪肝等。按照我國預包裝食品營養標簽的相關規定,每100克產品中含反式脂肪酸含量小於等於0.3克,即可標注為“0反式脂肪酸”。反式脂肪酸減少了,可能影響口感,為改善口感,可能要增加飽和脂肪酸含量,同樣不健康。
所以,不要被食品包裝上醒目的“零添加”字樣迷惑,應仔細查看營養成分表中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鈉等的含量。
聲明:本文所用圖片、文字來源《中國醫藥報》,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網聯係刪除。
相關鏈接:糖,食品,脂肪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