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是脱碳一次經濟結構、社會認知、丰田能源變革和技術創新的按下大轉變,也是加速键解一場關於能源的革命和時代的變革。全球正朝“碳中和”的锁全生命目標前進,各國產業鏈都麵臨著綠色轉型。周期“脫碳”躍升為汽車行業的碳中熱點和焦點。跨國車企及相關產業鏈企業紛紛開啟低碳化轉型大幕。脱碳
作為全球頭部汽車製造商,丰田豐田先行一步,按下在節能減排方麵打頭陣,加速键解一直以來不遺餘力地減少二氧化碳的锁全生命排放,早在2015年發布了“豐田環境挑戰2050”戰略,周期針對氣候變化、碳中水資源缺乏、脱碳資源枯竭、生物多樣性減少等地球環境問題,以“使汽車產生的負麵影響無限接近於零”和“為社會帶來正能量”為目標,在“打造更好的汽車”、“更好的生產活動”、“美好城市和美好社會”3大領域發起了6項挑戰。
這一高屋建瓴之策,驅動豐田持續進行技術創新,加速向全生命周期“碳中和”的目標邁進。
打造更好的汽車加快“脫碳”
起步要趁早,豐田在節能減排之路一馬當先,早在1993年就啟動了命名為G21的項目,提出要生產“21世紀的地球所需要的汽車”,並迅速將夢想變成現實,於1997年推出全球首款量產混合動力車型(HEV)普銳斯(配置|詢價)。
多年來,豐田堅持不懈踐行“環保車隻有普及才能真正為環境做貢獻”的基本理念,至今在全球已累計銷售逾1800萬輛混合動力汽車。按3輛HEV等於1輛純電動車(EV)的二氧化碳減排效果來換算,則豐田目前在全球的二氧化碳減排效果相當於550輛EV。
作為汽車行業節能減排的優等生,豐田並不囿於HEV取得的輝煌戰績,而是不斷為消費者的低碳出行提供更加豐富的選擇,希望讓消費者能夠根據不同地區、不同目的、不同使用場景,自由選擇兼顧“可持續發展與實用性”的出行服務與產品。
近日,中國公布了2030年前“碳達峰”考題,提出大力推廣新能源汽車,逐步降低傳統燃油汽車在新車產銷和汽車保有量中的占比,推動城市公共服務車輛電動化替代,推廣電力、氫燃料、液化天然氣動力重型貨運車輛。到2030年,當年新增新能源、清潔能源動力的交通工具比例達到40%左右。
這對於始終堅持全方位電動化技術的豐田而言是一大利好消息。在擴大HEV(雙擎)市場優勢的基礎上,豐田加快PHEV(雙擎E+)、EV(E進擎)、FCEV(氫擎)的技術進步與普及,全方位為中國消費者提供多樣化的選擇。
與諸多主攻EV的車企有所不同,豐田除了EV提速,還持續挑戰被譽為終極新能源車的氫燃料電池汽車,並在這條賽道不斷與自己競跑,繼2014年推出全球首款量產的氫燃料電池汽車MIRAI之後,不斷又有新突破。今年5月,豐田汽車社長豐田章男駕駛搭載氫燃料發動機的卡羅拉(配置|詢價)運動版賽車參加了NAPAC富士SUPERTEC24小時耐力賽的第三場賽事,順利完成1634公裏的比賽。值得注意的是,這一基於傳統內燃機改造的燃料供應係統和噴射係統,實現氫燃料替換傳統汽油燃料。在氫能領域研究時間之長、技術積累之深厚的豐田,正在攻堅克難,嚐試新增具有可行性、穩定性與安全性的氫燃料發動機這一技術路線,助力氫能產品加快普及推廣。
在中國這個重中之重的市場,豐田正導入新技術和新產品加快“脫碳”步伐。在眾多車企尚未涉足的FCEV領域,豐田與誌同道合的中國企業披荊斬棘,共同打造FCEV的發展基礎,從2020年起分別成立了“聯合燃料電池係統研發(北京)有限公司”和“華豐燃料電池有限公司”,推進氫燃料電池的本土化研發和生產。與此同時,豐田加快FCEV技術應用,將於北京冬奧會上首次在華投入大規模使用的FCEV“第二代MIRAI”、“柯斯達氫擎”。此外,200餘輛搭載豐田氫燃料電池係統的北汽福田氫燃料電池大巴也將加入本次冬奧會賽事交通服務用車之列。北京冬奧會後,豐田還將積極推進本次冬奧會賽事交通服務用車中的FCEV的後續再利用,並希望以此為契機不斷推動中國氫燃料電池產業發展,為中國實現碳中和貢獻力量。
詳盡規劃解鎖全生命周期“碳中和”
對於車企而言,挑戰“碳中和”的目標難度大,僅靠汽車技術進步是不夠的。
加快產業鏈、供應鏈低碳轉型已成為新能源汽車時代碳中和的關鍵。隻有通過產業鏈上下遊聯動,推動汽車全產業鏈條和產品全生命周期降碳、脫碳,才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綠色轉型。
豐田高瞻遠矚,6年前已製定好“豐田環境挑戰2050”戰略,不僅提出挑戰新車二氧化碳零排放以及挑戰工廠二氧化碳零排放,還提出在汽車的整個生命周期內實現二氧化碳零排放,以及挑戰構建循環型社會與體係,通過實踐“使用環保材料”、“延長零件使用壽命”、“開發循環再利用技術”、“利用報廢車輛生產汽車”等四大支柱項目,實現可持續發展社會等,主動發起6項挑戰。
當眾多車企今年開始陸續製定“雙碳”應對策略時,豐田早已赴考,從全生命周期的視角出發,努力從車輛以及電池的生產、使用到回收的各個環節來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比如在氫燃料電池領域,豐田已采取全生命周期的脫碳舉措,在製造環節,希望通過擴大生產源於可再生能源生產的氫能;在儲氫環節,革新儲氫罐的製造技術,減少碳纖維等的使用;在使用環節,與中國合作夥伴共同開發出適合中國商用車使用環境的高功率、長耐久氫燃料電池係統TLPower100;在回收再利用環節,研究FCEV報廢車輛的妥善處置方法及核心零部件的資源循環利用;在廢棄處理環節,通過二氧化碳循環設施,回收工廠廢氣中的二氧化碳,用於燃料生產。對於EV領域,豐田也同樣全盤考慮從每個環節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在推動汽車行業全生命周期碳中和的同時,豐田也一直圍繞“環境保護”等核心領域,在華相繼開展了豐寧植樹造林項目和豐田隆化可持續發展鄉村項目等一係列社會公益活動,為當地環境保護做出重要貢獻。
作為年銷量1000萬輛左右的世界第一大汽車製造商,挑戰“碳中和”難度之大可想而知,但豐田胸有成竹,因時因地製宜,詳盡製定規劃並全麵出擊。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也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市場,這對於豐田而言意義非凡。豐田在華正加快電動化、智能化以及網聯化的嬗變,構建綠色的智能汽車產業生態圈。按計劃,到2025年,豐田將在華導入35款新電動化車型(包括10款EV車型),電動化車輛占比達到50%。與此同時,豐田在生產、經銷店、電池回收等領域也積極推進二氧化碳減排。
深諳“碳中和”難度極大,單靠一家能力不可能實現,豐田加快拓展HEV係統提供範圍和FC係統供應範圍。尤其麵對氫能源領域最難啃的“硬骨頭”,豐田以開放的姿態,樂於將其研發最新的技術和產品與中國夥伴分享,為中國實現碳中和貢獻力量。
深度紮根中國環保事業的豐田,同時也從這片廣闊的土壤上吸取養分持續成長。即使麵對疫情以及缺芯等多重考驗下,豐田旗下的一汽豐田和廣汽豐田兩家合資企業在今年1~10月依然保持穩健增長。海納百川,有容乃大,豐田與中國眾多合作夥伴齊心協力,共同麵對能源的革命和時代的變革,不僅有望盡早解鎖全生命周期“碳中和”,還將以綠色的智能汽車產業生態體係凸顯硬核的綜合競爭力,在萬物互聯的未來參和全球競爭中占據更有利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