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20個樣品帶入加標樣品(加標量選取限量指標附近點)進行同時檢測,汉中加標回收率滿足GB/T27404-2008,市市售植附錄F 中關於加標量<0.1 mg/kg,物油污染回收率應在60%-120%之間的中黄状况要求;對10%的樣品進行平行實驗,結果的曲霉相對偏差小於10%,並同時做空白試驗,確認不含幹擾毒素檢測的毒素调查組分。
數據庫的汉中建立采用EXCEL2003, 統計方法用SPSS進行統計分析,差異性檢驗水準為α=0.05,市市售植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物油污染樣品中任意一種毒素含量大於方法檢出限即判定該樣品AF陽性,中黄状况樣品中所有檢測毒素之和為該樣品AF含量。曲霉
此次調查共采集到植物油160份,汉中有7份檢出黃曲黴毒素,市市售植檢出率為4.37%,物油污染樣品的濃度範圍為0.025-1.116 μg/kg,濃度均值為0.441 μg/kg,樣品檢出濃度均遠低於GB2761-2017限量要求,7份陽性樣品中有5份是花生油,2份為菜籽油,其他大豆油、調和油、和香油中均為檢出陽性樣品。
植物油主要受AFB1和AFB2的聯合汙染,AFB1的檢出濃度和檢出率均大於AFB2,並且陽性樣品一般都會受AFB1的AFB2的聯合汙染,差別在於濃度不同。此類產品中基本上無AFG1和AFG2汙染的情況。具體數據見表2。
表3顯示不同年份植物油樣品的AF汙染情況略有不同,檢出率2020年較2019年倆類產品多略有增加,檢出濃度2020年較2019年有所下降,檢出率與濃度無明顯規律。
由表4可知:來自商超的樣品未檢出樣品樣,餐飲店(12%)的陽性樣品率較高,糧油店(6.66%)次之,生產企業(4.44%)也有較小比例的陽性樣品檢出。檢出濃度來自生產企業與來自餐飲店和糧油店樣品有差異較大,主要是油的品種不同,漢中的生產企業主要生產的是菜籽油,其他渠道的陽性樣品多為流通領域銷售的花生油。
本次調查的樣品來源渠道主要為商超、糧油市場、生產企業和部分餐飲店,基本上覆蓋了居民購買和食用植物油的主要渠道,結果顯示,7份陽性樣品中無超標樣品,其中有2份(1.25%)菜籽油來自於生產企業,剩餘5份(3.12%)為來自糧油店和餐飲點的花生油。主要原因為大型商超有嚴格的進貨查驗製度和良好的倉儲條件,大品牌和企業對產品質量把控嚴格,都能有效控製汙染,所以未檢出陽性樣品,糧油店、餐飲店存在儲存環境中可能存在有效通風不足、溫濕度不好控製的情況,導致AF汙染風險提高。
從儲存角度分析,收獲後的糧食需經過充分的晾曬,水分在安全範圍內方可儲存和運輸。菜籽成熟收獲在4月前基本完成,在此時間段,漢中地區氣候幹燥涼爽,菜籽收獲後一般榨油存放,不易被毒素侵染。本次調查的陽性樣品中主要為花生油(花生油在當地居民飲食習慣中占比較少),菜籽油中偶爾有陽性樣品但檢出濃度極低,其他類型的植物油中未發現陽性樣品,可以看出漢中地區的植物油黃曲黴毒素染情況較輕,屬於低風險的產品。以往研究也指出,食用油中AF汙染嚴重的是花生油,尤其是農村地區、小作坊的土榨花生油中黃曲黴毒素超標現象嚴重。
此次調查還以下幾點積極的意義:1、植物油中AF 的監測為監管提供參考,在種植、生產、儲存、運輸等過程中各個環節加強監管,在種植期間合理耕作、使用農藥,在生產企業進行良好的生產規範,在儲藏過程中有效控製溫濕度,控製油菜籽的水分含量可有效避免毒素汙染,防範風險。2、近些年,各國關於食品中AF的限量分類越來越細,要求越來越嚴格,美國FDA食品中AF的限量為10μg/kg,日本《食品衛生法》中要求所有食品中的AF含量不得超過10μg/kg,歐盟對於油料的AF的限量為15μg/kg。我國,在GB2761-2016僅對AFB1限量做了要求,因此相關部門完善毒素限量標準,準確科學的評價植物油中毒素的含量水平是發展趨勢。3、全麵地分析不同時間,不同渠道的植物油中AF含量,有助於監管部門了解並重點防範食品安全高風險點,幫助居民了解本地區食品安全的狀況,增強消費信心。
聲明:本文所用圖片、文字來源《中國油脂》,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網聯係刪除。
相關鏈接:黃曲黴毒素,樣品,植物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