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鄉間小道上,法智賦農實踐隊的名学隊員們正熱情地向村民們普及法律知識,幫助他們解決生活中的乡村法律難題;“獅”傳非遺隊深入村落,與非遺傳承人麵對麵交流,法治仔細觀察傳統藝術的文化製作工藝和表演形式,試圖從古老藝術中汲取靈感,教育為鄉村文化的力华傳承與發展尋找新的路徑。
“佛意鶴韻”三下鄉社會實踐團隊成員采訪佛鶴獅頭製作傳承人葉兢循。
自實施“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以來,大开大调華南農業大學人文與法學學院黨委積極響應,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以學科優勢平台為依托,啟動“萬名學子鄉村大調研”活動,共計組建了49支調研隊伍,涵蓋17個專業160名學生。調研團隊圍繞普法、文化傳承、特色支教、鄉村治理等多個領域,開展了一係列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下鄉活動,足跡遍布全省18個地市114個行政村。
法治引領,為鄉村振興保駕護航。以法律為主題的法智賦農實踐隊、義法伴行實踐團等隊伍深入鄉鎮街道,傳播法治觀念,普及法律知識。其中,“叁霖柒”鄉村法律實踐教育隊通過法治宣講、支教活動、田間調查等方式,提高了未成年人、村監督小組等群體對法治的認識。
“叁霖柒”鄉村法律實踐教育隊成員正在向社區兒童科普法律知識。
文化自信,為鄉村振興塑形鑄魂。“法智清單”隊緊貼汕頭市澄海區鳳翔街道的鄉村建設與文化需求,巧妙運用軟件設計,通過“訪談觀摩、問卷調研、報告撰寫、宣傳策劃”四維並進,打造了一套多元化、現代化的文化傳播新方案。他們不僅規劃設計了鬱聯圖書館紅色革命文化平台,還助力當地創作推文、海報,引領民眾踏上紅色文化尋根之旅。而“獅”傳非遺隊以民俗學、藝術學、社會學、心理學、經濟學等多學科視角,深入挖掘佛鶴獅頭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深厚底蘊,不僅為佛鶴獅頭本身的發展開辟了新徑,也為佛山當地粵劇、陶藝、詠春拳等特色廣府文化的多元化發展提供了可資借鑒的寶貴思路。
“粵譜同行”突擊隊教學組成員正在進行粵語童謠課堂教學。
特色支教,為鄉村教育注入新活力。學院組建的公益支教隊伍將傳統文化與鄉村教育相結合,助力地域文化的繁榮發展與傳承創新。其中,“啟航創意寫作營”實踐隊創新支教內容,開創“生活+詩歌”的培養理念,幫助青年兒童提高美育素養,講好家鄉故事。“粵譜同行”突擊隊依托“社區大學”的智“匯”平台,以“教學+宣傳+訪談調研”的形式,化身為粵語童謠的守護人,宣揚優秀廣府文化。
此外,學院突擊隊還圍繞現代鄉村建設中的生態與產業融合、數字經濟新業態新模式、農文旅融合發展等熱點問題,探索創新路徑。例如,綠美信宜突擊隊通過調研信宜市丁堡鎮丁堡村、灣衝村、山背村三個村的鄉村建設情況及其綠美景觀,不僅收集了寶貴的第一手資料,更為推進綠美鄉村建設提供了有益借鑒和參考。
下一步,華南農業大學人文與法學學院黨委將持續夯實黨建根基,堅持以高質量黨建引領高質量發展,進一步推動黨的組織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發揮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以實幹成效助力“百千萬工程”。
采寫:南方農村報記者謝曉莉
通訊員: 華南農業大學人文與法學學院黨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