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使模型更加接近閩江竹岐實際水動力情況,闽江初始條件通過實際測定下遊邊界侯官泵站的竹岐水位條件(監測時間為2 d,監測頻率為1 h/次)作為數據基礎,水源將其進行數據前處理後作為模型下遊邊界的地农邊界條件。根據閩江竹岐流域竹岐水文測站測定的业生应急逐年月平均流量成果,選取竹岐流域各年平均流量作為入流邊界條件。活风同時,险评通過對實際數據進行分析,估及可得下遊邊界處受到到閩江潮水回溯作用影響,策略水位呈現較為明顯的闽江周期性變化。
根據實測調研及相關風險分析,竹岐針對3個不同風險點,水源選取特枯年、地农平水年、业生应急豐水年3種典型代表年作為來流條件,活风選定汙染程度為輕度汙染、中度汙染、重度汙染3種類別,參考GB 8978——1996《汙水綜合排放標準》、GB3838—2002《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實地調研確定輸入汙染。點源汙染日排放量設定見表1。排放時間設定7 d和30 d,共54種工況。工況設定見表2。
聲明:本文所用圖片、文字來源《水力發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網聯係刪除。
相關鏈接:模型,流量,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