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证券网市场财经网首页

精炼对油茶籽油三萜类化合物含量的影响(二)

来源:时间:2025-04-22 02:20:17

2 結果與分析

2. 1 GC - MS 方法學考察

2. 1. 1 GC - MS 分離

按照 1. 2. 1 配製不同質量濃度混標溶液,精炼采用1. 2. 2 的对油的影 GC - MS 條件,對 11 種目標化合物混標溶液進行 GC - MS 分析,茶籽所得 GC - MS 譜圖如圖 1 所 示。油萜由圖 1 可以看出,类化11 種目標化合物在 GC - MS條件下均能有效分離。合物含量

2. 1. 2 線性關係

11 種目標化合物的精炼線性方程、相關係數及線性範圍見表 2。对油的影

由表 2 可以看出,茶籽各化合物線性範圍內線性關係良好,油萜相關係數均在 0. 99 以上。类化 

2. 2 分離純化方法及洗脫劑的合物含量優化

在 NY/T 3111—2017《植物油中甾醇含量的測定 氣相色譜 - 質譜法》和 GB /T 25223—2010《動植
物油脂 甾醇組成和甾醇總量的測定 氣相色譜法》兩種方法的基礎上進行了改進,對比了中性氧化鋁柱層析和水 - 二氯甲烷液液萃取兩種分離純化植物油不皂化物效果,精炼發現利用中性氧化鋁柱層析分離純化不皂化物,对油的影氮吹後幹擾物質少,茶籽省時省力,並能有效減少有機試劑的使用,因此采用中性氧化鋁柱層析分離油脂中不皂化物。此外對乙醚和正己烷提取效果進行了比較,結果發現正己烷相對於乙醚提取,各種目標化合物峰形較好,最終采用正己烷作為提取溶劑。
 
2. 3 不同精煉工序油茶籽油三萜類化合物含量變化

2. 3. 1 角鯊烯

角鯊烯是一種開鏈三萜類化合物,具有調控人體膽固醇代謝[、抗癌、抗氧化、抗輻射等功能。油茶籽油精煉過程中角鯊烯含量變化如表 3 所示。

由表 3 可以看出,油茶籽毛油中角鯊烯含量最高,為 133. 26 mg /kg。隨著精煉的進行角鯊烯含量降 低,在 成 品 油 中,角鯊烯含量已 降 至 55. 73 mg /kg。與毛油相比,在脫酸、脫色、脫臭過程中,油茶籽油中角鯊烯含量分別下降 16. 31% 、23. 25% 、12. 29% ,其中脫色步驟對角鯊烯影響較大,脫臭後灌裝為成品油前會貯藏於成品油罐中數月,可能導致成品油中角鯊烯含量下降 6. 33% 。油茶籽油精煉過程中角鯊烯總損失 58. 18% ,報道油茶籽油精煉至脫臭步驟角鯊烯損失 60. 55% 結
論一致。 

2. 3. 2 甾醇

植物甾醇是含有環戊烷多氫菲為骨架的一類四環三萜類化合物,在化學結構上與動物甾醇較為相似。植物甾醇具有抗癌、改善血脂異常及預防動脈粥樣硬化、抗炎、抗氧化 的 功 效。油茶籽油精煉過程中甾醇含量變化見表 4。

由表 4 可以看出,油茶籽浸出毛油總甾醇含量為 1 506. 59 mg /kg,並在油茶籽油樣品中均未檢測
出菜籽甾醇,相比較毛油,油茶籽脫酸油、脫色油、脫臭油和成品油總甾醇含量分別下降 18. 10% 、 17. 16% 、13. 28% 和 1. 78% ,脫酸和脫色對於總甾醇含 量 影 響 較 大,總甾醇含量經過精煉下降50. 33% 。油茶籽油中環阿屯醇和 β - 穀甾醇含量較高,其中環阿屯醇受脫色和脫臭影響較大,相比較毛油這兩個精煉工序造成環阿屯醇下降 36. 47%,經過精煉環阿屯醇總體損失 47. 00% ; 而 β - 穀甾醇受脫酸影響較大,脫酸步驟損失 36. 56% ,經過精煉 β - 穀甾醇總體損失 64. 08% 。工廠脫色一般采用白土吸附等工藝,三萜類化合物會隨之損耗,而脫臭主要是真空高溫分離脫臭油,溫度、真空度和時間均會影響油脂中三萜類化合物的損耗,尤其在 250 ℃ 高溫條件下三萜類化合物易揮發造成損耗。

3 結 論

本文采用 GC - MS 測定油茶籽油精煉過程中三萜類化合物含量的變化,結果發現油茶籽油中環阿屯醇和 β - 香樹脂醇含量較高,油茶籽油中大部分三萜類化合物隨著精煉的進行含量均降低,其中角鯊烯含量受脫色過程影響較大,β - 穀甾醇、β - 香樹脂醇含量受脫酸影響較大,環阿屯醇受脫色和脫臭影響大。受製於已有標準品的限製,本文檢測到的三萜類化合物種類仍然有限,還需要後續進一步挖掘,此外如何通過改進精煉工藝在去雜降害的情況下盡量保留油茶籽油中微量有益化合物將是下一步油茶籽油產業的焦點。

聲明:本文所用圖片、文字來源《中國油脂》,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網聯係

相關鏈接:角鯊烯甾醇環戊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