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71%的海洋化新海试麵積為海洋,對海洋資源的监测研究與開發利用以及對海洋生態環境的保護對於人類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海洋監測是仪器海洋研究的基礎,其中海水的国产溫度、鹽度(電導率)、成果深度(壓力)是温盐完成描述海水特征的基本參數,也是深仪海洋監測的基礎指標。綜合測量以上3個參數的比测儀器被成為溫鹽深測量儀(CTD),可對海水的海洋化新海试導率和溫度隨深度變化的情況進行實時測量和記錄,是监测研究海水物理化學性質、水層結構和水團運動狀況不可缺少的仪器儀器。
我國在海洋研究的国产多個領域都位居世界前列,海洋研究儀器也有許多已經實現看國產化,成果溫鹽深測量儀也是温盐完成其中之一。在國產溫鹽深測量儀研發過程中,深仪我國取得了許多突破,例如2020年,自然資源部國家海洋技術中心自主研發的“OST15M型船載高精度自容式溫鹽深測量儀”在2020西太平洋海域夏季調查航次中布放深度最大達5915米,突破國產高精度溫鹽深測量儀最大試驗水深記錄。
近日,國產溫鹽深測量儀研發又有新成果,國家海洋技術中心研製的OST36M抗汙染CTD成功完成為期5個月的比測海試。
與之前的國產溫鹽深測量儀相比,OST36M抗汙染CTD的特點在於抗汙染,可以有效防止生物附著。夏季北方海域生物生長茂盛,藻類等海洋生物容易附著在水下的監測設備中,從而影響監測數據甚至造成儀器故障或損壞。OST36M抗汙染CTD綜合新材料、新方法等新型抗汙染技術,是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海洋環境安全保障”重點專項“基於水下平台的係列化溫鹽深測量儀產品化”課題成果之一。
在本次海試中,近岸型SBE37CTD作為海試比測設備與OST36M抗汙染CTD固定安裝在同一比測架內,以相同的數據采樣方式工作。海試結果顯示OST36M抗汙染CTD采用的防護銅網對生物附著的防護效果顯著,銅網保護區內無海洋生物生長,取下銅網後,內部的電導率探頭在紫外燈檢查下也未發現海洋生物附著,並且陶瓷導流管內壁潔淨無異物。回收後,OST36M抗汙染CTD電導率最大漂移符合相關的抗汙染能力考核指標要求。
在此之前,OST36M抗汙染CTD已經經過3次海試,本次為課題驗收海試。本次海試驗證了儀器在實海況下的可靠性、穩定性和環境適應性。目前該型設備處於產品批量試生產階段。投入實用了可用於海洋淺表層、近岸的海洋站和浮標係統,獲取長期、連續、有效的觀測數據。
OST36M抗汙染CTD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核心部件國產化率100%,不僅提高了溫鹽深測量儀的穩定性與可靠性,為我國海洋監測提供更強的技術支持,也是我國發展國產儀器的又一次成功。
信息來源:化工儀器網。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網聯係刪除
相關鏈接:電導率,海水,監測設備,銅,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