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证券网市场财经网首页

新变化!2025年水产预制菜或面临三大挑战

来源:时间:2025-04-21 21:15:05

新變化!新变2025年水產預製菜或麵臨三大挑戰| 預見2025_南方+_南方plus

對於預製菜來說,2024年是新变熱度減退的一年,和前幾年相比,化年投融資熱度顯著下降,水产在餐飲業遇冷、预制社會消費亟待提振的菜或大背景下,企業麵臨嚴峻考驗。面临

數據顯示,大挑截至2024年12月中,新变當年預製菜相關的投融資事件僅有約10起,熱度下降明顯。同時,多個預製菜產業園出現入駐企業少、招商難現象。

水產預製菜

經過幾年飛速增長,預製菜行業正逐漸回歸理性,逐步回歸到口味、安全、性價比的產品之爭。作為預製菜行業的熱門賽道,在過去一年,水產預製菜同樣承受輿論爭議、競爭激烈、產業低迷等壓力。進入2025年,水產品消費市場會有什麽變化?水產預製菜行業又可能遇到哪些風險?

第一大挑戰

餐飲行業競爭慘烈,B端市場規模“縮水”

2024年可謂是餐飲行業的“災年”,據行業機構不完全統計,2024年至少有近30個餐飲品牌退出市場。事實上,這是一股餐飲業白熱化競爭的趨勢,天眼查數據顯示,2023年全年吊銷、注銷的餐飲企業數據是135.9萬家,2024年僅僅上半年,國內餐飲注銷、吊銷量達到105.6萬家。

另一方麵,2024年上半年,我國新注冊餐飲企業134.7萬家。從數字看,和注銷、吊銷量相比,全國多出近30萬家新店,但背後隱藏著更慘烈的“廝殺”。紅餐網數據顯示,全國餐廳門店數量已超過900萬家。對比美國,餐飲門店數量不到65萬家,按人數計算,中國人均餐廳保有量是美國的3倍多,由此可見,供給過剩也是目前餐飲業麵臨壓力的重要源頭。

酸菜魚預製菜

目前,國內的預製菜主要銷往了B端市場。中商產業研究院的報告顯示,2023年中國預製菜消費市場B端占比達80%-85%,主要買家是連鎖餐廳、酒店等企業。對於預製菜企業來說,雖然B端生意需求大且穩定,但客戶議價權大且要求多,預製菜企業處於相對弱勢的地位。如龍大美食此前發布的內容顯示,公司預製菜的淨利率在4%-5%之間。

經過幾年快速發展,在實體門店端口,眾多水產大單品如酸菜魚、烤魚、小龍蝦、蝦滑(火鍋)等菜品類型紛紛進入飽和期。以酸菜魚為例,在去年前三季度,頭部品牌太二酸菜魚同店日均銷售額同比下降了18.3%,客單價跌回7年前水平。曾經的網紅賽道烤魚,目前全國共有近6.71萬家烤魚門店,雖然近一年新開店數量為2.5萬家,但淨增長實為-940家,業內評估爆發期已過。另外,明確打出“抵製預製菜”的餐飲企業也開始增多。

第二大挑戰

水產品行情低迷,加工企業也“血拚”價格

4斤以上的大規格生魚(黑魚),出塘價僅不到8元/斤、市場價10多元/斤時,大部分人很難再去選擇電商上半斤高達七八十元、甚至上百元的免漿黑魚片。當新鮮牛蛙價格還不到6元/斤時,餐飲店肯定不會選用口感更遜色、成本更貴的牛蛙預製品。

近年來,大部分水產品價格低迷,包括生魚、牛蛙在內,如對蝦、草魚、加州鱸、叉尾鮰、小龍蝦、金鯧均遭遇低價困擾。養殖環節受到嚴重影響,但對消費者是利好因素,傳統鮮活烹飪的消費形式更加物美價廉,而對於尚需教育市場的預製菜來說,並非是有利的推廣環境。

預製菜作為一種精深加工品,在市場銷售上,尤其需要相對穩定的價格環境。以生魚為例,在2019年,我國生魚養殖量約為45萬噸,進入2020年以後,隨著疫情暴發,生鮮流通市場的限製,家庭消費場景猛增,生魚預製菜進入一段快速發展期。但同時,整個產業規模迅速擴張到60萬噸以上,平均利潤不斷下降,造成了從塘口鮮活魚到加工品的全線“內卷”。

事實上,麵對當前難以消化的巨大產能,加工企業也陷入價格“血拚”。尤其是在市場缺乏強製標準的情況下,企業通過添加保水劑來降低成本,甚至出現了“一包魚片半包水、下鍋一煮就化”的現象,顯然對整個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帶來風險。

第三大挑戰

消費趨勢出現分化,大眾消費品增長緩慢

近年來,消費趨勢是被提到最多的話題之一,各種“消費降級”的言論不絕於耳,但同時,水產品消費仍保持正增長,特別是多種高端水產品,進口量持續增長。

“今年我周圍的同行,普遍掉量20%以上,有的直接腰斬。”福建某米其林餐廳主理人、全網超千萬粉絲的網紅“上青傑哥”說,以前生意不好,自我調整一下就能恢複,但現在給人一種使不出力的感覺,很迷茫。

據當地統計數據,2024年11月,我國兩大城市北京和上海,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下滑14%、13.5%。2024年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當前,國內需求不足的挑戰仍然較大。會議將“大力提振消費、提高投資效益,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擺在明年9項重點任務之首。

相對樂觀的是,在眾多食品種類中,水產品增長趨勢雖然緩慢,但仍然保持了正增長,在2013-2023年10年中,水產品總產量年均增長3%-4%。同時,水產品的食用消費份額也在增加,據行業內體分析,中國從2013年的58%增至2022年的63%。

據海關方麵數據,2024年1-11月,中國累計進口三文魚9.42萬噸,單11月的進口量就高達0.97萬噸,同比大幅增長34%,全年進口量有望突破10萬噸。在同一時期內,中國共進口金槍魚13.23萬噸,較上年同期增長285%,總進口額達2.37億美元,同比增長94%。通過多項數據,可看出中國市場對於高品質、即食海鮮產品的旺盛需求和巨大潛力。

從以上可以看出,我國水產品消費呈現出分化現象,一方麵,受多方因素影響,居民消費亟待提升,大眾消費品增長緩慢;另一方麵,得到市場認可的、優質的高端水產品需求仍在增長。未來,隨著加工技術、物流體係不斷提升,各項政策和標準逐步完善,水產預製菜或將打開全新的局麵。

2024年,預製菜產業還處於高度分散、魚龍混雜的階段,仍然在爭議中前行。2025年,隨著行業回歸理性,圍繞消費趨勢變化進行產品迭代,不斷完善產業鏈上下遊協同,多方發力、提質增效,預製菜行業還將迎來更大機遇。

采寫:南方農村報記者 孫歲寒


版權聲明:未經許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轉載
編輯 黃俊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