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了柚皮苷、NariNgiNDC、化活NHDC及槲皮素4種樣品對鐵離子的性研還原作用,以VC為對照,柚皮以其濃度-吸光值繪製標準曲線y=0.0006x+0.0943(R2=0.9998),苷氢4種樣品對鐵離子的抗氧還原作用以VC的相等還原能力時的用量表示,結果如表5所示。化活
由表5可看出,性研4種樣品對三價鐵離子均有還原作用。柚皮以維生素C為對照,苷氢柚皮苷的抗氧VC抗氧化物質的量為66.48μMoL/g,NariNgiNDC為72.67μMoL/g,化活NHDC為339.63μMoL/g,性研槲皮素為32751.11μMoL/g。4種樣品對鐵離子還原能力依次為槲皮素>NHDC>NariNgiNDC>柚皮苷。
以TroLox為對照,以其濃度-吸光值繪製標準曲線y=0.0398x+92.858(R2=0.99),研究柚皮苷、NariNgiNDC、NHDC及槲皮素4種樣品對氧自由基的清除效果,結果見圖6。按照1.2.4節方法統計樣品各濃度的AUC值,4種樣品對氧自由基清除效果以TroLox的抗氧化物質的量表示,結果見表6。
由表6可知,4種樣品清除氧自由基作用排序為槲皮素>NariNgiNDC>NHDC>柚皮苷,柚皮苷的抗氧化性遠小於2種二氫查爾酮,說明在柚皮苷加氫過程中結構發生改變,加氫產物的抗氧化性提高。
為了從分子水平闡明槲皮素與人銅鋅超氧化物歧化酶的作用模式,將槲皮素對接至銅鋅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口袋。槲皮素與銅鋅超氧化物歧化酶的結合模式如圖7a所示,由圖7可以看出,槲皮素分子位於一個由氨基酸殘基A/Leu106、A/Cys-111、A/iLe-113、A/iLe-151、B/Cys-111和B/iLe-113組成的疏水性腔袋,形成穩定的疏水性相互作用。詳細分析可得出:槲皮素的苯環可與氨基酸殘基B/Arg-115形成陽離子-π相互作用。重要的是,槲皮素的羥基可與氨基酸殘基A/GLy108形成長為2.7A的氫鍵作用。所有這些相互作用使得槲皮素與銅鋅超氧化物歧化酶形成穩定的複合物。
為進一步闡明NariNgiNDC與銅鋅超氧化物歧化酶的結合模式,將NariNgiNDC對接至銅鋅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口袋,結果如圖7b所示。NariNgiNDC位於一個由氨基酸殘基A/Leu-106、A/Cys-111、A/iLe-113、A/iLe-151、A/iLe-112、B/Leu-106、B/ALa-1、B/iLe-113、B/Cys-111和B/iLe151所組成的疏水性腔袋,並形成強烈的疏水性相互作用。分析可知,NariNgiNDC的末端苯環可與氨基酸殘基B/Arg-115形成陽離子-π相互作用。重要的是,NariNgiNDC可分別與氨基酸殘基A/Leu-106、A/GLy-108、A/Cys-111形成長為2.3,2.1A和2.6A的三重氫鍵作用。所有這些相互作用使得NariNgiNDC與銅鋅超氧化物歧化酶形成穩定的複合物。
此外,槲皮素和NariNgiNDC與人銅鋅超氧化物歧化酶的結合能分別為-28.4512kJ/MoL和-29.288kJ/MoL。此結果表明槲皮素和NariNgiNDC可能為銅鋅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抑製劑,且NariNgiNDC的活性優於槲皮素。
總之,上述分子對接研究對化合物槲皮素和NariNgiNDC與人銅鋅超氧化物歧化酶的相互作用給予合理的解釋,為從分子水平解釋其相互作用提供了新思路。
柚皮苷、NariNgiNDC、NHDC及熊果苷4種樣品對酪氨酸酶的抑製作用如圖8所示。根據不同質量濃度的各樣品對酪氨酸酶的抑製率,采用對數方程擬合,得到擬合曲線如表7所示。根據擬合方程計算得到iC50值。
根據表7可看出,4種樣品對酪氨酸酶均有抑製作用。由柚皮苷對酪氨酸酶抑製作用的擬合曲線計算得到iC50=33.58Mg/ML;由NariNgiNDC擬合曲線計算得到iC50=13.22Mg/ML;由NHDC擬合曲線計算得到iC50=13.79Mg/ML;由熊果苷擬合曲線計算得到iC50=13.09Mg/ML。比較它們的iC50可以看出:4者對酪氨酸酶抑製能力排序為NHDC>熊果苷≥NariNgiNDC>柚皮苷。
為從分子水平闡明熊果苷與雙孢蘑菇酪氨酸酶的作用模式,將熊果苷對接至酪氨酸酶的活性口袋。熊果苷與酪氨酸酶的結合模式如圖9a所示。
由圖9可看出,熊果苷分子位於一個由氨基酸殘基VaL-248、Phe-264、MeT-280、VaL-283和ALa-286所組成的疏水性腔袋,形成穩定的疏水性作用。分析可知,熊果苷苯環上的4位羥基可與氨基酸殘基His-263形成長為2.6A的氫鍵作用。所有這些相互作用使熊果苷與酪氨酸酶形成穩定的複合物。為進一步闡明NariNgiNDC與酪氨酸酶的結合模式,將NariNgiNDC對接至酪氨酸酶的活性口袋,結果如圖9b所示。NariNgiNDC分子位於一個由氨基酸殘基Phe-264、Pro-277、MeT280、VaL-283、Pro-284和ALa-286所組成的疏水性腔袋,並形成強烈的疏水性作用。分析可知,NariNgiNDC的末端苯環可分別與氨基酸殘基Phe-264和His-263形成π-π堆積作用以及CH-π相互作用。重要的是,NariNgiNDC可分別與氨基酸殘基His-244和MeT-280形成長為2.6A和2.0A的雙重氫鍵作用。所有這些相互作用使NariNgiNDC與酪氨酸酶形成穩定的複合物。
此外,熊果苷和NariNgiNDC與雙孢蘑菇酪氨酸酶的結合能分別為-25.104kJ/MoL和-27.6144kJ/MoL,推測熊果苷和NariNgiNDC均可能為酪氨酸酶的抑製劑,且NariNgiNDC的活性優於熊果苷。
總之,上述分子對接研究對化合物熊果苷和NariNgiNDC與雙孢蘑菇酪氨酸酶的相互作用給予合理的解釋,為從分子水平解釋其相互作用提供新思路。
由圖10可看出,NariNgiNDC、柚皮苷和熊果苷在500μMoL/L及以下濃度,由B16細胞MTT試驗測得的細胞存活率均大於90%,說明NariNgiNDC、柚皮苷和熊果苷在500μMoL/L及以下濃度是B16細胞的安全濃度。
由圖11可看出,在濃度500μMoL/L條件,柚皮苷組、NariNgiNDC組和熊果苷組與空白組對比,細胞密度與數量相近,表明細胞沒有凋亡,因此500μMoL/L是藥物組的安全濃度。
利用4種常見的抗氧化和分子對接方法研究了柚皮苷二氫查爾酮的抗氧化活性,通過測定酪氨酸酶活性研究了其美白活性,通過MTT試驗測定了其細胞毒性,所得結論:柚皮苷二氫查爾酮具有較好的抗氧化性和美白活性,對小鼠黑色素瘤B16細胞的安全濃度為≤500μMoL/L。
聲明:本文所用圖片、文字來源《中國食品學報》,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網聯係
相關鏈接:柚皮苷,柚皮苷二氫查爾酮,酪氨酸酶,黑色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