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耕時節,科技“煥”新。智慧無人駕駛的春耕自動噴灑機,在不同地形中都如履平地的黑科技旋耕機,戴上AI眼鏡的大显無人機……這些充滿“科技範”的農機設備,正活躍在河源市東源縣船塘鎮嶺頭村。身手3月20日,河源2025年河源市春耕生產暨支農服務下鄉現場會在嶺頭村召開,开启全市春耕生產工作正式按下“啟動鍵”。智慧
據了解,春耕2025年河源計劃全市春播春種麵積約138萬畝,黑科技相比較去年增加1.5萬畝。當前,河源春耕生產工作正在有序推進,各地順應農時開展浸種育秧、引水辦田、播種移栽等各項工作,掀起春耕生產熱潮,其中春播已完成30%左右,水稻育秧工作已基本完成。
3月20日,2025年河源市春耕生產暨支農服務下鄉現場會召開,“科技範”滿滿的農機裝備精彩亮相。
良種良田打基礎
良機良法促豐收
春耕備耕是全年農業生產的“第一仗”,關係著全年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河源市副市長謝春豔在現場會強調,各縣(區)要堅決扛起耕地保護和糧食安全政治責任,將任務分工進一步分解落實到鎮、到村、到地塊。同時,應加強統籌整合,全麵放大政策協同疊加效應,集中力量辦大事。
河源市農業農村局局長鄧春華圍繞推動糧食大麵積單產提升、保障糧食安全作出部署。他指出,各縣要增強做好糧食生產特別是大麵積單產提升工作的責任感、緊迫感、使命感,圍繞良田、良種、良法、良機“四良聯動”重點發力。
建好良田是夯實糧食生產的基礎。鄧春華強調,應抓緊謀劃2025年度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建設一批群眾滿意認可、區位優勢明顯、地勢平坦、相對集中連片、具有較好示範輻射帶動能力的民心田、高產田、示範田。
良種是提單產的“芯片”。2025年,東源縣將朝著省級水稻製種大縣的目標打造,將製種麵積擴大到1萬畝以上,力爭建成粵東麵積最大的水稻製種基地。
良技良法是保障糧食豐收的關鍵。除了建設示範片以點帶麵助力良法推廣以外,各縣(區)還將組建農技服務隊伍開展“春耕科技下鄉”行動,深入生產一線宣傳良技良法。
新質生產力不斷“深耕”
機械化服務高效“領航”
田野上,無人機平穩升空,沿著路線精準噴灑農藥。幾台旋耕機在田裏來回作業,前方的鐵犁翻著板結的土壤。土地平整好後,插秧機便下田工作,轉眼間整片田就鋪滿了嫩綠的秧苗。在春耕現場,智慧農機個個“身懷絕技”“大展身手”,為糧食安全築起“防護網”。
“目前我們的自走履帶式旋耕機一天最多能夠連片作業200畝,小田塊則能作業80至100畝。”廣東省現代農業裝備研究院工作人員張紅敏介紹,自走履帶式旋耕機能夠大幅度提升耕種效率,其配備的自動調頻技術則能確保在不同地形的田地中保障均勻耕深,讓新機手“秒變”老機手。
人工智能在農業領域的應用不僅讓春耕備耕更加數智化,同時還引領農業機械行業加速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邁進。在現場,大疆創新的T70係列農業無人飛機成了眾人關注的焦點。“今年的新機型安裝了雙目視覺和雷達,更在遙控器上安裝了AI,能夠實現自動繞行、避行。”大疆創新解決方案工程師鍾笑力介紹,新機型的研發能夠實現打藥、施肥、調運等多個功能,全方位助推糧食生產。
大疆農業無人機在田中作業。
鄧春華介紹,河源將大力推廣機械化水稻水直播、旱直播,無人機精量播種,合理密植機械插秧等先進模式,特別是水直播、旱直播技術,力爭實現“一天播種80畝”的高效作業。河源也將布局建設區域性綜合農事服務中心,提供“育秧-施肥-植保-收割-烘幹”等全程機械化服務,降低散戶種植成本。
小田變大田
繪就新“豐”景
當前,東源全麵啟動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工作,實現“零田變整田,小田變大田”,最大限度激活土地資源要素。
“目前已選取條件成熟的船塘鎮嶺頭村和柳城鎮柳星村開展‘小田並大田’試點改革工作,已完成船塘鎮1000畝、柳城鎮300畝的改革任務。”東源縣委副書記林俊超介紹。
現場會上,與會人員參觀了“小田變大田”試點。在總結“小田並大田”試點經驗的基礎上,河源鼓勵各縣(區)因地製宜以加強土地整治為抓手,探索解決耕地碎片化問題、提高耕地宜機化水平新路徑。
采寫:南方農村報記者張璠